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鐵木真出身於孛兒只斤氏統領的蒙古強大的乞顏部。作為乞顏部首領之子的他,卻沒有過上作為富二代和官二代應該有的好日子,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被塔塔爾部用計害死,乞顏部這種鬆散的貴族聯盟迅速發生分裂。稚嫩的鐵木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的發生,但是憋屈的他心中暗暗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讓拋棄他的人求著回到他身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弱小的鐵木真在實力為尊的草原上受盡了各種苦難,但是他沒有自暴自棄,相反比任何人都積極向上,苦學本領,廣交朋友。最後在結拜兄弟札木合的幫助下憑藉著卓越的領導能力重新整合了乞顏部,並當上了部落首領,這只是他給自己定下的第一個小目標,他還肩負著父仇和先祖俺巴孩汗被金國皇帝釘死在木驢上的血仇。

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鐵木真殫精竭慮,將乞顏部建設地越來越強大,最終征服了泰赤烏部、蔑兒乞部、塔塔爾部、克烈部和乃蠻部,既報了父仇又統一了蒙古大草原。天不負有心人,那些之前背叛他的人果然都紛紛乞求回到他身邊,他用廣闊的胸襟選擇了既往不咎,蒙古貴族們心服口服,共同推舉他成為了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但是此時的鐵木真還在唸念不忘先祖的血海之仇,他親率蒙古大軍和強大的金國一較高下。野狐嶺之戰,他不避敵矢,親自衝鋒陷陣,打敗了金國40萬大軍,自此滅金形勢一片大好。讓人意料不到的是,鐵木真沒有趁勢滅了金國,而是帶著金國和親的公主撤軍回草原,在去世之前再也沒有發動對金國的滅國之戰,而是選擇了西征西遼和花剌子模。

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鐵木真從乞顏部首領變為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後迅速地轉換了自己的角色,在他看來,他身上肩負的不光只有對金國的仇恨,還有整個大蒙古國的興亡之責。兵者,不可輕動也,一旦要動,必須仔細分析得失情況,對整個大蒙古國有利的戰爭,他才會去發動。


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一、滅金國的得失

1、滅金國會得到些什麼?

金國自公元1114年,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抗遼、滅北宋到公元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已經發展了近百年,疆域遼闊,覆蓋了整個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遼東地區,人口5000多萬,經濟基礎紮實,每年稅收達到1000到3000萬兩白銀。如果鐵木真滅了金國,既可以報了先祖俺巴孩汗被金國皇帝釘死在木驢上的大仇,也可以獲得金國的土地資源和財富資源。


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2、滅金國會失去些什麼?

金國南邊要時刻提防南宋的北伐之心,西邊要保持對西夏的軍事優勢,北邊還得威懾蒙古諸部,這種形勢下,就算統治者們再如何腐化墮落,也不敢把軍事力量的建設當兒戲。金國早期主要依靠本族軍,後期看著本族軍戰力下滑,大量招募籤軍,始終保證金國軍隊的戰鬥力在線,軍隊總人數始終維持在百萬上下。野狐嶺之戰,金國隨隨便便就拉出了45萬大軍,雖然野狐嶺之戰金國失敗,但是未傷根本,還有50多萬的大軍分佈在各地,並且隨時可以憑著巨大的人口優勢招募更多的軍隊。金國認為自己的軍事力量和鐵木真相比處於劣勢後,迅速收縮防線,主要依託黃河天險和中原地區密佈的城池來進行防禦。鐵木真在攻打金中都之時被金國守將在城內設下埋伏,殺死蒙古兵無數,接著金軍又趁勢襲擊蒙古大營,逼迫蒙古撤軍,接著過了一年,鐵木真親率大軍進攻金國西京,死傷無數卻無法攻下城池,鐵木真本人身中流矢,差點丟了性命,蒙古兵損傷嚴重,再次撤退。一時間金蒙戰爭陷入焦灼狀態,與此同時蒙古軍在前方與金國對戰的時候,後方那些已經佔領的城池不斷被地方勢力光復,這些地方勢力正面無法和蒙古軍對抗,但是打這種襲擾戰還是很有優勢,畢竟他們有群眾基礎,最後鐵木真留下木華黎繼續攻略金國,自己帶著大軍撤回草原了,如果鐵木真執意滅了金國,他在金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情況下,必然無法做到速戰速決,很容易就被金國拉入戰爭泥潭,四處烽煙,蒙古的經濟和人口本就不佔優勢,到時候不說能不能滅了金國,自己這邊軍隊死傷越來越多的時候,屆時必然內外交困。


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鐵木真滅了金國可以得到更廣闊的土地和更豐厚的財富,但是蒙古軍隊擅長的是速戰速決,畢竟底子還比較薄弱。這種拉鋸戰對於蒙古軍來說,太過艱難,鐵木真如果執意滅金國,那就需要他拿國運和國本去賭,如果最後把本給賠了,就算有再多的土地和財富也是為他人做嫁衣。


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二、西征的得失

1、西征會得到些什麼?

