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他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也是歷史上最具有爭議的人物之一。老百姓對曹操的第一印象,大多數都是負面的,這個主要受到《三國演義》和民間戲曲的影響。我們應該撥開偏見,結合正史和事蹟,客觀全面地評價曹操。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和重事實輕謠言的原則。這樣我們的結論就會:理性、客觀、全面、公正。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在戲曲裡面的形象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義小說,不是正史。對曹操的不公允的描寫,主要來自《三國演義》,而且小說還影響了民間戲曲對曹操形象的塑造。隨著京劇的誕生,“白臉的曹操”,就徹底定型。戲曲裡的白臉往往代表著反面人物,是陰險、兇殘、狡詐之人。京劇傳統劇目《擊鼓罵曹》講述了禰衡辱罵曹操的故事,也加深了曹操的奸詐形象。但是如果我們瞭解一下禰衡的經歷,就知道冤枉曹操了。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德州臨邑德平鎮)人。此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備註:據說是三國當時的第一憤青,類似於現代的槓精),不止一次辱罵曹操,曹操並沒有計較。把他遣送給劉表,禰衡對劉表同樣盛氣凌人,劉表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後因為和黃祖言語衝突而被殺。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禰衡之墓

真正讓曹操揹負千古罵名的,應該是曹操投故友呂伯奢,殺了呂伯奢全家後留下的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個事情同樣來自於《三國演義》。那麼我們必須把這個事情弄清楚,看看是不是事實。首先此事《三國志》就沒有記載,只見於《三國志》裴松之注,所引《魏書》、《世語》和《雜記》三個版本 。東晉史學家孫盛寫的《雜記》,這個版本更接近事實:“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第一,曹操少說了“天下”二字,含義自然是不一樣的。小說作者刻意誇大,抹黑曹操;第二,“悽愴曰”,顯示出曹操的悲痛之情,逃亡途中做出這樣的愚蠢行為,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小說的傾向是“擁劉貶曹”,對人物描寫有虛構和誇大的成分。據正史《三國志》對曹操的評價,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的。陳壽的評價是:“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綜上所述,曹操是被誤解的,曹操並不是奸詐小人,更不是罪大惡極。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曹操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統一北方

首先,曹操是傑出的政治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常年的戰爭讓人口快速減少,老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可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人民生活水深火熱,渴望社會的安定和統一。曹操審時度勢,“挾天子以令諸侯”,逐步消滅了袁紹、袁術、劉表、馬超、韓遂等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並採取一系列政策:擴大屯田(備註:屯田就是政府為取得軍隊給養或稅糧,由政府組織的一種農業集體耕作制度,類似現代的生產建設兵團)、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實行“租調製”(備註:一種賦稅制度,以定額田租代替定率田租,以戶稅代替人頭稅),從而使中國北方漸趨穩定、經濟發展、老百姓安居樂業。

我們知道漢朝的選官制度主要是察舉制(備註:察舉制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指常年設置的,有固定時間的科目;制科是由皇帝不定期舉行的科目),大家熟知的“舉孝廉”就屬於常科。察舉制需地方官員的舉薦,如果地方官是貪腐之人,他舉薦的往往是親戚朋友或者送禮行賄之人。這種制度的弊端是:真正有才華的人很難有出頭的機會,平庸無能的人可能身居要位。所以當時民間童謠就諷刺了這種社會現象:“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而曹操一貫實行的是“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提出“舉賢勿拘品行”、“取士勿廢偏短”,即使是“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都可以大膽起用。打破了舉薦的弊端和門第的偏見,只要有才能,出身中下層的老百姓,依舊可以進入仕途施展才華。210年到217年,他三次下達“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我們熟知的《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抒發了作者對人才的渴望,希望天下的賢才真心歸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另一版本是: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孫子兵法》,歸功曹操的整理

其次,曹操是傑出的軍事家。自幼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兵家著作,領悟精髓,結合自己的經驗大膽創新。在理論方面,著有《孫子略解》(備註:開創註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我們現在看到的《孫子兵法》歸功於曹操的整理。)、《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軍事著作。他主張:“

兵以義動”,強調師出有名。在戰略戰術上主張:靈活多變、因勢利導。李靖的《李衛公問對》 、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等著作都讚譽曹操的行軍用兵。

實戰方面,曹操更是用兵如神。討黃巾、剿山賊、徵徐州、戰官渡、徵烏桓等一系列勝仗,肯定了曹操的軍事才能。“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攻彼救此”等戰術運用地恰到好處。官渡之戰更是經典,此戰打敗了最強大的袁紹集團,為統一北方掃清障礙。此戰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割發代首”的典故,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個典故體現了曹操以身作則,軍紀嚴明。只有統帥具備這樣的精神,才可以成為著名的軍事家。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運兵道

順便說一下“曹操運兵道”,它位於曹操的老家亳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 據史書記載: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勝利,討伐董卓之後,曹操率軍返鄉,因其兵少將寡,為了不暴露弱點,修築了地下軍事防禦戰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暗暗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覆多次,迷惑敵人,最後出奇制勝。 這也充分體現了曹操的軍事才能。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觀滄海》

最後,曹操也是著名的文學家。他詩歌的成就最高,散文也很有特色。曹操詩歌今存20多篇,全是樂府詩體。詩歌的藝術風格:樸實無華、感情深摯。《蒿里行》堪稱“漢末實錄”的“詩史”,是曹操的代表作,體現了作者的豪邁氣魄和憂患意識。作者不僅表達了對人民的同情,還對軍閥混戰給予無情地鞭撻。“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是詩人目睹哀鴻遍野後產生的憫世之嘆。“慷慨悲涼”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作品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建安七子

曹操除了個人在文學上的成績之外,他對“建安文學”起到了建設性作用。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的背景下蓬勃發展,與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劉勰在論述建安文學繁榮的原因時,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建安七子”(備註: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大多都託庇於他的蔭護。可以說,"建安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基礎上形成的。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浪淘沙·北戴河

毛主席對曹操有過多次的評價,主席的評價往往更有權威。1,在1954年夏,毛主席在北戴河時,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2,1954年7月毛主席寫給女兒的信中說:“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媽媽那裡有古詩選本,可請媽媽教你們讀。”3,毛岸青、邵華也曾回憶主席對曹操詩文的評價。他說:“曹操的文章和詩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4,毛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就化用了曹操的《觀滄海》。綜上所述,毛主席是非常喜愛曹操,佩服曹操的。主席作為一代偉人,肯定有過人的洞察力,也能夠鑑別曹操是否是奸詐之人。主席對曹操的評價,不拘泥於前人的觀點,還了真實歷史上曹操的一個公道。

“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毛主席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魯迅也是佩服曹操的

因為通常我們曉得,某朝的年代長一點,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為什麼呢?因為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恭維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別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記載上半個好人也沒有。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頗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後一朝人說壞話的公例。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這段話出自近代大文豪魯迅(備註: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鬥士,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的一份學術演講稿。魯迅還根據歷史年代的長短,總結了一些歷史規律,也非常有趣。最後的結論: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非常佩服曹操。我們知道國民黨執政時期,魯迅為了正義,不顧個人安危,敢於抨擊國民政府。那麼 魯迅的觀點是客觀中肯的。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曹操的千秋功罪,後人如何評說?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中蜀漢代表著正統,曹操代表著非正統,結果就是“尊劉貶曹”。但是“正統”思想不能作為評價人物的標準,只有認清歷史人物在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曹操統一北方順應了形勢和民心,對社會進步起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見,曹操是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最後把曹操千古傳誦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送給每一位朋友,希望您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樂觀豁達、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