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碎碎念

数学是科学之母,国人一直以数学基础教学好而自豪,自上世纪89年首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国家金牌之后至今已20次获此殊荣。国内的小升初进名校竞争之激烈也曾让小学学奥数之风盛行,不知道鸡兔同笼、环形跑道等名词的家长都不敢自称为好家长,但现今全面的禁奥令似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些小儿科的奇技淫巧对于部分有数学天赋的孩子来说是有助于吸引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但离真正的数学门槛还很远;即便是我们大学理工科非数学系所学的高等数学系列课程也不过是在接触十七八世纪数学大拿们的旧识。纵算如此,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会觉得工作中能用上的知识点又凤毛麟角了,小学中学所学的知识点就可以应付了。这对也不对,因为高等数学并不是初等数学的进阶延申,而是另一种体系,某种意义上它要解决的问题和初等数学是一致的,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线性代数中的矩阵和行列式,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解线性方程组,和中学学的高斯消元法是殊途同归。

也因为高等之上的数学是如此的抽象、高冷,以至于普罗大众感知不到它们的存在,诺贝尔奖人人熟知,人们也知道诺奖是没有数学领域的,但知道数学方面的最高国际奖项的就不多了。其实,代表数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性奖项有几个: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沃尔夫奖(Wolf Prize)和阿贝尔奖(Abel Prize)。

其中菲尔兹奖历史最悠久--1936年第一次颁奖二战后1950年颁发第二届奖项,也最早被冠之为数学诺奖,但它和诺贝尔奖有两大不同点:第一它对候选人的年龄要求在40岁以下,第二它从第二届开始每四年才颁发一次。迄今19届60位获奖数学家之中,美、法、俄(含前苏联)籍数学家最多,三国相加超出半数;可能会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也似乎与足球有点巧合的是,当前亚洲籍数学家中和日本并列第一的居然是伊朗,各有两位获奖,而且伊朗人还是在近两届获奖,不可小觑。也许有同学会不服气,说华人也有两位获得了菲尔兹奖,但从国籍上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丘成桐丘老前辈咱硬扯也勉强能扯上点关系,但陶哲轩陶大神可是妥妥的澳籍华人。不过,相信我们中国籍的年轻数学家会远比中国足球队争气,未来可期。

也许因为菲尔兹奖的40岁年龄限制,让人们对于其是否最高成就的代表性产生了质疑,1978年诞生于以色列的沃尔夫奖就曾被称为最近似数学诺贝尔奖的奖项。它除了个别年份空缺,每年都颁发,截止今年有64位数学家获奖。美、俄、法依然是前三强,亚洲并列第一的是日本和以色列(各三位),我国则可以算上【陈省身】陈老和丘成桐丘老。

诺奖是如此的有名,但又没有数学奖项,以至于同为北欧国家的挪威在2003年开始也效仿瑞典搞起了“数学诺贝尔”--阿贝尔奖,至少从奖金上来说和诺奖接近,比沃尔夫奖、菲尔兹奖也更高,获奖者没有年龄限制又多是功成名就者,所以其名气日益增大。但由于其年限尚浅,目前22位获奖者中以美、法数学家获奖居多,还无华人获奖,亚洲相关数学家目前也仅以色列籍和美籍印度裔各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