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嘉年華影評)

首先,要祝賀《嘉年華》的導演文晏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嘉年華影評)

(又有好多高質量的片子可以看啦~~《血觀音》還獲得了最佳女配角,據說由飾演《嘉年華》裡的女主之一——小米的演員獲得,也算是個意外之喜!)

晚上連著看了兩部電影,《尋夢環遊記》的影評已經發在了朋友圈和豆瓣短評上,不準備再單獨寫長評了。而看的另一部電影《嘉年華》在這個時候獲獎,對電影本身是一種莫大的肯定,也似乎帶有某種冥冥註定。它與當下的事件結合、與獎項結合,或許能因此獲得更多的關注。

導演在領獎詞中說“感謝她們,為那些不能發生聲音的孩子們,發出聲音”,夜貓覺得是非常有態度的發言,而且像她的電影一樣理性而剋制。也足見,她和這部電影都非常值得這份讚譽和肯定!

對於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標題那句話,這句話應該是波蘭詩人斯坦尼斯耶的《更凌亂的思緒》中的詩句翻譯改編的,原句是:No Snowflake in an avalanche ever feels responsible.(沒文化的夜貓度娘出來的)。電影裡的每個人,甚至銀幕外的我們,都需要為這個或者這類事件負責,我們生存的環境滋生的罪惡、我們的健忘,我們曾經或者現在還在戴的有色眼鏡等等,其實都是“罪根”,而電影中每個人的“罪根”,下面會一一道出。

(有大量劇透,慎看)

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嘉年華影評)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的父母

電影中被侵害的其中一個女孩——小文,她還在上小學,但從開頭的一些細節比如戴假髮、玩自拍、喝啤酒、在酒店唱k,可以看出,她其實是一個愛美、不太懂事,又有點逆反心理,稍不加引導就可能走岔路的女孩。

這樣的女孩身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中?

她的家庭雖然表面上完整,但母親是個打扮時髦且熱愛跳舞的女人,出事的當晚,她在外面跳舞到兩點才回家,根本沒有發現女兒晚上沒回家,平時基本不怎麼管教孩子,甚至連買菜這種事都是女兒去做。事情發生後,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羞愧,她扇了女兒一巴掌、扔掉她的裙子、剪短她的頭髮。我真的難以想象,一個母親對女兒所做的事居然是最典型的“蕩婦羞辱”,她是這部影片中最負面的“養而不教”的典型。

至於孩子的父親,則完全是一個無能又懦弱的人,和妻子的感情不合卻不離婚,孩子基本交給妻子照顧,自己一年才回一次家,看生存環境估計工作能力也一般。在影片前半部分,他是“缺位”的,後半部分雖然陪在小文身邊,但面對上級要求他籤“承諾書”,他虛弱地拒絕,帶著女兒做二次“否認體檢”等這些都顯示出他非常無能的一面,

作為一個丈夫他沒有盡到該承擔的家庭責任,作為一個父親,他沒有保護也沒有教會女兒保護自己,他是既不養,也不教,某種程度上他比小文的母親更可惡!

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嘉年華影評)

而電影中的其它人,事件中另一個受害女孩張新新的父母,給我的感覺就是周雲蓬的《**孩子》(這首歌被禁,星號自加,自我和諧)裡唱的那種人,明明加害人是張父的領導、張的乾爹,張父卻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對方提出的利誘條件,不僅自己選擇和解,還出面遊說小文爸翻供,我相信

換一個周雲蓬歌裡的場景,他絕對就是那個說出“讓領導走”的人!

電影另一個主角小米,她是一個“黑戶”,不到13歲離家出走,電影裡雖然沒有交待原因,但是這背後卻是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她為什麼離家出走?她從家裡出來之前受到了父母什麼樣的對待?是不是父母重男輕女,所以她走失也沒關係?或者她是個留守兒童,父母得知消息找她的時候,她早已失去蹤跡?我腦補了無數,但再怎麼腦補都補不足這背後父母角色的缺席。

此外還有莉莉和小健,他們一個像沒怎麼受過教育,只能做酒店的前臺,一個年紀輕輕就成了“混混”,這背後又是多少父母角色的缺失?多少原生家庭的傷害和陰影?

我試圖接受傳統的觀念腐蝕著一些父母的思維,重男輕女不是個體現象;

我也試圖理解那些為了“保護”還“小”的孩子,就逼停性教育教材投放的家長;

我也能明白生存的壓力逼得父母們為了生計,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鄉、交給幼教機構;

我更知道大多數父母甚至是送孩子去豫章、楊永信那的父母都有某些為孩子好的初衷...

