“熊孩子”微信盗转邻居钱财

峨山县富良棚乡的老李老实本分,家有两个儿子。因为疫情期间学校推出了网络课程,刚上五年级的大儿子小李不好好上课却动起了歪脑筋,其用微信盗转邻居钱财的行为着实害苦了老李。

老李和妻子平日里忙于农活,顾不上管孩子学习,只是简单地将手机交给孩子上网课用。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大儿子小李逐渐放松了学习,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受网络游戏“炫酷”装备的吸引,小李竟动起了歪脑筋。小李自知父母的手机微信没有绑定银行卡也没有微信零钱,便把“魔爪”伸向了邻居家不懂事的小伙伴。小李诓骗邻居小杨拿到其爸爸的手机,刚开始他只是将自己的QQ登录到小杨爸爸的手机上,把小杨爸爸微信钱包里的零钱用来充值Q币,由于害怕被发现,每次充币后小李还及时删除了交易提醒。过了一段时间,小李不再满足于小杨爸爸手机微信里的零钱,再次诓骗小杨拿到手机,通过短信验证将小杨爸爸微信上绑定的银行卡上的钱转入微信钱包,再用小杨爸爸的手机登录自己的QQ购买Q币。通过以上方式,小李一共盗取了小杨爸爸3300余元钱购买Q币。

屡试得逞的盗窃行为助长了小李的贪欲和野心,他想,如若将小杨爸爸的银行卡绑定在自己的手机上岂不更方便,想何时转账就何时转账、想转多少就转多少。于是,他在小杨爸爸手机相册里发现了其身份证和银行卡照片后,尝试着用短信验证码成功将小杨爸爸的银行卡绑定在了自己的手机上。就这样,小杨爸爸的银行卡成了小李的“私人钱包”,被陆续疯狂转账1万余元。因小杨爸爸做生意资金流动较大,一直未察觉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直到一天夜里一笔1200元的转账短信提醒才引起了他的注意。小杨爸爸立即打电话挂失了银行卡,并打印了银行卡交易流水才发现钱被盗了。阴差阳错的是,因为小杨爸爸生意太忙未来得及到银行办理挂失手续,5天后电话挂失的银行卡自动激活了。其间一直未放弃的小李苦苦尝试了5天,当他发现又可以转账后再次故伎重演。小杨爸爸看到转账短信提醒后终于坐不住了,赶忙到银行将卡挂失并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接报后,峨山县公安局富良棚派出所民警通过微信转账记录、银行交易流水、微信钱包交易记录等,一举侦破了该起盗窃案件。最终警方对小李及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小李的父亲老李将14272元钱赔偿给了邻居老杨。

该案件的发生不仅是家长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及管教,同时也暴露出部分群众对于钱财保管意识较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导致了钱财被盗。 (毕鑫湖 叶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