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向社会推介21个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为遏制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和培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提供参考借鉴,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仇庄村成功入选。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夯实了乡风文明物质基础;并通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农村地区诚实守信、崇德向善、孝亲敬老的社会风尚愈加浓厚。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各省(区、市)农业农村部门共报送了78个案例。经过评审和公示,评选出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仇庄村、天津市北辰区青光镇韩家墅村等21个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它们将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通州区于家务乡仇庄村在此次评选中,特色鲜明,它以“倡、树、兴、展”为引领,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承弘扬优良家风。下面,跟随小编一起走进这个小村子,近距离地来感受它的乡村文明之风。

走进仇庄

于家务回族乡仇庄村位于通州区的最南端,村域面积2800亩,常住人口879人。多年来,仇庄村始终坚持“顺乎民情,水到渠成”的发展规律,坚持“法德共治”的理念,推行“用德管干部,用法管村庄,用孝管村民”的三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文化先行、法德共治、全面发展”的新路子。通过采取以孝德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多项举措,唤醒村民内心深处的道德认同,筑牢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以党建文化引领村庄发展,以孝德文化服务村庄建设,全面提升了村庄治理水平,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仇庄村连续15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仇庄的乡风文明之路

抓文化,传家风

从1999年起,仇庄村就把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天,村两委成员都会入户慰问老人,把“孝德”文化与孝老敬老传统美德有机结合,通过“孝德”文化的钥匙,打开村民的和谐幸福之门。2014年,该村启动“追寻家训家规、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成立孝文化专家组,为193户家庭制作家风、家训、家规,让家家户户过日子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同时还与专家组研究创立了仇庄《家道》三字经,形成全村共同的治家标准。2018年,仇庄村又组织专人为60户模范家庭编写了家风故事,进一步深化孝德家风教育,全村呈现出“大树底下谈家道,农家院里话家风”的美好画面。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一系列举措中,该村一直注重积极发挥支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打造孝德文化品牌,通过自觉形成家规民约等一系列举措,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逐渐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风貌,村风越来越好。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同时,仇庄村注重发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影响、感染和教育作用。比如,每年组织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先后树立了优秀党员高建华、当代雷锋杜振国、孝老之星高启财等一批先进典型;又挖掘出了拾金不昧刘凤祥、后进转化杨瑞云等家庭,提炼了“三七墙”的正能量故事。因而,以模范引领、典型推动,仇庄村实现了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激发了村民道德情感,使孝德文化成为村民认同和自觉行动。

重学习,提文明

仇庄村始终注重村民学习,不断创新学习模式,村民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在“追寻与呼唤”活动中,开创道德“大讲堂”+家庭“小课堂”的村民学习模式,以学用结合为目标,组织村民开展集中学习和家庭有针对性学习活动,让“崇德之风”“文明之风”进村入户。2017年,该村成立仇庄书院,开办村民夜校,搭建新的学习平台。依托“书院和夜校”,成立以“村贤”为主的村民宣讲团,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好家风故事,传递正能量。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同时利用“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活动舞台转化成孝德文化的传播平台。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接着先后建成“法德文化街”、党建馆、孝道馆等场馆,系统打造孝德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基地,并建立了“美丽人生”妇女微信群、“仇庄书院”读书群、党员学习群等,运营“孝心仇庄”公众号、创办“仇庄简报”等学习平台,将优秀传统和孝德家风潜移默化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使村民学习氛围日渐浓厚,村风民风更加和谐向上。

重基础,美环境

2006年,仇庄被确定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后投资2300多万元,完成了改水、改厕、道路硬化、排水沟改造、道路美化绿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了文化广场、百姓俱乐部等多项基础设施。从而,做到一街一景,确保“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树木覆盖率近62%,为村民营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如今的仇庄村,村外不见房,进村闻花香,出门绿成荫,路路绿成行。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2018年至今,仇庄村进一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村民积极支持,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对村庄绿化美化等进行提升设计,加大投资,建设了占地30余亩的村东休闲公园,正在建设150余亩的村西口孝文化主题公园,进一步打造生态宜居、人文和谐的现代化美丽村庄。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经过不懈的努力,仇庄村已走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孝德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治理的新路子,先后成为中组部、民政部、全国妇联的教育基地,并成为部分中小学、高等院校的学习实践基地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培训实训基地。近几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十几个部、委、团体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10余万人次的各界人士,相继前来仇庄参观学习,相互交流。

仇庄《三字经》

一、家道

民风纯,家道正,国风雄,共圆梦。

爱祖国,贵在行,先齐家,再立功。

立家者,结善缘,睦邻里,阖家欢。

讲诚信,事业成,讲友善,人脉通。

二、老人道

长者慈,儿孙敬,行为端,立身正。

受尊重,不居功,多奉献,夕阳红。

勤持家,俭且廉,行礼仪,家平安。

启后人,承前贤,传家风,做示范。

三、父母道

做父母,心宜宽,疼儿女,敬祖先。

讲仁德,重品行,勤操劳,家业兴。

重学习,家道弘,感师恩,后世明。

掌稳舵,方向正,扬家风,留美名。

四、夫妻道

夫妻间,信为先,既互谅,又互勉。

讲传承,严律己,教儿女,有出息。

敬泰山,孝公婆,家和睦,幸福多。

感情深,结福宝,聚福缘,白头老。

五、丈夫道

大丈夫,纳百川,当自强,挑重担。

爱家庭,做标杆,敬父母,家团圆。

讲文明,不野蛮,无恶习,多行善。

勤学习,谱新篇,爱事业,永争先。

六、妻子道

好妻子,宜贤惠,助夫德,更可贵。

知自重,家平安,要自立,劳无怨。

敏于行,讷于言,敬长辈,合家欢。

教子女,仁爱篇,做榜样,行为端。

七、婆媳道

好婆婆,两头瞒,不会当,两头传。

婆媳闹,败家风,多理解,增感情。

把儿媳,当亲生,多施爱,少纷争。

不是妈,胜似妈,心连心,理好家。

八、儿女道

做儿女,孝为先,重践行,敬在前。

爱发肤,善行修,身心健,免亲忧。

或兄弟,或姐妹,互恭敬,传晚辈。

家和睦,事竟成,门风正,家业兴。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责任编辑:小北

通州仇庄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