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毛一斤漲到14元一斤,永嘉這個“寶貝”卻無人採摘爛在山上!

   “春葉呀,去年你只摘了600斤,今年可得加把勁多采摘點,現在箬葉的價格越來越高了。”“沒問題,我也想多摘點多賣錢。”……近日,在碧蓮鎮後九降村(原孫山村),一方方扎捆整齊的箬葉過稱後被碼上了大貨車,不到半天時間就被搶購一空,據賣箬葉的農戶張春葉介紹,

今年箬葉價格上漲了不少,曬乾的每斤14元。


從9毛一斤漲到14元一斤,永嘉這個“寶貝”卻無人採摘爛在山上!


  一大早,來自瑞安的柳女士便驅車來到村裡,雖然距離今年的端午節還有段時間,但對她來說已進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要開始四里八鄉收箬葉了。“該村地處大山深處,箬葉質量好,所以每年都會來收。十幾年不斷,從一開始的9毛一斤漲到今年的14元一斤。每年只需投入2個月時間採摘就有1、2萬元的收入。”柳女士介紹,箬葉的消費有時間要求,端午節前是旺季,除了需要付出時間去山上採摘外,基本是淨賺的。勤快的家庭可以有兩萬多元收入。村們寧元喜就是得實惠的典型代表,“送了100多斤給親戚,今年還能賣一萬多元的箬葉。”


  走進後九降村,環顧山間綠林,只見滿山遍野都是箬葉。採摘箬葉不需要任何投入,也不受年齡限制,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來歲的兒童,都可以做,最佳採摘季節正是7-8月。每到這個時候,村民們就會結伴幾人去山上尋找箬葉,有的出發前還會準備好中午的飯和水,早上出發一直到下午才回,揹著一捆捆的箬葉從山上挑下來。


從9毛一斤漲到14元一斤,永嘉這個“寶貝”卻無人採摘爛在山上!


  “過去,大家就只是端午節去採一點點箬葉回來包粽子,其餘的全都浪費掉,如今,滿山遍野的野生箬葉卻成了村民們的‘黃金葉’”。收購現場,孫山村老書記麻玉聽臉上掛滿了喜悅,看著一旁的商戶有序地挑選箬葉、他也不放鬆,為箬葉銷售把好質量關。


  採訪中,記者也瞭解到,該村的高山箬葉產業前景廣闊,但隨著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務工,現在採摘箬葉的村民,大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由於缺乏壯勞力,大量的箬葉還是爛在山上,無人採摘,導致箬葉產量難有大幅度提升。


來源/中國永嘉微信公眾號

永嘉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潘益風 汪學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