有一句話叫做誰掌握了渠道誰就掌握了財富,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除了想聯合月氏等國打匈奴以外,就是開通商路,張騫不負眾望完成了皇帝交給他的使命,因功被封博望侯。自此東方世界可以沿著絲綢之路和西方世界互通有無,因為貿易路線太長,經過的地區都被這條貿易線路所帶動。鐵木真的大蒙古國長期以來的經濟主要就是依託畜牧業和戰爭掠奪來發展,通過和金國的戰爭讓他意識到,國家要想實現真正的強大,不光只靠軍隊,還得擁有更加豐富的經濟形式,於是在他從金國前線撤軍以後找了個藉口就派大將哲別和速不臺分別領著2萬人馬進攻西遼,因為西遼正處於絲綢之路的中段,商業氛圍濃郁,經濟優勢顯著。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僅靠4萬人竟然把西遼國給滅了。鐵木真通過這場戰爭看出了真諦,第一,蒙古西邊一片平原,適合蒙古騎兵深入打擊;第二,蒙古軍從東方世界掌握來的火藥武器對於西方世界簡直就是碾壓性的武器優勢。在鐵木真看來,西方已經成了他的帶宰羔羊。此時在原西遼的西邊崛起了一個叫花拉子模的大國,如果坐視花拉子模繼續發展,很可能就會影響大蒙古國在西遼地區所獲得的經濟資源,鐵木真把心一橫,多方打探花拉子模的相關信息,瞭解到花拉子模目前國家初創,漏洞百出的清形後馬上就找了個藉口親自統領大軍西征,最終征服了整個花拉子模地區。攻滅西遼讓他佔據了絲綢之路在中亞地區的貿易路線,攻滅花拉子模讓他佔據了絲綢之路在西亞地區的貿易路線,同時還擁有了肥沃的河中地區,農業經濟也有了發展基礎。

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2、西征會失去些什麼?

大蒙古國西征西遼之時,西遼國王是之前被鐵木真所滅的乃蠻部首領之子,在此之前西遼就和自己的屬國花拉子模發生戰爭。西遼敗,花拉子模勝,花拉子模贏得了獨立,西遼敗的丟人,敗軍所經之處如蝗蟲過境,搶劫、屠殺這樣的事情不斷的對自己國家的百姓重複上演,激的各藩屬國紛紛獨立,國家一片頹勢,這時在西遼避亂的屈出律囚禁了國王,自己登上了寶座,可惜威望不足,國家越發混亂不堪,在鐵木真看來攻打這樣的國家不費吹灰之力,果不其然,鐵木真只是派了兩個將軍帶著少量部隊幾乎絲毫未損就把西遼給滅了。花拉子模同樣如此,國王只顧向外發展,內裡全是隱患,一旦有危機來臨必然是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局面,結果一樣應證了鐵木真對於局勢的判斷,蒙古大軍剛打一場勝仗,花拉子模地方勢力紛紛投降效忠。

西征能夠得到絲綢之路上的經濟資源,同事掠奪大量的財富,而所需要付出的僅僅是蒙古極少的軍隊傷亡。

鐵木真為什麼不趁勢滅了金國而選擇了西征?

結語: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鐵木真作為一名卓越的軍事家把這種軍事方面的戰略用到了國家發展策略上成效顯著。和金國的戰爭讓他清楚地認識到大蒙古國要徹底滅掉金國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強行和金國打持久戰,經濟基礎薄弱

大蒙古國需要冒的風險太大。在充分考慮得失情況後,鐵木真見好就收,這時他把目光放在了西方世界。經過全盤考慮,他認為打西邊的西遼和花拉子模會比金國容易,失去的東西會少很多,風險也會小很多,收穫的東西卻絲毫不少,另外他可以在獲取西方的資源後再以更大的優勢去發動對金國的滅國之戰會更容易一些。鐵木真正是這樣多番權衡各種戰略方案的得失情況,最後選擇了西征。

參考文獻:

《元史》

《蒙古秘史》

《成吉思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