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戚發韌北航講述“東方紅一號”背後的故事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週年紀念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啟一場盛大的雲課堂,中國工程院院士、“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之一戚發韌以及“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北航教授劉紅均化身“主播”,向網友們講述科研背後的故事。

院士戚發韌北航講述“東方紅一號”背後的故事
院士戚發韌北航講述“東方紅一號”背後的故事

戚發軔院士 北航提供

上午9時,“北航帶你遨遊空天”雲直播在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開啟,原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韓國軍介紹發動機的奧秘,北航教授、“航空航天概論”課程負責人楊超帶領大家“雲觀賞”館藏飛機,北航女飛行班學員穿過空天走廊,向網友們展示“長征”系列火箭。

活動中,最重磅的嘉賓要數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負責人之一戚發韌。他現身鏡頭,為公眾線上講述了“東方紅一號”上天背後的故事,解答了網友關於“東方紅一號”以及當年在北航的學習感悟等問題。他說,“我下決心要學造飛機,保家衛國,我會永遠懷念在北航這五年!”

“人類未來要進駐月球、火星,如何在太空實現生存?”上午10時,北航“月宮一號”團隊“星海遨遊,月宮一號團隊教你如何太空生存”線上直播開講。一襲深藍色衣服,配上標誌性的淡紫色絲巾,頭髮向後盤起,今天,“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北航教授劉紅化身美麗優雅的“時尚主播”,鏡頭中,她和學生劉慧一同現身“月宮一號”基地,共同為大家揭秘有關太空生存那些事兒。

院士戚發韌北航講述“東方紅一號”背後的故事

“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 由北航供圖

劉紅從人類在太空生存的生命保障需求入手,介紹了我國第一個、世界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月宮一號”研究項目的科學原理和亮點,包括如何進行系統的物質循環利用、如何在密閉環境中進行植物栽培與動物培養,在實驗中人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等,都在直播中一一講解。

劉紅介紹,她帶領實驗室團隊製作的科普慕課《太空生存》已在學堂在線上線,感興趣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線上課程瞭解更多知識。

“月宮一號”艙室的內部構造有哪些獨特之處,密閉實驗中生活起居中與平時生活的不同之處,每天的生活與工作安排等……“月宮365實驗”志願者艦長劉慧在直播中與公眾分享了她在“月宮365”實驗中的“奇幻”歷程。

“月宮一號中的種植條件放在失重的月球上可行嗎?”“宇航員在空間站長期密閉環境下,心理健康問題是如何保障的?”該直播活動通過快手、抖音、B站、北京日報客戶端等平臺同步播出,觀眾頻頻互動,彈幕中既有提問也有點贊。直播結束後,針對網友的提問,劉紅還做出耐心細緻的解答。

北航在第五屆航天文化節期間,還舉辦了“航天總師面對面” “我與航天同奮進” “百米長卷譜新篇”等系列活動,自2016年首個“中國航天日”以來,“北航航天文化節”已成為北航人紀念、慶祝中國航天事業偉大成就的代表性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