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棉花”令棉农头疼,了解原因抓住重点,做好预防不犯愁

种过棉花的人,会发现一个现象,种植的棉花田里,会出现一些只长枝叶,而不结棉铃的棉株。也就是说,处于某些原因,造成棉花植株只营养生长,而没有有效的生殖生长。

这种棉株由于不产棉花,被人们戏称“公棉花”。通常情况,正常种植管理,这种“公棉花”在棉田里并不多见,偶尔在田间地头有几株也算正常。但是,如果种植户在种植和管理上疏忽大意,就会造成棉田里大面积出现“公棉花”,造成严重的种植“灾难”——减产、绝收。那么,究其原因,都有哪些主要因素,造成这种种植“事故”的发生呢?按照我们当地种植棉花的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如果棉田里出现连片棉株成“公棉花”,通常是有三方面因素造成的问题。总结下来主要有:播种或移栽过晚、生物调节剂使用不当、病虫害防控不力造成的问题。

“公棉花”令棉农头疼,了解原因抓住重点,做好预防不犯愁

◆播种或移栽过晚的因素:

我们知道棉花是喜温作物,播种过早,温度低,出苗时间长,幼苗生长活力弱,抗逆性就比较差,容易造成棉田“早而不全”或者“早而不发”的问题发生;如果播种或者移栽过晚,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常造成棉株贪青,棉铃生育期不够而晚熟,棉花质量差不说。延期播种,如果遇到雨水丰沛的年份,造成夏季“肥水碰头”,土壤肥力旺盛,水分又充足,就会造成棉花植株徒长,生育失调,棉花的蕾铃根本坐不住。就容易引起棉田大面积植株徒长,不好防控,出现“公棉花”棉农就损失大了。

因此,适期播种或者移栽棉花非常重要。我们这边中熟或者中早熟品种棉花,通常在4月20号左右播种,如果是早熟品种,一般在5月15号左右播种。各地棉花播期,应以当地气温稳定达到16℃以上时,就可以适期大田播种了。如果育苗栽培,计划好大致的移栽时间,可以采用地膜覆盖保温技术,提前用良种育苗。

由于区域气候不同和棉种不尽相同,使得各地棉花播种期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控,不能一概而论。

“公棉花”令棉农头疼,了解原因抓住重点,做好预防不犯愁

在适期的范围内,尽量缩短播种期,争取把棉花播种在最佳适宜期内。这样的情况下,前期棉花植株营养生长,能够平稳正常的进行,植株茁壮。进入高温夏季,即便雨水丰沛,此时的土壤速效氮肥,肥力被棉株吸收利用一部分,地力没有那么旺盛,棉株不易徒长,更容易结蕾留铃,避免棉株出现“公棉花”的现象。

这里需要种植户另外注意的是:播种的棉花品种要适合当地的季节性气候。比如某些棉花品种,耐高温能力比较差,如果在温寒带地区种植问题不大,如果在高温气候下种植,持续高温会影响到棉株的生殖生长,造成有蕾无桃的情况出现。

“公棉花”令棉农头疼,了解原因抓住重点,做好预防不犯愁

◆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

这种问题通常在防治棉株旺长,防控过程中,用药浓度过大,或者用药时间不对等原因造成的药害问题。使得棉株枝叶丛生,赘芽爆长,荫蔽严重,形不成蕾铃,成为“公棉花”。这个问题看似不大,一旦发生,损失非常严重。好比去年我们村,有人阴差阳错的把小麦田的灭草剂,当成棉田控旺药剂使用了,结果造成几亩棉花,一夜之间叶片全部枯萎,棉株直接成“光杆”了,棉农是欲哭无泪。

这里要强调,一定要在正规农资站购买农用药剂,使用时一定确定是什么药剂,要按照说明给棉花进行喷施。在防控棉花植株徒长的时候,不要太过着急私下提高药剂浓度,更不能在随便混配别的农药药剂一起喷洒。比如:

缩节胺不可以和碱性农药混合使用,但是可以与有机磷、菊酯类农药,以及根外追肥混合喷施。混配使用药剂,一定要看好说明书,按照说明书内容正确使用。再者,比如:使用缩节胺控旺,要在晴天露水下去以后,上午10点棉株开花前用药,或者下午5点后棉株闭花后用药,以免影响棉株的开花授粉。要求每株顶端和果枝顶部被喷洒到,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原则。正确有效施用生长调节剂,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棉株出现药害。

“公棉花”令棉农头疼,了解原因抓住重点,做好预防不犯愁

缩节胺这类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是有效的抑制棉株徒长,控制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在棉株进入花铃期,是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最尖锐的一个时间段。因此,在棉株的这个生育阶段,棉农通常会采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棉株的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这是花铃期棉田管理的主要任务。在此期间化控不当,比如用药浓度过大,就容易造成“公棉花”出现。

调节棉株生长,使用调节药剂,化控原则。从进入到花铃期开始,采用少量多次喷施的原则,切忌不可一次性用药量过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使用喷药工具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喷雾器,防止有残留药剂造成药剂化学反应,引起作物出现药害问题。只有正确有效施用生长调节剂,才能避免这方面的因素,减少、甚至杜绝棉田里出现“公棉花”。

“公棉花”令棉农头疼,了解原因抓住重点,做好预防不犯愁

◆病虫害防治不力

当棉花田幼蕾刚刚形成,如果遭受到盲蝽蟓、棉铃虫等害虫的危害,棉株会出现枝上不见桃,地上不见蕾的现象。

盲蝽蟓:以成虫或者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真叶期顶芽被刺伤后,容易出现破头疯;幼叶被害就形成破叶疯;顶心或者旁心受盲蝽蟓的危害,就形成扫帚棉。这种虫害,对棉田危害严重,防控不力时,就非常容易造成“公棉花”的出现。防治最有效时期在盲蝽蟓的若虫期,在上午9点以前,或者下午5点以后,对受害棉田进行统一药剂防治,用触杀和内吸性较强药剂混用,防治效果最佳。

“公棉花”令棉农头疼,了解原因抓住重点,做好预防不犯愁

棉铃虫:这种虫害,以幼虫危害棉花嫩尖、花蕾、花铃和青铃,经常啃咬断嫩茎顶端,形成无头棉株。这种单个虫害可以危害10多个蕾铃,如果防治不及时,一棵棉株上分布三五条棉铃虫,可以把棉株上的蕾铃祸害完。促进“公棉花”的形成,造成严重的减产。如果种植的抗虫棉,对第二代棉铃虫控制的比较好,通常不需要进行防治。当百株抗虫棉上发现有3龄以上幼虫5头,就需要进行药物防治。如果是非抗虫棉,百株累计发现5~8头棉铃虫幼虫时,就说明虫害防治刻不容缓了,要及时去正规农资站,询购化学药剂进行有效预防。

还有棉花红铃虫等等虫害,会危害棉花的蕾、花、铃和棉籽,引起落花、落蕾、落铃或者烂桃等问题。这些虫害间接或者直接助推了“公棉花”的形成,因此,预防棉田出现“公棉花”现象,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很重要。

“公棉花”令棉农头疼,了解原因抓住重点,做好预防不犯愁

除了以上主要因素,造成棉田出现大面积“公棉花”的现象,种植户应注意:在种植棉花过程中,要选用结铃性强、抗病虫能力佳、丰产优质的品种;因地制宜,改善棉田里的肥水条件,合理调节肥水供应,协调好棉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另外根据棉花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建立起棉株之间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那么,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播种期适宜,科学管理棉田,便能够有效控制棉田出现“公棉花”的问题,从而提高种植效率,增加种植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