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这个世界上,无用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人类发展的历史,为什么这么多知识被创造,大部分会被忘掉,留下来的所谓知识,又往往是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尤其以哲学家和文学家居多。

每个时代,出版的书都很多很多,但被称为名著的,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本。

这跟人类使用知识的方法论有关。

每个哲学家或者思想家,他们之所以被记住,不是因为他们博学,而是因为他们设计了一个观察世界的框架。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都是很有限的,而世界如此复杂,当我们去认知世界的时候,必须用一个框架去概括和归纳。

而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看世界的框架,至于这个框架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简单粗暴,还是精密无懈可击,那说不准。

历史上那些最聪明的人,也有他们各自的框架,可能苏格拉底的框架是三角形的,亚里士多德是正方形的,孔子是梯形的,庄子是圆形的……

而我们阅读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获取一些知识点,而是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最有智慧的人们,他们观察分析世界的框架是怎样的。

当然,有些你会不认同,有些会让你沉迷,有些超出了你的经验范畴。

但都没关系,通过了解分析他们的框架,你也会慢慢形成自己观看世界的一个框架,很多的圆形三角形方形可以作为你的建筑材料。

当有了一个独特精巧的框架,所有零碎的知识,才能找到附着点,成为框架里的一部分,也会让你具备了观察世界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论。

这时,你慢慢可以知道,什么时候是风口,什么时候可以投资,什么时候该止损,何时该进,何时该退,谁是操盘手,谁是韭菜……如此种种。

这些知识没有用吗?

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知识框架,要说含金量,我觉得首先是常识。

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常识的,当你知道的常识越多,看世界就会越清楚。

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很短暂的,能去到的地方、见识到的世界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能获取的常识,其实很少很少。

要知道更多的常识,得从那些经受住时光淘汰的名著里去找。

网上的信息虽多,但要分辨和选择,需要的经验和智慧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范畴。

而印出一本书,是需要成本的,需要时间的,多数还经过了无数人的选择和编辑。

从那些最经典的出版物里,去学习认知这个世界的框架,其实比上网冲浪快捷和容易得多。

当然,有了框架,还需有血肉。网络容易获取的传播速度飞快的信息,就是附丽于框架之上的血肉,能让你迅速做出判断,一叶知天下秋。

01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02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03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04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05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06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07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08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09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10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THE END—

作者:小林(林帝浣)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然而小林毕业于临床医学系。个人公众号:inkcn020,微博:@林帝浣。灼见经授权发布。

◐◑施一公“开学第一课”金句频出!这堂硬核公开课讲了啥?

◐◑博士学位真的那么重要吗?上交大博士亲述科研心路,获4万高赞,网友:这是知乎最好的回答

◐◑一位省委组织部长总结的机关工作18法: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

◐◑BBC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温柔能值多少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