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的有些“小任性”,家長要慣著,今後往往會更出色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聽話的,聽話的孩子往往會得到老師以及家中的表揚和誇獎,但過於聽話的孩子其實少了創新和思考的能力。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變得優秀,尤其在孩子的性格方面,希望是乖巧的。

孩子身上的有些“小任性”,家長要慣著,今後往往會更出色

有乖巧的孩子,自然也有調皮搗蛋讓家長頭疼的孩子,其實家長應該思考,有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不乖行為,可能會讓家長一時頭疼,但換個角度來看,這是孩子身上應該獨有的寶貴品質。

有些家長並不清楚,當孩子有4個問題時,家長要慣著,這樣的孩子今後會更出色!

孩子身上的有些“小任性”,家長要慣著,今後往往會更出色

1、孩子活潑坐不住

不少父母遇見自己有多動行為時,會錯誤地認為這是孩子有多動症毛病。但並非這樣,活躍的孩子往往有更充沛的精力。同樣,家長會發現,周圍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一般都很少生病,這體現了孩子身體健康,也表現出孩子是一位不安於現狀的孩子。

2、孩子會對家長頂嘴

孩子在2-3歲普遍會有自我意識,會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開始學會說“不”,很多家長因為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而感到頭疼。當孩子出現頂撞家長行為時,家長可以在價值觀上告訴孩子事情的是非曲折。孩子出現頂嘴行為,說明孩子已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孩子有獨立的見解,獨立的意願。

孩子身上的有些“小任性”,家長要慣著,今後往往會更出色

3、孩子不停地問為什麼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對身邊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特別是在接觸到新事物時,喜歡不停地問為什麼,家長難免會感到不耐煩的回答,或草草地回答。父母認為這是無趣的,但這往往是孩子孩子思維嚴謹的體現,這樣的孩子更細心,願意去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物。這是需要父母多加鼓勵和培養的性格。

4、孩子跟父母講條件

生活中,父母經常會要求孩子去給自己拿水果、拿拖鞋等,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認識生活,但等孩子逐漸長大,他會開始變得和你講條件,來獲取想要的東西。孩子做事“講條件”是孩子的心理和思維成熟的表現,這也是孩子動腦子想辦法爭取權利的表現。

有時候,父母可以放縱孩子的一些行為,聽話的孩子固然會很受喜歡,但孩子畢竟還小,有些“小任性”家長就不要過分打壓了,孩子聽話是好事,但失去自我意識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