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頭頸部)血管檢查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昨天,接診了一個剛剛退休不久的患者,這位患者我很熟悉,以前身體很好,可以說是個運動健將。他說,近來頭總是暈暈沉沉的,走路有時方向會向一側偏離。問我要做什麼檢查,我分析他可能是腦血管出了問題,建議他去磁共振檢查,他問,做CT檢查可以嗎?

  在普通人中,對於CT、磁共振、彩超等檢查方法常不瞭解,下面就腦部(頭頸部)血管檢查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進行下綜述,算是普及一點醫學知識吧。

腦部(頭頸部)血管檢查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圖片來自網絡

  1、頸動脈及椎動脈彩超:頸部供給大腦的血管,通常有頸動脈及椎動脈各兩條,共四條血管,任何一條閉塞或狹窄都可以引起相應的梗死灶;無創,準確性差,可以估計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三甲醫院檢查費用約170元。

  2、TCD(經顱超聲多普勒):顱內的雙側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大腦後動脈、雙重椎動脈及基底動脈,可以通過多普勒來觀察血流的速度及頻譜的形態,來判斷是否有狹窄及代償情況。但多普勒跟操作者的水平密切相關。無創,準確性差。三甲醫院檢查費用約140元。

  3、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無創傷,可以不需要造影劑,清晰度比CTA(CT血管成像)差一些。假如靜脈注射造影劑,要比不用的,效果更好一點。三甲醫院檢查費用,注射造影劑頭部約1700元,頸部約1700元。不注射造影劑,頭部約900元,頸部約900元。

  4、CTA(CT血管成像):需要靜脈注射造影劑,有射線照射,清晰度比MRA好。三甲醫院檢查費用,頭部約1400元,頸部約1400元。

  5、DSA(全腦血管造影):診斷血管病的金標準(最清楚的手段)。通過股動脈或者橈動脈穿刺,注射造影劑來顯影血管,更能真實地看清楚血管的狹窄程度。有創檢查,股動脈穿刺術後需要臥床24小時,同時穿刺點需要加壓包紮,有射線照射,臨床上通常有指徵才做。三甲醫院檢查費用(頭頸一起),約7000-8000元。

腦部(頭頸部)血管檢查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圖片來自網絡

  以上介紹的這些方法,臨床上怎麼選擇呢?

  1、假如沒有臨床症狀,僅僅是擔心,查體性質的,或者篩選,可行B超檢查。

  2、B超發現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血管情況,可行MRA檢查。

  3、需要內科處理,或者手術治療,或身體不能耐受全腦動脈造影者,可行頭頸CTA檢查。

  4、需要手術處理,或者想明確血管情況,可行DSA檢查。當然,根據患者的病情,是否能接受DSA檢查,需要醫生決定。

腦部(頭頸部)血管檢查有哪些方法?各有什麼優缺點?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