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亨利·基辛格”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后疫情时代,才是上至全人类、下至每个人“心理持久战”的开始。正如基辛格分析:“病毒对人类健康的攻击或许是暂时的,但它所引发的政治风险、经济动荡、文化创伤等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将持续影响几代人。”我们将面对怎样的历史转折?世界将走向何处?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在书本中,一切都曾发生过,一切都被战胜过,我们总是可以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与庇护。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特别邀请了5位长江教授领衔荐读,为大家提供直面危机的勇气与反思人生的力量。


1 全球战疫,为何认可“中国经验”并不简单?


教授荐读 《文明的冲突》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李 洋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博士

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

英文MBA学术主任


荐书语


“理解文明的差异,对理解西方人的思维至关重要,文明的差异是民族之间差异的底层逻辑。”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作者:塞缪尔·亨廷顿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文明差异和冲突这个概念,最近十几年来已经普遍被人注意,即便不是接受。虽然经济利益仍然是一个解释国际关系的基石理论,然而即便同样的经济上的需求(比如石油战略),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就发生不同的具体事件和演变,可见当地文明属性和传统于其中是有重大作用的


显然,西方对伊斯兰文明的独特性现在越来越有所认识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长久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视可能也超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想象,但我们往往不能理解为什么西方人对我们那么戒备和猜忌。


我们屡屡听到西方人说某某国家不是基督教国家,这话里已经透露了足够的以文明划界的意思。我们也确实观察到了欧洲和北美的人之间不管来自哪个国家,都很容易相处,仿佛没有隔阂,这就是同一文明亲族;而我们和东亚人也比较容易相识,

同一文明背景使人们具有相同相近的价值观


相对于文明来说,即使有政治上的冲突,我们依然可以说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其实比和西方人之间容易理解。这就好比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之间有战争遗留的仇恨和鄙视,但他们之间并不难互相理解。


因此,理解文明的差异,对理解西方人的思维至关重要,文明的差异是民族之间差异的底层逻辑。


2 面对病毒,人类如何能“百战百胜”?


教授荐读 《自私的基因》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李 伟


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商学院中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英文MBA项目副院长


荐书语


在病毒肆虐的当下,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人类和病毒在进化过程中的交集,知己知彼,战胜病毒。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自私的基因》是一本以生物学为素材的社会学著作,给读者以全新的角度分析社会。貌似生物体控制基因,但其实所有生物体都只是基因的载体,生物体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地复制和传播体内的基因而已,生物体其实被基因控制和玩弄。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基因会为了传播自己不惜伤害携带它的生物,这就是“自私基因假说”的核心


在这个假说的帮助下,我们对自然界的复杂现象(如蚁群、蜂群的社会性)可以给出更加自洽的解释。尽管基因是自私的,但大自然里并不只是各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这是由于生物体还会进行大量的不固定次数的重复博弈,在这种情形下,自私的基因也可以进化出利他行为


在病毒肆虐的当下阅读本书,我们需要了解人类和病毒在进化过程中的交集,知己知彼,战胜病毒。此外,倘若能把这种思路应用到企业管理中,说不定能为企业开辟出一条新的管理之路。


3 信息杂芜之中,如何保持头脑清醒?


教授荐读 《原则》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范 昕 宇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


荐书语


头脑开放的人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而我亦会真诚地相信能够这么做的人。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作者:瑞·达利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著《原则》一书,2017年一经面世即全球大热。在眼下这个真假消息满天飞,不确定性弥漫的时点,或许正应该重读《原则》。


“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以预料之事孤立做出反应。”


达利欧在书中回顾了他的成长历程和职业生涯,也总结了他在投资决策中守住本心的方法。那么如何制定原则?


核心建议①:头脑开放与多维度决策


如达利欧所言,“

找到与我观点不同的最聪明的人,以便自己可以努力理解他们的推理”。一个良好的决策流程应该包括“信息-逻辑/交流-决策”的链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信息的流畅透明和多样性,而这在疫情和其他非常时期尤为重要。


而在“信息-逻辑/交流-决策”的链条中,最困难的或许是尊重逻辑和有效交流。对此,达利欧有一个精妙的总结:“头脑开放的人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这意味着把信息获取和逻辑推理放在脾气和“面子”之上,也意味着更高阶的自信和气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曾在1976年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对存异的求同》(Agreeing to Disagree),同样讲述了这个道理:两个真诚的人争论总会达成一致,因为他们在争论中互相交换了彼此的信息,并同时诉诸逻辑,故而必然达成一致的决策。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要么虚伪,要么动机不纯。


核心建议②:正确地失败和训练自己的“思维机器”


按照他的说法,思维机器是一整套处理问题的原则的集合,如果在不同的经历中“把每次遭遇视为类似情景的重现”,从而哪怕在挫折中也能修缮自己的思维机器,这就是“正确地失败”。喜欢中国的达利欧或许不知道,王阳明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当然,“正确地失败”为的是从失败中学习与减少未来的失败,而绝不应该意味着“把失败假装为正确”——决策者当谨记。


达利欧笔下,企业家们都是“塑造者”,是从无到有的价值创造者。故而在此过程中,能否坚持“正直”(integrity)原则显得愈加重要:敢有所为,敢有所不为


达利欧书中,还有更多的洞见等待读者发掘。非常时刻,也是静思的空间。趁着独立时光,写下自己的原则吧。


4 遭遇突发危机,如何走出伤痛?


