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學習一點敏感期的知識,最關鍵的作用是解除家長的焦慮。

幫助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以後,寶寶的心智水平就會上升一個層次。

大自然賦予孩子某種本能,如果充分激發,這種能力會越來越強~

一定會有家長遺憾錯過了,錯過了敏感期還是可以彌補回來的,只是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需要更多耐心

敏感期稍縱即逝,它是大自然賦予孩子特殊的成長助力。

如果恰當的給予鍛鍊和發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孩子不可複製的敏感期,就從現在開始吧!

“熊孩子”出沒時間表【敏感期】

走的敏感期(1-2歲)

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蒙臺梭利所說,學走路時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誕生,一旦學會自己走路,他的世界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活動範圍迅速擴大,他完全能支配自己的行動和生活,這是多麼大的成就!但如果家長因為顧及孩子安全或者不想自己太疲憊,就經常抱著孩子,而不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和節奏去活動去探索,這就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鍛鍊其實都是玩,用遊戲的方式取代枯燥的訓練往往讓孩子樂此不疲,事半功倍。從走到跑再到跳,1-3歲是大運動發展的關鍵期。

走的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

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1、給孩子提供“無障礙”的環境

父母要給孩子穿上防滑鞋襪,用防撞泡沫將尖銳的桌角、茶几角等包起來,將家中的一切有安全隱患的東西,如刀子、熱水壺等收好,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行走環境。

2、給孩子提供感知的環境

如果孩子喜歡走帶“坡”的路,喜歡攀爬,父母就要給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比如,如果周圍有帶“坡”的路,就可以專門帶他去走。如果沒有,也可以讓孩子走走小土堆、小沙堆等。

3、不要“替”孩子行走

當父母看到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走帶“坡”的路或者是爬樓梯的時候,總會出於安全考慮而選擇“替”他行走或者抱著孩子走路。雖然孩子這樣不會跌倒、不會受傷,但是卻失去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長的機會。所以,父母不要“替”孩子行走,而是要給孩子行走的自由。

4、不要怕孩子摔倒

孩子在剛學會走路或者走得還不穩健的時候,很多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摔倒、受傷,覺得孩子用手摸地不衛生,便會阻止孩子行走敏感期的正常發展,那麼這一敏感期很快就會消失。孩子的行走敏感期一旦消失,他就會對疲勞特別敏感,可能還沒走幾步,就會要求“抱抱”。

5、不要干涉孩子走髒、亂的路

當孩子走在髒、亂、差的地方,踩來踩去的時候,難免會把衣服弄髒。所以對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不能以此為理由而拒絕讓孩子去探索。孩子的衣服弄髒了可以再洗乾淨,而他的成長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自我意識敏感期(1.5-3歲)

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到來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強調“我的”、愛說“不”,同時伴隨“咬人”“打人”。

孩子強調“我的”,是因為他們發現了,我是我,你是你,大家是不同的。說“不”,他們通過說“不”,來體現自我的意志。“打人”,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打”,只是表示不同意、不喜歡的一種態度。

自我意識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敏感期,因為我們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未來是不是很強大,這樣一個強大的能力首先就來源於自我形成的敏感期。

自我意識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

1.當孩子說這是"我的,我的”時,父母不要著急強迫孩子去分享。這個時候,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的東西一定要孩子做主。可以反,復給孩子說:“這個車子是你自己的,別人不能搶你的;那個小兔子布偶是小蘿蔔的,你也不能搶她的。她要想玩你的車,必須經過你同意,你不同意,她不能搶;你要想玩她的小兔子,也要經過她同意,她不同意你也不能搶。”

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前提是讓他首先體驗到擁有。慢慢的孩子就會有正確的物權意識了,當他充分的體驗到的自己的玩具自己做主以後,就會有安全感了,接下來就會發展出交換玩具的行為,慢慢地也會發展出分享的品質。

2.當孩子熱衷於說"不”的時候,只是在通過語言來體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家長們不必過分較真,也沒必要強調糾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用和他強調分辯,過一段時間孩子自然就會過去了。這個時期應儘可能尊重孩子的選擇,滿足孩子的需要。

3.當孩子打人咬人時我們只去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打死你”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譴責也不要說教,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儘量讓孩子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

4.處在這個敏感期的孩子,家長一定不要和孩子鬥爭,不要和孩子較勁,因為這是一個人形成自我的起點。

秩序敏感期(2-4歲)

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進入2歲以後,孩子的想法層出不窮,對事物的秩序有了強烈的需求,要求所有物體和生活習慣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一點兒都不能變,這預示著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來臨了。

比如:積木必須放在玩具櫃的第二層;

如果媽媽無意中把爸爸的拖鞋穿在了腳上,小傢伙就會顯得非常不滿,非要媽媽脫下來還給爸爸才可以;

