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襄:公私分明一尘不染

 林伯襄,字襄,名英赞,1878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开启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先河。

  林伯襄家学渊源深厚,幼读经史,14岁即赴汝宁府应试。甲午之后,他考入河南优级师范,一年后又考入上海公学修业,与国学高才胡适同窗。1908年修业期满回乡兴教,以教育兴国为主旨,在明强学堂任教,提倡新学,注重实用,开民国风气之先。林伯襄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广收弟子,曾有河南五县(光山、潢川、固始、息县、商城)“圣人”之称,求道者甚众。

  林伯襄藐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1916年,袁世凯窃国,林伯襄斥之为“倒行逆施”,称病返乡,隐居6年。后两度应邀出山,又两度愤而辞职。1938年,当时的河南省政府盛邀林伯襄出任省政府秘书长要职,他坚辞不就。

  在生活方面,林伯襄要求学生仪表朴素大方,自己也生活简朴,衣着朴实,常被人误认为是校工。在学校管理上,林伯襄执行校纪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任职期间,林伯襄主管教育经费和人事任免。他一尘不染,是出了名的清官。他任河南省教育款产管理处处长时,有一族弟要谋求一县契税局局长职位,他拒不答应。该族弟一日竟纠缠于林家,甚至以自杀相威胁,林伯襄斥之说:“人谁不死,死便死耳。”终不同意族弟私求。他任处长,按规定除月薪外另有200元特别办公费,他在任3年很少动用,即使因公也力求节省。一次,事务员将修缮留下的木片、刨花送了一些到家中作生炉火用,他当即派人送回,并告之说:“公私界限要划分清楚,做事务者对此尤当注意。”

  时人讥林伯襄迂腐,他自题一联语自解:“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有行耿而介者,乐夫。”他将此联悬于办公室,表明自己处事清正、刚直不阿的襟怀和对以权谋私者的鄙视。

  河南省商城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高兴日说——

  “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有行耿而介者,乐夫”,是林伯襄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品行值得我们学习,对我们商城县检察院的党风廉政建设也有很大启发。

  近年来,我院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管齐下,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一是抓好学习。通过邀请专家作辅导讲座、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组织党员干警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让党员干警熟练掌握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六大类纪律问题“负面清单”和不能逾越、不能碰触的45条纪律“高压线”,时刻守好底线、不踩红线。二是抓好重要节点提醒。盯紧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提醒干警守好“廉关”、过好“廉节”,杜绝“节日腐败”,做到提醒常在耳旁、教育就在身边。三是强化警示教育。适时向干警通报典型案例,用好“以案促改”,让全体检察干警受警醒、受教育、受触动,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严于律己,防微杜渐,保持高度警觉,严格依法办事,做一名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检察人员。

  (本报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胡传仁 曹春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