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新冠病毒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亨利·基辛格”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後疫情時代,才是上至全人類、下至每個人“心理持久戰”的開始。正如基辛格分析:“病毒對人類健康的攻擊或許是暫時的,但它所引發的政治風險、經濟動盪、文化創傷等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將持續影響幾代人。”我們將面對怎樣的歷史轉折?世界將走向何處?人類又將何去何從?


在書本中,一切都曾發生過,一切都被戰勝過,我們總是可以在閱讀中尋找答案與庇護。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們特別邀請了5位長江教授領銜薦讀,為大家提供直面危機的勇氣與反思人生的力量。


1 全球戰疫,為何認可“中國經驗”並不簡單?


教授薦讀 《文明的衝突》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李 洋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博士

長江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

英文MBA學術主任


薦書語


“理解文明的差異,對理解西方人的思維至關重要,文明的差異是民族之間差異的底層邏輯。”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作者:塞繆爾·亨廷頓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文明差異和衝突這個概念,最近十幾年來已經普遍被人注意,即便不是接受。雖然經濟利益仍然是一個解釋國際關係的基石理論,然而即便同樣的經濟上的需求(比如石油戰略),在世界上不同地區就發生不同的具體事件和演變,可見當地文明屬性和傳統於其中是有重大作用的


顯然,西方對伊斯蘭文明的獨特性現在越來越有所認識了,他們對中華文明的長久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重視可能也超出了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想象,但我們往往不能理解為什麼西方人對我們那麼戒備和猜忌。


我們屢屢聽到西方人說某某國家不是基督教國家,這話裡已經透露了足夠的以文明劃界的意思。我們也確實觀察到了歐洲和北美的人之間不管來自哪個國家,都很容易相處,彷彿沒有隔閡,這就是同一文明親族;而我們和東亞人也比較容易相識,

同一文明背景使人們具有相同相近的價值觀


相對於文明來說,即使有政治上的衝突,我們依然可以說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其實比和西方人之間容易理解。這就好比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之間有戰爭遺留的仇恨和鄙視,但他們之間並不難互相理解。


因此,理解文明的差異,對理解西方人的思維至關重要,文明的差異是民族之間差異的底層邏輯。


2 面對病毒,人類如何能“百戰百勝”?


教授薦讀 《自私的基因》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李 偉


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長江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商學院中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英文MBA項目副院長


薦書語


在病毒肆虐的當下,閱讀這本書,可以瞭解人類和病毒在進化過程中的交集,知己知彼,戰勝病毒。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自私的基因》是一本以生物學為素材的社會學著作,給讀者以全新的角度分析社會。貌似生物體控制基因,但其實所有生物體都只是基因的載體,生物體的存在只是為了更好地複製和傳播體內的基因而已,生物體其實被基因控制和玩弄。


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基因會為了傳播自己不惜傷害攜帶它的生物,這就是“自私基因假說”的核心


在這個假說的幫助下,我們對自然界的複雜現象(如蟻群、蜂群的社會性)可以給出更加自洽的解釋。儘管基因是自私的,但大自然裡並不只是各種自私自利的行為,這是由於生物體還會進行大量的不固定次數的重複博弈,在這種情形下,自私的基因也可以進化出利他行為


在病毒肆虐的當下閱讀本書,我們需要了解人類和病毒在進化過程中的交集,知己知彼,戰勝病毒。此外,倘若能把這種思路應用到企業管理中,說不定能為企業開闢出一條新的管理之路。


3 信息雜蕪之中,如何保持頭腦清醒?


教授薦讀 《原則》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範 昕 宇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

長江商學院經濟學助理教授


薦書語


頭腦開放的人真誠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錯的,而我亦會真誠地相信能夠這麼做的人。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作者:瑞·達利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所著《原則》一書,2017年一經面世即全球大熱。在眼下這個真假消息滿天飛,不確定性瀰漫的時點,或許正應該重讀《原則》。


“假如沒有原則,我們將被迫針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以預料之事孤立做出反應。”


達利歐在書中回顧了他的成長曆程和職業生涯,也總結了他在投資決策中守住本心的方法。那麼如何制定原則?


核心建議①:頭腦開放與多維度決策


如達利歐所言,“

找到與我觀點不同的最聰明的人,以便自己可以努力理解他們的推理”。一個良好的決策流程應該包括“信息-邏輯/交流-決策”的鏈條,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信息的流暢透明和多樣性,而這在疫情和其他非常時期尤為重要。


而在“信息-邏輯/交流-決策”的鏈條中,最困難的或許是尊重邏輯和有效交流。對此,達利歐有一個精妙的總結:“頭腦開放的人真誠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錯的”——這意味著把信息獲取和邏輯推理放在脾氣和“面子”之上,也意味著更高階的自信和氣度。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奧曼(Robert Aumann)曾在1976年發表了一篇著名論文《對存異的求同》(Agreeing to Disagree),同樣講述了這個道理:兩個真誠的人爭論總會達成一致,因為他們在爭論中互相交換了彼此的信息,並同時訴諸邏輯,故而必然達成一致的決策。換句話說如果爭論不歡而散,那麼其中必然有一方要麼虛偽,要麼動機不純。


核心建議②:正確地失敗和訓練自己的“思維機器”


按照他的說法,思維機器是一整套處理問題的原則的集合,如果在不同的經歷中“把每次遭遇視為類似情景的重現”,從而哪怕在挫折中也能修繕自己的思維機器,這就是“正確地失敗”。喜歡中國的達利歐或許不知道,王陽明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當然,“正確地失敗”為的是從失敗中學習與減少未來的失敗,而絕不應該意味著“把失敗假裝為正確”——決策者當謹記。


達利歐筆下,企業家們都是“塑造者”,是從無到有的價值創造者。故而在此過程中,能否堅持“正直”(integrity)原則顯得愈加重要:敢有所為,敢有所不為


達利歐書中,還有更多的洞見等待讀者發掘。非常時刻,也是靜思的空間。趁著獨立時光,寫下自己的原則吧。


4 遭遇突發危機,如何走出傷痛?