舉個栗子:磊磊媽媽每天下班回家,給媽媽開門的總是磊磊。有一次,磊磊在玩積木,爸爸替媽媽開了門。磊磊發現後開始大哭,直到媽媽退出門外,由他重新開門方才罷休……

很多家長對於寶寶的執拗感到哭笑不得,其實這一階段的寶寶通過對秩序感的苛求來建立自我和安全感,我們不必為此感到煩惱,倒不如順其自然讓寶寶玩一些滿足秩序要求的小遊戲。這樣寶寶可以把那種強迫症一樣的執著轉化到遊戲中,更有助於培養專注力和規則意識。

秩序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敏感期時,幼兒會發自內心的喜歡並遵從秩序,並從中獲得滿足,如果敏感期過渡的好,那麼他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有良好生活習慣,言談舉止謙和有禮的人。

2.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秩序感是孩子在這階段對外界事物分析推理產生的結果,這時事物只有按照孩子自己的邏輯思維過程發展才會符合孩子的要求,這也是孩子大腦處理信息的一個提升,對以後分析問題,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好的幫助。

3.帶來安全感

當孩子的秩序感得到滿足時,那麼他的內心就是平和快樂的,對於孩子來說,事物的秩序是固定存在不能被打亂的,當孩子處於他認為的正確秩序環境中,他就會感到巨大的安全感,反之,幼兒就會出現不安、對抗的混亂情緒。

繪畫敏感期(2-5歲)

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如果一個孩子在6歲之前沒有握過畫筆,那麼這個孩子的繪畫天賦很可能就會泯滅。

繪畫是孩子情緒的及時宣洩。其實每一幅畫都是孩子真實內心思想的寫照,是孩子情緒的外在表現。繪畫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表達方式,就像要說話一樣自然。對他們來講,任何畫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繪畫可以同時活動左右大腦。在不斷繪畫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會不斷打破原有的思維和定式。當接受到外界的新鮮事物時,靈感一觸即發,左右大腦同時“開工”。

順利度過繪畫敏感期的孩子會獲得天才的創作智慧,無與倫比的熱情、興趣和意志力,迅速發展的認知能力和技能,得到滿足之後人格狀態的寧靜、和諧和順從,建構了巨大的潛力。

給孩子一支畫筆,不一定能撬動地球,但一定能找點樂子。

繪畫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

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一、順應孩子天性,給與充分自由

很多學習型家長對於敏感期的理解還是很棒的,並且知道該順應自然規律,引導孩子進行各個敏感期的能力拓展,但是小編要提醒下哦,引導是好事,但需要有一個“度”,太過激進的引導便可能會“揠苗助長”咯!這個“度”便是當孩子有興趣的時候給與刺激,比如為孩子買一些色彩鮮豔的繪本,一旦孩子想看書了,便讓孩子觀察裡面的內容和色彩搭配,跟孩子講解其中的內容。

二、學會讀懂孩子書寫繪畫的行為

孩子們的畫通常都是抽象的,以至於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就是漫無目的的塗抹而已,實則不然。繪畫教育家李釗認為幼兒的塗鴉雖然只是遊戲,不需要高深的繪畫技巧,但其中的內容卻會透露出孩子的一些思維方式或心理情感,因此,家長們只要欣賞孩子的行為,找出他的優點就可以,並不需要專業的繪畫指導。

語言敏感期(0-6歲)

家裡有小寶注意了,別讓孩子在敏感期害了他!「二」


語言能力不僅影響孩子說話,對寶寶的理解能力、書寫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有影響的。

語言的敏感期具有階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錯過便無法彌補,家長一定要把握時機好好利用這一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狼孩的故事,大家或許聽說過。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只要不是生理疾病,遲早都會說話的,他們從不特意引導孩子發展語言。其實這是不對的

寶寶從一出生就已經開始學習語言,3個月左右的寶寶就能分辨語言和非語言了。我們要多給孩子語言輸入,經常和孩子說話,經常用語言給他描述一些生活中常做的事情。

語言敏感期,家長怎麼做?

1.創造一 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在家中統- -語.言,最好是普通話,而不是方言。注意標準用語,注意語言的規範性,不要用兒語,像“吃飯飯"、“喝湯湯”等。

2.家長可以一-邊說話,一邊相應的面部表情,這樣可以讓寶寶明白你的感受。寶寶剛剛學習語言時,切記戲弄寶寶,比如一-邊說"你個壞寶寶"之類的話,又-邊愛撫他,這樣會讓寶寶理解混亂,阻礙他的語言理解和發展。

3.為避免讓孩子過多時間看看電視,玩數碼產品,應該和孩子多溝通,包括講故事、或者用提問、反問的方式等,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4.可以和寶寶玩遊戲,讓寶寶根據語言提示,指自己的身體部位。寶寶在這種有組織有規則的遊戲中,自然能快樂的學習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