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为什么不能走捷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们从小都知道的一句话。你知道,但是你做到了吗?

我是一个特别懒的人,秉持的宗旨就是能躺着就不站着。做什么事都想着有什么诀窍,有什么快一点点方法让我把事情做完,工作的时候,也是时常想着能不能偷点懒,能不能找到一个捷径啊!其实咱们都知道,遇到事情走捷径不对,可是到底哪不对呢?也说不太清楚。

做事为什么不能走捷径?

传统文化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听后你也不会走捷径了。

这个小故事的讲的就是一群最不愿意走捷径的人,什么人呢?是日本的木匠,他们不是普通的木匠,他们一辈子差不多只做一件事,就是维护 1300 年历史的日本奈良法隆寺建筑群。这在日本的古代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法隆寺木匠”,他们比一般木匠的手艺要高超很多,还经常去维修京都的御所,也就是天皇的住所。可以说他们是全日本水平最高的木匠。

做事为什么不能走捷径?

上海


他们在修复古建筑的时候,坚持不用铁料。因为日本古建筑当年修建就是纯木质的,所以现在他们坚决不用钢筋或者铁钉加固。有一次,他们修复一座佛塔,就有学者坚持要在佛塔里放钢筋,遭到了木匠的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屹立了一千多年的佛塔,也并没用过钢筋”。不是好好的吗?不管那些专家怎么说他们都不为所动,坚持自己原有的意见,这在现在看来就是老顽固,偏执狂,不懂得学习不懂得进步的人,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才有了那么多流传千古的建筑。

做事为什么不能走捷径?

  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牛头宗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佛禅文化与其他文化融汇于此,深厚的佛禅渊源为其寺塔增光


对于木料,木匠们也有执念。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叫“不买木料,去买座山来”。什么意思呢?奈良的法隆寺、药师寺,使用都是一种叫日本扁柏的木材,这些木料不是来自市场,而是由最好的木匠亲自进山去一棵棵地选出来的,有的树龄长达两千年。而且这些木匠也坚决不用市面上的那些合成拼接板材。

听完这些,你会不会就觉得,这帮木匠是太倔了,这也不能用,那也不能用,啥事儿都按老规矩办,还总是用一些笨办法。其实,他们有自己的理由。

做事为什么不能走捷径?

石和混凝土墙

宫殿木匠手艺的一大特点,叫做“千百年的时间视角”。他们耗费更高的成本、使用更复杂的工艺,除了建筑的力量和美感,无非是追求一点:要保证这座佛堂或木塔,在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后仍然存在于世。为什么坚持不用铁料,因为他们发现铁料在短期内能起到加固作用,但经过几十、上百年的时间,铁料周围的木材会最先腐烂。

为什么要对木材那么执着,也是因为他们发现用千年树材建造的建筑能保持千年,而用百年树材建的房子,只能保持一百年,至于用还没干透的合成拼接板材建的房子,木料在刚完工时就开始弯曲变形,只有几十年寿命。另外,来自同一座山的木材,也最适合在几百年后作为维修的接替材料,所以才要“不买木料,去买座山来”。

做事为什么不能走捷径?

成都武侯祠

你看,如果我们和木匠一样,用一千年的视角重新观察,你会发现,那些现代办法看似是捷径,其实呢,修起来快,坏起来更快,反而是得不偿失。

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你们什么感觉反正我是佩服的很,这就是传说中的工匠精神吧!在日本有很多传承几百年的家族企业,有的做一碗白米饭也能做一辈子做出吉尼斯纪录,这其实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明明是属于咱们中国人的,可是现在却在它国传承发扬,真的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呀!

做事为什么不能走捷径?

昆明金殿里的古城门

其实还有好多事情,都是不能走捷径的,比如读书,锻炼身体等等,这比较高大上,说一个俗点的,我又想起我妈说过的一句话,我妈是种地的,她是这样说的:“你哄地皮,地皮哄肚皮”说种地是不能偷懒耍滑走捷径的,到最后谁也哄不了谁。

最近读了好多书,也见到了很多人,慢慢的发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真的是座宝库,当你傻乎乎的学习别人的知识以为是宝贝时,却不知道人家却在偷偷学习我们,真的是我们要做到自信,相信自己的文化历经千年怎么会是糟粕呢?真的需要我们共同去学习去延续,让它们发扬光大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那就先从学习做事不走捷径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