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天,带给人们的总是生机蓬勃和奋发向上的气息。尽管受疫情的影响,但好消息依然如期而至。

在这个春天,我省又有29个县(区)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省56个贫困县(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那么,这样的一个数字对曾经的贫困户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生活究竟有怎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秦巴山区腹地的两个贫困村,看一看“穷帽子”究竟是怎样甩掉的?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


深春时节,天朗气清。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的香菇基地内,村民代平治和妻子正忙着采摘最后一茬香菇。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代平治今年49岁,现在种植香菇一万袋左右,年收入大约四五万元,是村里的“脱贫标兵”。为此,代平治觉得很是自豪,因为这个荣誉来之不易。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五年前,代平治的家还住在偏僻的半山腰上,生活困难。2015年,代平治从山上搬迁到了如今这个地方,建起了三间平房。可是,由于父亲患病瘫痪,加上盖房欠了些外债,以及孩子上学的花费,他家一下子成了典型的贫困户。虽然村上给他提供了保洁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能有400块钱收入,但是对想靠发展香菇产业脱贫的代平治来说,这点收入无异于杯水车薪。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代平治

就是想干没本钱,最后村上有脱贫攻坚这个政策,放了1万元。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代平治说的这1万元,是政府部门为了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而给各村注入的互助资金,发放这笔借款时村上只收取很少的利息

。对代平治来说,这笔钱犹如雪中送炭。另外,代平治又借了1万元,用这笔2万元建起了香菇大棚,种植香菇3000袋。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渡过最艰难的日子后,代平治坚定了通过发展香菇脱贫的信心。这个时候,丹凤县出台了产业扶持奖补政策,他便把香菇规模扩大到了5000袋。到了2017年底,代平治的香菇规模已经扩大到了8000袋,他不仅买了摩托车,而且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到了2018年,摆脱了贫困的代平治又花费数万元在原来的一层平房上加盖了一层,让家里一下子变成了两层小楼!靠着香菇,代平治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2019年,他又申请了4万元贴息贷款,把香菇的规模提高到1万袋以上。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代平治

脱贫就是种香菇才能脱贫,不然就不行。就是想再增加1万袋,一年收入到8万块。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代平治所在的梅庄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90人。其中有66户贫困户在精准脱贫政策的支持下,靠着发展香菇产业四年间相继脱了贫。但是全村仍有68户243人属于无技术、无资金、无产业,怎么帮助这些人来脱贫呢?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2018年4月,村上又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丹凤县丹菇食用菌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亩,建起60个香菇种植大棚,一方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方面带动剩余贫困户脱贫致富。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张勇

首先发起是由村干部带头入股,总共入股28万元;动员40户贫困户在村互助资金协会,每户借款5000元,共计20万。另外,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产业资金60万元。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公司成立后,号召入股贫困户到香菇基地认领香菇大棚、进园务工。全年下来,不仅每户贫困户能收入8000多块钱,而且每户还能有500块钱股金分红。通过“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的带贫兴农模式,梅庄村目前发展集体袋料香菇20万袋,户集中连片袋料30万袋,带动235人就业,2018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粮茶村


时下,正是春茶采摘时节。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粮茶村的有机茶园内,万千芽头碧绿葱翠,一派生机盎然。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朱书翠

记者:现在采茶工资给你是咋算呢?

朱书翠:120(块)一天,一天管一顿吃的。

记者:一年能采多长时间?

朱书翠:大概20多天。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朱书翠今年58岁,全家共有三口人。2019年脱贫之前,她家是当地有名的低保户和贫困户。朱书翠的丈夫30年前下矿时被砸坏了腰,靠轮椅生活;儿子眼睛有残疾,至今没有成家,全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朱书翠一个人身上。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怎样帮助朱书翠一家走出贫困?当地政府不仅给她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让她每个月能有600块钱的稳定收入,而且推荐她的儿子去了一家修脚企业务工。再加上朱书翠本人在东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季节性务工,她家终于在2019年摆脱了贫困。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安康市汉滨区东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单林江告诉记者,在他们公司的茶叶园区,目前共有三种带动贫困户脱贫模式:一是流转土地,农户每亩地可以获得500元流转费;二是茶园务工,平均每人每年可以收入一千多块钱;三是针对那些建设茶园有困难,又不想流转土地的农户,采取了茶园托管的模式。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单林江

就是农户把土地提供给我,我们进行栽植、种植,这一切费用都是我们的。我们经过三年把茶园管护好,能够采摘了,交给农户。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69岁的帅兴胜家里有六口人,因病因学导致家庭贫困。2015年,他采取了茶园托管的方式,将3亩土地委托给东旭生态农业公司栽种建园。三年后茶园建成,他又从公司手中收回茶园自己经营管理,仅仅两年时间,收入就翻了一番;并于2019年顺利脱贫。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马金乾

现在,全镇的规模大概是1.6万亩,全镇有70%的农户都有茶叶产业,茶叶产业大概带动(每户)农民增收2000元左右。

看商洛: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贫困户有了产业,就有了“造血”功能。今年2月,随着我省最后一批29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我省的贫困人口由2011年年底的592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18.3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5%,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