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青龍楊杖子村醇香板栗甜潤百姓生活

4月10日,河北省秦皇島青龍馬圈子鎮楊杖子村的板栗山上,正在組織剪枝實操培訓。“這個樹幹不僅不會產果,而且還會影響周邊枝條的採光結果,拉掉。”宋海清師傅說完,村民趙華拿起鋸拉了起來。

秦皇島:​青龍楊杖子村醇香板栗甜潤百姓生活

要是以往,趙華是萬萬捨不得把這麼粗的樹樹幹鋸掉的。這正是駐村工作組期盼的結果:相信知識,走科學致富道路。

市住建局駐村工作組始終抱著扶貧是第一步,扶智才是終極目標的理念,依託村裡豐富的板栗資源,採用科學管理技術,拓展綠色生態發展之路,讓產業得到振興、村民收入得到提高,讓板栗產業更加甜潤村民生活。

●科技引路 輕敲“現代農業門”

楊杖子村曾是國家級重點貧困村,四面環山,全村人口890人,板栗樹達10萬株以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板栗樹,光板栗一項人均年收入超過1000元。如何將板栗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工作組不遺餘力。

針對年前早早做好的培訓計劃,年初受疫情影響工作組及時進行調整,邀請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張京政教授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進行線上指導培訓。疫情稍趨於穩定,工作組又馬上聯繫被稱“板栗王”的宋海清進行實操培訓,診斷如何提質增產。在工作組的統籌安排下,今年的培訓計劃一點沒有耽誤,截至目前,今年楊杖子村已組織板栗實操培訓7次。

今年60歲的宋海清,是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龍潭村地地道道的農民,因為有一手板慄管理的絕活,被當地人稱為“板栗王”,新華社等媒體多次對其事蹟進行報道。

秦皇島:​青龍楊杖子村醇香板栗甜潤百姓生活

通過帶領村板栗大戶到宋師傅板栗園學習,讓村民開了眼。楊杖子的慄農發現宋海清在地理條件特別惡劣,遠遠不如自己村土質的情況下,能夠每棵樹產果20-30斤,比自己家的慄樹產量高了不少。

看著光禿禿的栗子樹,就能說出往年的產量和問題,宋海清的經驗技術征服了村民,對比也產生了最直接的刺激作用。村黨支部書記高玉三介紹:鄉親們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拿著手機錄,追著老師問,晚上還在微信群裡發視頻,討論學習心得。激動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僅僅更新剪枝工具一項就交了2845元定金。現在見了工作組就問下次培訓是什麼時候。

張京政和宋海清兩位老師在技術導向、細節上各有特點,村民不知如何取捨。工作組決定讓事實說話,讓村民自己選擇。通過引導,思維活躍的板栗大戶張偉提出建立兩塊“增產試驗田”。為更好地發揮科技帶動作用,工作組還聯繫開發區領先科技公司,進行測土配方,實施有機肥替代。“試驗田”點亮了楊杖子村以科技發展現代農業的星火。

“學技術要學全套,我們會緊緊抓住兩位老師,讓大家學精學通學透。”設計院出身的工作組楊志宇說。

●規劃引路 整合力量謀劃大發展

“楊杖子村有10萬棵栗子樹,每棵增產10元錢,就是100萬元的效益。”張京政在給村民培訓時說過這麼一句話。工作組仔細算了一筆賬,如果楊杖子村能達到宋海清師傅的平均產量,每棵樹有20斤的提升空間,按每斤8元的保守計算,全村是1600萬元的增收,摺合每人1.8萬元的收入。為了這個目標,工作組下定了集中力量,帶領楊杖子村堅定走板慄增收的這條振興路。

工作組結合村情,組織專業技術力量,編制了《楊杖子村板栗增產三年規劃》。圍繞著“板栗增產增收”一條主線,按照“林果抓科管,勞務抓培訓”思路,採取“抓大戶、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營銷、增收入”的措施,整合一切力量抓落實。通過住建局多年的持續幫扶,組建了村板栗增收領導小組,下設技術組、營銷組;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修繕田間防洪壩,協調水務部門保障引水上山灌溉管道使用,分批完成修建板栗園田間作業路硬化冰溝、正溝、柳樹溝等4.77公里;利用市住建局、聯誼部隊等66萬元幫扶資金修建了外環通往南山板栗園作業橋;聯繫慄之煌,疏通產銷通道;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板栗種植產業,建立健全合作社組織,走產業化經營、科學化管理之路。

貧困戶田海春家有500棵栗子樹,品種不錯。他說:“我板栗種植也大半輩子了,按照兩位老師講的,我家依靠板栗也能達到六七萬元的收入。現在歲數越來越大了,就我和老伴兩口人,有了這個搖錢樹,可以踏踏實實地過幾年好日子。”

工作組組長、駐村第一書記盧振生說:“我們始終在想如何讓鄉親走綠色生態,相信科學,科技致富的道路。非常幸運,我們遇到了像張京政和宋海清這樣的好老師,示範園的建立,是鄉親認可技術的最好佐證。下面我們將堅持通過產業增產,綠色生態發展來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來源:河北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