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中美製造業差距

讓國人引以為豪的“Made in china”曾帶領中國走在世界前沿,中國製造一度曾是中國經濟發展引擎巨擘。,中國汽車製造業在2010年成為了第一個反超美國的國家,從1902年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製造廠商之後,這是第一次有國家超越美國。

而如今,一方面,一些東南亞國家正在中低端製造業上發力,搶奪中國成本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原本在華生產的外資高端製造業迴流發達國家,投資優勢正在消失,“前後夾擊”成為了當前中國製造的無奈現狀。

曹德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露了對中國製造業下滑的憂心,也願意與大家分享對於中國製造業的看法。

美國製造業復甦需要十五年

美國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製造業達到頂點之後,由於經濟結構改革和資源問題的困擾,開始了去工業化的進程,花了美國花了五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去工業化。

但是隨著金融危機等經濟問題的凸顯下,美國政府意識到製造業等工業才能維繫一個國家命脈,在奧巴馬任職總統期間就呼籲美國重啟製造業。

曹德旺認為奧巴馬已經發現了美國製造業對比其他國家的優勢,也認清了去工業化對於美國整體經濟抗風險有很大的影響,it、金融不過的賺錢能力是有的,將資本進行價值再造,但是對於國家整體來說,工業時一定要有的。而美國花五十年的時間去工業化,而如今回籠工業對於美國來說需要15年的時間。

對比中美製造業成本,美國利潤可能比中國要多十幾個百分點

曹德旺說對於美國製造業和經濟發展,他看了二十幾年,也從中實踐過。

在實踐中,曹德網指出幾個關鍵節點的數字:

1.稅負。中國製造業稅負比美國高出35%。

2.成本。美國藍領的費用是中國的八倍,美國的白領費用是中國的兩倍,美國的水費是中國的五分之一,美國的電費是中國的二分之一,在美國運輸一公里的費用是一塊錢,而中國是有很多過路費的,生產一個玻璃在美國是1.2元,在美國是5.5元。

即便這樣美國可以比中國的淨利潤依舊多出十幾個百分點。問題出在哪裡?

媒體正確導向

曹德旺指出媒體朋友不要盲目的鼓吹,不要給中國人過多的盲目的自信,中國製造業是世界第一,但是在世界第一這個位置上我們要考慮的事情很多,無論是產能過剩的房產、鋼材,還是其他什麼的,曹德旺希望,媒體可以將真實的情況反映出來。

而媒體具體怎麼做,是媒體的事情。

曹德旺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中國製造業的絕對核心問題,不是技術、不是成本、不是其他的問題,而是稅負。減稅降費的路途中國還要繼續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