教授薦讀 《另一種選擇》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張 曉 萌


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博士

長江商學院組織行為學副教授

領導力與激勵研究中心主任

高層管理教育項目副院長


薦書語


人生從來都不完美,每個人的生活都存在Option B。愛能充實我們的人生。愛的復原力需要我們從內在去找尋能夠與他人分享的力量。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內心深處的這份愛承受得起人生的起落。當我們面臨的情境不能像我們計劃的那樣進行時,我們還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愛這個世界。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在《另一種選擇》一書中,謝麗爾·桑德伯格探討了兩個很有借鑑意義的觀點:


為了失敗後的復原,我們需要從失敗中學習


疫情爆發以來,我們都在不斷髮現失誤和遺憾:防控錯失的寶貴時間窗口,讓所有人明白真相的重要性;企業線上業務佈局不足、現金流緊張,令多少企業家追悔莫及;很多人重新反思生活方式、財務、時間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決策錯誤……


作者援引企業研究發現:專注於從失敗中學習的團隊,其業績一定比沒有這麼做的團隊的業績更好。大多數時候,雖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但很難做到。具有復原力的組織,會創造出鼓勵個體承認失誤和遺憾的文化,並且幫助成員克服防禦和封閉的反應。當發生失敗、錯誤和悲劇時,組織在戰略方向、團隊激勵和文化重塑等方面的一系列選擇會影響其復原的速度和力量,也決定了它在未來將一蹶不振還是繁榮昌盛。


悲劇能激勵我們建立全新的、更深層次的人際關係


當人們共同經歷過某種悲劇,或是面對過類似的悲慘狀況時,彼此之間的聯結會更加緊密。一個人的復原力並不是固定的。為了應對未來的變化,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從現在起增強復原力。


對企業而言,當前應對疫情的過程本身就是提升組織復原力的重要機遇:快速反應,積極自救與互助;從失敗中學習,開放、坦誠溝通;充分信任和支持員工,患難與共。


面對疫情,我們的心中都充斥著太多的不安和恐懼。面對災難,能讓我們看到身邊的人最為真實的一面。面對危機,很多東西其實已無需時間的考驗。企業領導者的定力、魄力和擔當,員工的忠誠、能力和責任,都會在危機中真實顯現,形成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信任。在新的聯結中,我們都可以洞見人性——生存的慾望和愛的能力。


祝福“逆行者”平安歸來,祝福所有歷經苦難仍頑強生長的生命。春已來,疫將散,我們繼續守望相助,輾轉增上。


5 不確定性湧動,企業如何向死而生?


教授薦讀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滕 斌 聖


紐約市立大學博士

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

亞洲和歐洲市場副院長


薦書語


一場災難,無論如何不能被美化。但如果達到些熵減的效果,讓浮躁的社會安靜下來,去思考我們的發展模式,也許就有價值,如同丘吉爾說的: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提前弄懂這5個問題,今年讀書日你就沒白過

作者:華為大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眾所周知,在任正非的管理理論中,物理學概念“熵”是核心——“熵就是無序的混亂程度,熵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即從井然有序走向混亂無序,最終滅亡。”


管理就是使用各種手段打破熵增,讓系統的熵降下來,以達到基業長青的目標。這個過程很不容易,所以任正非為本書所作序言的題目就是“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


書中描寫了這樣一次熵減過程:


“一次適當的打擊,是一次拯救。歐洲經歷了近1000年的中世紀,已經到了熵死寂滅的邊緣。發生了一個偶然歷史事件就是黑死病。黑死病使得歐洲減少了40%—60%的人口,整個歐洲對教會的信任下降了……所以,有了黑死病才有了文藝復興,才有了宗教改革,才有了思想大解放,才有了君主立憲等等制度改革,才有了私有財產保護。因為有了這些才產生了工業革命,產生了大航海。黑死病作為負熵,改變了歐洲的歷史。”


全國人民經歷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春節,從熵的角度,這同樣是一次痛苦的熵減過程。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的發展舉世矚目,但整個社會系統中,逐漸累積了相當的熵:


各級政府以GDP為導向,損耗了青山綠水;

企業追求短期效益,以996為福報,損耗了員工健康;

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損耗了WTO內的規則;

做大做強國有企業,資源不斷傾斜,損耗了民營企業空間;

不斷強化輿論管控,損耗了信息透明度;


一場災難,無論如何不能被美化。但如果達到些熵減的效果,讓浮躁的社會安靜下來,去思考我們的發展模式,也許就有價值,如同丘吉爾說的: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按照熵的理論,要想避免熵死的黑暗,有兩個方法:首先要避免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必須對外開放,與外部不斷交換能量;其次是逆向做功,通過耗散能量,避免低水平的平衡


運用到現實中,也許就是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吧。我勸天公重抖擻,一個生動活潑的系統,與外部世界良性互動,是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全民隔離,也許能憋死病毒,閱讀華為的熵減理論,也許能幫助我們消除心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