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丧有哪些要求与禁忌?


通丧有哪些要求与禁忌?


所谓通丧,即向有丧人或吊丧人通告丧情。《仪礼-士丧礼》有:“乃赴于君。主人西阶东,南面命赴者,拜送。”赴是前往的意思,所谓命赴,即派人前往,也就是向亲友告丧报丧。《朱子家礼》有:“讣告於亲戚僚友。护丧、司书为之发书。”即以书面形式向亲戚僚友通丧。《仪礼》的通丧叫“赴告”,即安排人去用言语告丧;《朱子家礼》的通丧叫“讣告”,即安排人带着特定丧用文书通丧。现时生活中以张贴的方式使用的“讣告”,与古法“讣告”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现时条件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通信、交通等手段越来越先进,早晨还在大洋彼岸,晚上就能聚集一堂。一般情况下,家有丧事,家庭中人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就行了,但对吊丧人,特别是对主家重要的吊丧人,如娘舅家、逝者上级领导等,主家应当单独安排特定人员上门通丧,最好丧主或其他孝子亲自前往。直接上门通丧的,通丧人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通丧应当丧服

丧服在习俗上称为戴孝。现时城乡丧事活动,应当根据当地习俗情况选择确定丧服模式:或置满孝,或着孝袍,或系孝带,或套黑色袖章等。

通丧应当置孝,这点非常重要。置孝是为了显示丧讯,别人或被通丧人一看便知家中有丧事,可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和破解方式,避免受到丧气的不利影响。具体操作上,为避免通丧途中着丧服给别人带来不舒服,可以在到了被通丧人家的时候再丧服,算是权变。

2、通丧应当下跪

通丧人向被通丧人通丧时,应当下跪,这是礼节,也是原则要求。通丧人自己年龄较大、辈分较长、或身体等其他原因不便下跪的,可以携带子孙等行下跪礼。对辈高年长的被通丧人,通丧人必须自己亲自下跪。所谓“孝子头,满地流”,就是这个意思。通丧情况下,被通丧人不搀扶不得起身,被通丧人不请坐不得落座。通丧人无论身份如何富达显贵,这个时候都应当沉心屈从。自己为父母尽心行孝,没什么丢人的。

还有,丧事主家约请、延请或雇请非吊丧人员从事丧事事务性活动的,如治棺、治葬、举重、笔墨、饭厨等等,约请时也应当行下跪礼节。自己能跪的,自己跪;自己不能跪的,携带小孩下跪。

3、通丧应当哀哭

通丧时是应当伤心哭泣,实在哭不出来要表现出哀痛的神态,不能面露笑容或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样子。向逝者或逝者妻子娘家人即孝子娘舅家人通丧,通丧人应边哭边说:如逝者何时何地咽气,是有病还是其他原因,自己采取了哪些措施,费尽了多少周折,等等。通丧时还应当告知被通丧人丧事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丧期时间,何时开吊,何时出殡下葬,主家是怎样计划安排的,等等,以便被通丧人根据通丧的具体情况奔丧。

通丧也有禁忌。

通丧禁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有丧的通丧人,二是针对被通丧人和其他见丧人。各地在通丧禁忌上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但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通丧人只能通告丧讯,不能把丧气带给被通丧人及家人和其他见丧人。

对通丧人的一般禁忌是:不随便与人招呼、说笑;不高声拉语、咋咋呼呼;不要进入不相干人家的私有权利领域范围;不要反对或阻止无丧人家的破丧(避丧)行为;非经允许,不得进入被通丧人家的房舍;非经允许,不得使用被通丧人家的设备设施物品;等。见丧人的禁忌相对要淡一些,主要包括:不要与通丧人正面相向;不要与通丧人身体接触;不要从通丧人的下风口破让;等。被通丧人的情况较为特殊,逝者与被通丧人家本来就有亲缘关系,可以讲究一些,也可以宽泛一些。通丧禁忌是由于古时医疗卫生条件差、科技水平不发达,以及神鬼迷信说教等形成的,现时社会条件下,通丧禁忌不必过分较真,差不多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