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贫当要落实于“清”

战贫当要落实于“清”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确保取得这场大战大考的最后胜利,必须同全国人民一道,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战贫,啃下“最硬的骨头”。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战贫“最终攻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巩固拓展既得脱贫成果的同时,瞄准完成量和剩余量,再动员、再部署,察脱贫成果是否“清丈”、致贫风险是否“清障”、返贫案例是否“清账”,牢牢掌握脱贫成果的本质规律和致贫返贫的决定因素,落实落细各项举措,一鼓作气夺取最后全面胜利。

察责任落实,脱贫成果是否“清丈”。在“清丈”脱贫成果时,是对既得经验的总结借鉴,也是对教训的反思警示。要以“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矩阵层层压实、联动传导第一责任人、定点帮扶的包保责任,把农业基地和相关企业责任引进来,吸纳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精准匹配政策扶持和农民工就业问题。要把脱贫成果产业优势留下来,发挥“抓产业、引项目、促就业”主体作用,切实担负起稳岗、返岗、拓岗的目标任务,紧紧抓住产业链招商引资“主动脉”,让村村有盼头、户户不落空。要把“全周期管理”思维运用在减贫到脱贫的全过程,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倒排工期、分解重点,推进梯度转移和脱贫成果有效衔接,特别是在劳务协作和消费扶贫上增强自主脱贫能力,与目标责任统筹起来开展。

纠惯性举措,致贫风险是否“清障”。在攻坚“战时”,我们总结出疾病、残疾、灾害等致贫原因,在对“边缘人口”强化主体扶持力度的同时,更要以“边缘人口”为突破口,破除惯性思维桎梏。要以基层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务事项为导向,摸清致贫原因,科学研判致贫风险,一以贯之将“办法总在问题前”落实执行到位、到底。除了从“等靠要”条框中解脱出来,把风险“清障”,还要打破“大水漫灌”脱离实际和小格局帮扶,返贫监测机制力求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在找准脱贫攻坚关键点中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深入贫困户生活圈、工作圈,顺延其生产要素状况发展路径,有效补给短板、漏点,力求把优势和风险查得精准、清得彻底。

抓监测调度,返贫案例是否“清账”。返贫问题出现归根结底就是脱贫稳定性不高,“造血”能力不强。做好返贫案例大排查,防止脱贫数据在账上“睡大觉”,对有效击退返贫“潮水”有明显作用。要深刻总结返贫案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经验教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兼顾脱贫数量和质量,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共建格局,有效阻断返贫源头。做到真脱贫、脱真贫,要严抓返贫案例整改,在监测预警和“三帮三带”动态帮扶举措下,一手抓进度、一手抓巩固,务必在标准上严格执行,实现数字上全面清零。要统筹驻村、结对、对口帮扶的人财物力调度,财政、人社、退役军人、农林、旅游等部门联动配合,加大临时救助和贫困参保,在此基础上强化多样化、分层次特色帮扶举措,激发带贫能力,切勿“一兜了之”。

战贫当要落实于“清”,保证最后关卡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绷紧弦再加把劲,慎终如始、全力冲刺,确保“收官战”全面攻克贫困的顽固堡垒。

作者:陈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