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盡日寇的張自忠,死後被周總理評價:抗戰軍人之魂

“今歲中原戰役,倭勢仍張,國軍竟莫能抗,感時撫事,輒令人想念將軍於不置也。”--董必武

這是1944年豫中會戰爆發,湯伯恩幾十萬大軍輸的一敗塗地,在幾十天時間就淪陷了河南大半山河,於此之際,董必武作出的感慨,其中“想念將軍”說的就是張自忠將軍,這位已經殉國的軍人之魂。

序言:背景與參軍

張自忠出生於1891年8月11日,地點是山東省臨清唐園的張家大樓,他的父親是清末的地方知縣,所以他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官宦世家公子哥出身,這個出身沒有給他沾染到不良的習氣,反而他在張老先生的薰陶下,立志成為忠義之士。

1914年暑假的時候,張自忠說服了自己的家人,奔赴奉天省(今遼寧省)新民縣去參軍,這一次參軍他的目標是車震的部隊,這一次參軍差點就讓他回不來了,因為車震的部隊在袁世凱稱帝之後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張自忠僥倖活下來,之後受人資助回到家中。

殺盡日寇的張自忠,死後被周總理評價:抗戰軍人之魂


1916年,張自忠總覺得不甘心,滿腔熱血而無處安放讓他非常的難受,他就又找到車震,表示自己還想參軍,車震當時覺得這個富家公子哥是找樂子,但最後發現其認真的樣子,就點頭答應了。1916年9月,車震去天津辦事,然後帶著張自忠前往,最後將張自忠介紹給了當時任旅長的馮玉祥,之後再次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

馮玉祥第一眼見到張自忠,給的評價就是一表人才,腹中有詩書氣的張自忠就這樣走進了馮玉祥的部隊,擔當了一個小小的見習官,這個時候張自忠其實已經26歲了,年齡算是偏大~

治軍“張扒皮”,虎狼之師

張自忠在馮玉祥手下待了不久就升任到了排長,並在1919年的時候,得到了去軍官教導團學習的機會,在畢業後得到了“將才”的高度點評,這讓他之後的軍旅生涯開始一路扶搖而上。

張自忠在部隊中有一個“張扒皮”的稱號,這個稱號不是貶義詞,而是一種高度的褒義詞;張自忠自幼讀書,深知體罰無用,治軍要先從心開始治,他反對體罰嚴懲,他覺得這隻會加深矛盾罷了。

殺盡日寇的張自忠,死後被周總理評價:抗戰軍人之魂


他對於士兵的愛護是從心底散發出去的,他走到伙房會問最近士兵吃的如何、走到營房會看看裡面是否乾淨、走到衛生所會為最近士兵身體,上到大病,下到雞眼腳氣,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張自忠反而經常提及,他覺得解決這些細節問題,才是保證自己部隊戰鬥力的根源。

調戲婦女、逛窯子、敲詐百姓以及吃白食一系列惡行,在當時的部隊中根本不會拿出來說事,但是在張自忠的部隊中,嚴格禁止此類事件發生,只要發現那就是嚴懲,輕則軍法處置,重則以命抵命。

1931年1月混亂的中原大戰結束後,張自忠上任29軍38師師長,在山西駐紮,他在山西的時候,孔祥熙奉命考察華北的政務,得到孔祥熙評價:“卒武整飭,無矜氣,無怠容。”

1933年是張自忠第一次接觸到日軍,因為這年日寇逼近熱河,當時湯玉麟不戰而逃,張自忠接到上級命令前往阻擊日軍。當時的29軍人數僅僅不到4萬,最好的武器大概就是10門左右的山炮以及上百挺機關槍,這樣的火力跟配備精良的日軍來說,顯得有些不夠看。

殺盡日寇的張自忠,死後被周總理評價:抗戰軍人之魂


但這一場戰役,靠著巧妙的夜襲以及佈防,成功將當時的日軍攔截在外,這支裝備一般的29軍,在這一場多日的戰鬥中,殲敵6000餘人,戰損僅僅上千餘人,這就是震驚日軍的”羅文裕大捷“。

這讓日軍對張自忠恨之入骨,但面對手握重兵並且軍事才能極高的張自忠,他們只能恨卻沒辦法拔掉這個橫在心中的一根刺,雖然沒辦法直接動手,但他們還是用了下作手段來玷汙張自忠。

“漢奸”張自忠?立誓殺光日軍

1937年4月,張自忠為了幫助宋哲元,所以用天津市長的身份出面訪日,但這一次訪日讓張自忠不明不白背上了漢奸的罪名。

踏上日本的他們,被天皇接待了一個月,這則消息傳回國內引起了巨大動盪,因為這種程度的接待,已經超過了之前外交部長的規格,日軍也故意往外放出隱晦不一的消息,這讓國內的民眾紛紛以為張自忠叛變,心已經朝向了日本。

民間傳言:“張自忠跟日本簽訂了密約,然後日本送了一大筆錢給張自忠,不僅如此還有諸多東洋美女歌姬等等~”

