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曆史的安順天龍堡,這裡是沈萬三故居,有一種聽不懂的戲

定製旅遊:定義旅遊新玩法,瞭解更多您不一定知道的新視角。

天龍屯堡 (pu,第四聲)地處貴州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安順,在元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是貴州開發最早、也最出名的一座屯堡,有明代歷史活化石之稱。明洪武十五年,在清除了元梁王的勢力之後,為了避免雲貴再次淪為中央集權的真空地帶,朱元璋決定把足夠強大的軍隊留下,屯兵駐守,威懾四方。形成了如今安順200多個屯堡的龐大建築群。如今遊客稀少,成為貴州小眾旅遊目的地。這裡年輕人基本外出務工,能看到的幾乎都是當地老人孩子,這裡有明朝傳奇富商沈萬三的故居。這裡每天要進行2場由老年人扮演的令人聽不懂的戲曲——地戲。

600多年曆史的安順天龍堡,這裡是沈萬三故居,有一種聽不懂的戲

據說當年沈萬三因自掏腰包欲犒賞三軍一事得罪朱元璋,險些小命不保,後因馬皇后求情,才免除一死,被髮配雲南。發配雲貴之際逃亡到了貴州的天龍鎮,也就是今天的屯堡,在這裡留下了無數沈家後人。

600多年曆史的安順天龍堡,這裡是沈萬三故居,有一種聽不懂的戲

現在天龍屯堡裡的沈萬三故居依然有人居住,但不知是不是沈家的後人了。不過雲貴確實是沈萬三最後停留的地方, 天龍屯堡有陳、鄭、沈、張四大姓。其中沈姓家族,有著種種和別家不一樣的習俗,他們世代經商、供奉財神、每年向東北方即江蘇的方向祭祖(沈萬三出發跡於江蘇周莊)。極有可能真是沈萬三的後裔。

600多年曆史的安順天龍堡,這裡是沈萬三故居,有一種聽不懂的戲

這裡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他們的祖先是明朝洪武年間由江浙地區調來的屯兵後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明洪武年間鎮守邊關的將士後人),因此至今保留著明朝的文化習俗。在這裡能看到歷史悠久的古樸石板房和民居,身著“ 鳳陽漢裝”的屯堡婦女,最具文化代表性的是被稱為“活化石”的民間戲劇地戲的表演。

600多年曆史的安順天龍堡,這裡是沈萬三故居,有一種聽不懂的戲

地戲又稱“跳神”。跳神者手蒙青巾,腰圍戰裙,戴假面具於額前,手執戈矛刀戟之屬,隨口歌唱,應聲而舞”。地戲的面具俗稱“臉子”,以丁木和楊木雕刻,雕刻成形的面具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而它不同尋常的撫上神的光暈,更有了可護佑平安的能力,因此,地戲中融入了祈福納吉的儀式。內容晦澀難懂,數百年來由一部“地書”代代相傳。從明代至今,文化差異的原因,如果沒有文字資料講解。外人很難再聽懂這種戲的內容。

600多年曆史的安順天龍堡,這裡是沈萬三故居,有一種聽不懂的戲

安順著名的景點有黃果樹瀑布、龍宮,由於天龍古堡屬於小眾景點,遊客沒有那麼多,迫於生計不得不外出謀生,所以青壯年逐漸減少,學戲的更是不多,經營商店或者唱戲都是中老年人居多。也不知道會不會哪天這一幾百年歷史的“活化石”的民間戲劇會不會消失於這茫茫人世間!

感謝大家讀完這篇文章,歡迎您的留言評論。

​關注我,帶您瞭解更多不曾知道的旅遊新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