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在莒縣劉官莊鎮徐家莊村,就有一戶“好鄰居”:劉全美。30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對門孤寡鄰居殘疾人徐淑久的生活,她助人為樂的事蹟,贏得村民的交口稱讚,在當地傳為佳話。
4月23日12時30分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莒縣劉官莊鎮徐家莊村徐淑久的家中,此時劉全美正在給徐淑久做清炒土豆絲。記者談及劉全美照顧殘疾人徐淑久30年的事情時,從劉全美樸實的話語裡,讓人感覺似乎她只是做了件平淡無常的小事,但她這種平淡,卻讓人動容。象劉全美做的這種“小事”,大概真沒多少人會做,更別提堅持三十年了。
徐淑久今年70多歲,他的家是一座上世紀80年代的舊房子,雖然破舊,但庭院裡卻很整潔,屋裡也沒有難聞的異味,這都歸功於劉全美的悉心照料。每天劉全美打掃完庭院,會幫著老人收拾衛生、擦洗身子、洗衣做飯、倒尿罐。三十年前,徐淑久腰椎間盤突破嚴重壓迫到腿部神經,剛開始還能自己慢慢走路,由於徐淑久沒有子女,親人也都在外地,在那時候起,劉全美就開始照顧徐淑久,家裡做飯的時候都會給徐淑久準備一份。到後來,因為徐淑久臥床時間久,導致肌肉萎縮癱瘓在床,劉全美就開始照顧徐淑久的生活起居,每天還會為徐淑久按摩,幫助恢復。
劉全美這一照顧,就是三十年。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裡,劉全美對待徐淑久像自己的親人一樣,從來沒有一句抱怨。在徐淑久老人心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已把劉全美早當成自己的親人。或許是從一碗碗好吃的菜餚開始,或許是從屋裡屋外打掃的身影開始,也或許是從洗得乾乾淨淨的衣物被褥開始…
記者瞭解到,劉全美一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富裕,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因為疫情原因閒置在家。劉全美的愛心付出,也離不開丈夫的大力支持,每次打來電話,都會關心徐淑久老人的身體狀況。劉全美還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法國打工,小兒子今年13歲,從小不會說話,還有多動症。劉全美的小兒子目前在莒縣特殊教育學校上學,因為學校離家較遠,每天早上六點左右,母子倆就出門了,途中換乘兩趟公交車才能到達學校。由於是特殊教育學校,一天就上一上午課就可以放學回家,放學後,母子倆再換乘兩趟公交車回家。劉全美每天都關注著徐淑久的身體狀態,並且抽空陪他聊天。老人行動不便,劉全美就每天給老人擦拭身體,把老人的吃喝拉撒全包在身上。
對於徐家莊村的村民來說,劉全美無疑給他們樹立了“遠親不如近鄰”的好榜樣。在鄰居們的眼中,劉全美是一個熱心腸、開朗的一個人。在劉全美的影響帶動下,村裡的其他人也時不時地去徐淑久家陪著坐一坐,嘮嘮家常,照顧照顧他。劉全美,用她的善良為徐淑久老人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徐家莊村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2018年,莒縣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失能人員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根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標準,篩選出55名失能特困人員。這些特困失能人員,生活不能自理,缺少日常照料,生活質量極差。為幫助其脫貧解困,莒縣出臺《莒縣失能特困人員養老扶貧實施方案》,通過設置養老扶貧護理崗位,聘請有勞動能力人員結對幫扶,變送錢、送物為送服務、送關愛,實現失能特困人員幫扶工作長效化和制度化。
據瞭解,失能特困人員養老扶貧的服務對象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享受扶貧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成員和子女無贍養、撫養能力;日常生活無人照料且不能自理;不與人社局互助養老政策重疊。護理人員每天工作不少於2個小時,工作職責包括護理職責和代辦職責兩項。護理職責為生活照料服務,包括助潔助餐、家庭保潔、起居服務;每天做飯不少於2次;每週洗衣服不少於一次。代辦職責為代接代送、食品藥品代購、代辦各種手續、代繳各種費用等。
因劉全美一直照顧失能老人徐淑久,被村裡選為失能老人護理員之一,繼續負責照顧徐淑久,每月可獲得500元的勞務報酬。劉全美告訴記者,“就算沒有這筆錢,我還是會一如既往的照顧他。”
“通過有償聘請農村有勞力且有愛心的閒置人員,與失能特困人口結對幫扶,既實現就業不出村、崗位送上門,又實現養老不離家、服務送上門,同步解決失能特困人口‘解困’與農村閒置勞動力‘增收’兩個難題。”莒縣扶貧辦副主任張慶志介紹道。
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做。劉全美30年如一日照顧殘疾鄰居老人,毫無怨言,默默的詮釋著好鄰居的真諦。記者提及劉全美后不後悔當初的決定,劉全美坦言,“雖然自己的家庭負擔也重,但仍沒有後悔當時做的決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隋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