但張自忠明白,這只是日本人的鬼蜮劑量,他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自己,他從未做過任何一點於家國不利之事,但在之後的盧溝橋事變,還是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殺盡日寇的張自忠,死後被周總理評價:抗戰軍人之魂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為了扳倒張自忠,他們喊出了“只打馮治安,不動張自忠”,其實他們是真的不太敢去撩撥張自忠,但這被民眾傳為“37師打,38師看”的傳聞,這讓張自忠莫名其妙陷入到了水深火熱之中。

之後,張自忠就被背上了“親日漢奸”的罪名,張自忠無法辯解,他也沒有辦法去辯解,他想過自殺來面對國人的職責,想過以死明志,但在李宗仁和馮玉祥的力挺下,他忍了下來,這也讓他對日軍埋下了深深的仇恨。

在馮玉祥等人做保之下,蔣介石將59軍交給了張自忠;1938年板垣第五師和劉桂堂帶領兩萬人直衝臨沂,板垣師團是整個日軍戰鬥部隊中的精銳,當時守臨沂的守軍是龐炳勳,在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張自忠出現在了戰場之上。

張自忠和龐炳勳是出了名的不和,但是為了家國,他們摒棄以往的恩怨共同對敵;張自忠的到來,一開口就是提倡主動進攻,因為一味的防守很可能導致最後的頹勢,龐炳勳思考之下答應了。

3月14日,張自忠決定強渡沂河,先是佔領沂河東岸,之後利用地利直接配合龐炳勳來一個裡應外合。

張自忠成功了,兩支部隊跟日軍不眠不休的血戰,最終將日軍擊退,最後算下來敵方死傷過6000餘人,這場戰役被傳出之後,全國所有人都知道了張自忠的抗日事蹟,這也成功瓦解了日本對張自忠的計劃。

殺盡日寇的張自忠,死後被周總理評價:抗戰軍人之魂


在此之後,張自忠參加了徐州、武漢、隨棗三大會戰,這讓他徹底的在抗日部隊中打出名氣,在1939年,張自忠被提拔為33集團軍總司令,這對張自忠來說,無疑是對他最高的肯定。

張自忠自小就受到忠義觀念,被百姓當做漢奸說他畢生的屈辱,所以他發誓一定要血洗日軍,還自己一個清白之身,他要捍衛民族大義,更要捍衛自己的清白。

軍人以馬革裹屍為最高榮耀,血戰到底張自忠

1940年5月,棗宜會戰爆發,張自忠從來不覺得死亡是很可怕的事情,包括這一次。

張自忠接到命令,率領麾下74師兩個團渡河前往阻擊作戰,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湯恩伯未戰而直接將棗陽放棄了,並且當時黃琪翔帶領的11集團軍也也節節敗退,張自忠就一個小孩,突兀而又很自然的暴露在了惡狼面前。

殺盡日寇的張自忠,死後被周總理評價:抗戰軍人之魂


張自忠從來不覺得自己不會死,這一次也一樣,在準備這場戰役的時候,他就做好了死亡的準備,在知道事情不妙之後,他果斷的送走了蘇聯顧問,然後正當所有人勸他轉移撤退的時候,他拒絕了。

“我奉命攔截敵軍,怎麼可以自己打退堂鼓!作為士兵,臨陣退縮是要上軍事法庭的,我遇到危險就逃?難道我的命是命,那些士兵的命就不是命嗎?我們軍隊到這個境地因為什麼?就是因為當軍官的怕死,今天沒有包圍和退縮,只有血戰,一路殺出去!”--張自忠

為了守住杏仁山和東山口,張自忠將自己手下的警衛員和特務排都派出去增援,自己身邊就剩下寥寥幾個人站立在旁。5月16日,在日軍兇猛的進攻之下,74師阻擊部隊基本死傷殆盡,最後一群人包括張自忠集中在杏仁山與日軍繼續抵抗了一個小時。

張自忠在混戰中被一發子彈打中,忍著劇痛的他還跟日軍拼刺刀,最後身中數刀而壯烈犧牲,張自忠用自己的生命來證明了其錚錚鐵骨,在最後一刻,寧死也要拖住日軍的有生力量,代價是張自忠將軍的殉國。

殺盡日寇的張自忠,死後被周總理評價:抗戰軍人之魂


張自忠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場戰役創造了絕佳的戰機,因為張自忠將日軍主力拖延住,使得湯恩伯的13軍有機會直取棗陽,但是代價未免過於慘重了一些。

結語、來自周總理的評價

李宗仁在得知張自忠死訊的第一時間就哭了,這個平日不言苟笑的高級將領,因為張自忠的犧牲流下了淚水,並喃喃念道:

“這不應該的,你不應該死的。”

1943年,周恩來總理在張自忠將軍犧牲三週年這一天,給予了張自忠將軍“抗戰軍人之魂”的評價,這對於張自忠將軍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肯定,也是對其功勳的讚揚。

1957年,在周總理的命令下,張自忠將軍入土為安,在1982年,張自忠被追封為革命烈士,這位捍衛中華民族尊嚴的將領,儘管犧牲,但這是重於泰山的犧牲,是一個民族的守護神~

文/筆下點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