但當真的罪惡發生的時候,

又有誰來原諒這些或多或少都存在缺席的父母?

又有誰,能撫平這些孩子身心的傷痛?

為了生存掙扎的小米、莉莉、小健、酒店老闆

把這三個人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本質上是一種人,可能本質並不壞,但為生計都有太多的無可奈何,也都在無意中助長了惡的滋生。

酒店員工小米目睹了事件的發生並拍下了視頻,但是她一開始被老闆壓迫,不准她提供證據,後經小健“點撥”,又決定鋌而走險,希望用這些證據去換取自己的利益。她做的事情讓人憤怒,但是她這個人卻無法讓人憎恨,年少離家、沒有身份,三年裡在15個城市漂泊,她只是想保住工作,想留在這個讓她覺得溫暖的城市,卻原來沒有哪裡是真正溫暖的,每一個地方都有不為人知的險惡 ,她不無辜,但她也是另一個被傷害的人。

莉莉則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她抓住一切機會施展自己的魅力,希望找一個依傍,哪怕是小健那樣的混混。她工作的酒店甚至小健可能都是她人生的一個跳板,她太懂得社會生存的法則,所以她不會違背老闆的命令,但她也是無力的,所以才會被小健、被自己“心愛的人”安排去招呼“老闆”,還為了小健墮胎,在痛苦中惦記的“報復”,是生一個孩子去小健面前叫她爸爸,也是她說出了那句最經典的“下輩子不要做女人”,她不無辜,卻又柔弱可憐。

導演的女性視角和女性主義觀點是比較明顯的,所以男性角色在裡面多是無能的。小健這樣看似囂張的混混其實不過是老闆們的馬仔,酒店老闆即便打拼出了一些事業,過著人前風光的生活,但內裡仍是虛弱的,出了事一樣要小心翼翼,他們有意無意的幫助了罪惡的發聲,絕對不無辜,但他們的無能和無奈又多少消解了這種“罪根”。

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嘉年華影評)

一些顯而易見的加害者:劉會長、王隊、醫生

以上這些人一個是直接加害者,其餘是收受賄賂助紂為虐的警察和醫生,都是人渣一樣的存在,本不需要單獨分析什麼,我只是想問一個問題,這些人是如何逐漸成長和發展起來的?這或許才是身處這個社會環境的我們每個人需要反思的。

那個賣非實名電話卡的人

最後提的這個人,我是有私心的,因為我本人就深受其害,我的身份證曾遺失過兩次,被人盜用辦了無數個非我自用的電話號碼,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甚至困擾,至今還在和中國移動“掰扯”。這些賣“非實名”電話卡的人,他們的卡基本都不是非實名的,而是盜用了像我一樣的人的身份證去辦的,再賣給那些不想用身份證辦卡的人,比如電影裡的小米。

這個賣非實名卡的人,他本身做的就是違規的事情,他的行為直接助長了小米的貪慾,並因此讓她受到別人的生命威脅,失業甚至“差一步”徹底墮落,也間接導致了兩個被傷害的女孩,在等待“真相”被徹底揭發的漫長時間裡受到了更多的傷害,他們的存在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什麼叫“

勿以惡小而為之”,所以,你能說他是無辜的嗎?而另一層面,這些買賣卡行為、甚至身份證盜用背後執行和監管的某些失誤,我不方便展開,但能抹掉他們的責任嗎?

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嘉年華影評)

這部電影中導演澎湃的情緒和力量在裡面的很多符號中都有表達,夢露雕像的樹立和拆除(以及她腳上貼的那些小廣告)、即將開業的彩色遊樂場、小文養的金魚、小文的裙子、小米的耳環口紅、小米的電動車,甚至是王隊收到的魚、小文媽的化妝品,其實都有很多意義,感覺一一解讀,我可能會寫到天荒地老。

不過, 有必要一提的是,影片的結尾和《尋夢環遊記》的結尾一樣,都有一點強行圓滿的意思,《嘉年華》是為了眾所周知我們都懂的原因,擱以往,我肯定會覺得遺憾,但這次我卻出乎意料地不覺得反感,我甚至有種長舒一口氣的感覺,大約是因為前面太過壓抑,而人又是如此渴望光明!我尤其喜歡結尾的那一段音樂,彷佛敲擊在人心上的鼓點聲讓人多少能獲得一些振奮的力量,我們都不是無辜的,所以才更需要盡我所能爭取更多的溫暖和光明!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去影院支持下這部好電影,把它的排片推上去,像豆瓣上的一個短評說的:我們有了《熔爐》,還需要看《熔爐》的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