教授荐读 《另一种选择》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张 晓 萌


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博士

长江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副教授

领导力与激励研究中心主任

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荐书语


人生从来都不完美,每个人的生活都存在Option B。爱能充实我们的人生。爱的复原力需要我们从内在去找寻能够与他人分享的力量。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内心深处的这份爱承受得起人生的起落。当我们面临的情境不能像我们计划的那样进行时,我们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爱这个世界。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在《另一种选择》一书中,谢丽尔·桑德伯格探讨了两个很有借鉴意义的观点:


为了失败后的复原,我们需要从失败中学习


疫情爆发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发现失误和遗憾:防控错失的宝贵时间窗口,让所有人明白真相的重要性;企业线上业务布局不足、现金流紧张,令多少企业家追悔莫及;很多人重新反思生活方式、财务、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决策错误……


作者援引企业研究发现:专注于从失败中学习的团队,其业绩一定比没有这么做的团队的业绩更好。大多数时候,虽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但很难做到。具有复原力的组织,会创造出鼓励个体承认失误和遗憾的文化,并且帮助成员克服防御和封闭的反应。当发生失败、错误和悲剧时,组织在战略方向、团队激励和文化重塑等方面的一系列选择会影响其复原的速度和力量,也决定了它在未来将一蹶不振还是繁荣昌盛。


悲剧能激励我们建立全新的、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共同经历过某种悲剧,或是面对过类似的悲惨状况时,彼此之间的联结会更加紧密。一个人的复原力并不是固定的。为了应对未来的变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现在起增强复原力。


对企业而言,当前应对疫情的过程本身就是提升组织复原力的重要机遇:快速反应,积极自救与互助;从失败中学习,开放、坦诚沟通;充分信任和支持员工,患难与共。


面对疫情,我们的心中都充斥着太多的不安和恐惧。面对灾难,能让我们看到身边的人最为真实的一面。面对危机,很多东西其实已无需时间的考验。企业领导者的定力、魄力和担当,员工的忠诚、能力和责任,都会在危机中真实显现,形成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信任。在新的联结中,我们都可以洞见人性——生存的欲望和爱的能力。


祝福“逆行者”平安归来,祝福所有历经苦难仍顽强生长的生命。春已来,疫将散,我们继续守望相助,辗转增上。


5 不确定性涌动,企业如何向死而生?


教授荐读 《熵减:华为活力之源》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滕 斌 圣


纽约市立大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

亚洲和欧洲市场副院长


荐书语


一场灾难,无论如何不能被美化。但如果达到些熵减的效果,让浮躁的社会安静下来,去思考我们的发展模式,也许就有价值,如同丘吉尔说的: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提前弄懂这5个问题,今年读书日你就没白过

作者:华为大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众所周知,在任正非的管理理论中,物理学概念“熵”是核心——“熵就是无序的混乱程度,熵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即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灭亡。”


管理就是使用各种手段打破熵增,让系统的熵降下来,以达到基业长青的目标。这个过程很不容易,所以任正非为本书所作序言的题目就是“熵减的过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


书中描写了这样一次熵减过程:


“一次适当的打击,是一次拯救。欧洲经历了近1000年的中世纪,已经到了熵死寂灭的边缘。发生了一个偶然历史事件就是黑死病。黑死病使得欧洲减少了40%—60%的人口,整个欧洲对教会的信任下降了……所以,有了黑死病才有了文艺复兴,才有了宗教改革,才有了思想大解放,才有了君主立宪等等制度改革,才有了私有财产保护。因为有了这些才产生了工业革命,产生了大航海。黑死病作为负熵,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全国人民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春节,从熵的角度,这同样是一次痛苦的熵减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但整个社会系统中,逐渐累积了相当的熵:


各级政府以GDP为导向,损耗了青山绿水;

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以996为福报,损耗了员工健康;

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损耗了WTO内的规则;

做大做强国有企业,资源不断倾斜,损耗了民营企业空间;

不断强化舆论管控,损耗了信息透明度;


一场灾难,无论如何不能被美化。但如果达到些熵减的效果,让浮躁的社会安静下来,去思考我们的发展模式,也许就有价值,如同丘吉尔说的: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


按照熵的理论,要想避免熵死的黑暗,有两个方法:首先要避免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必须对外开放,与外部不断交换能量;其次是逆向做功,通过耗散能量,避免低水平的平衡


运用到现实中,也许就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吧。我劝天公重抖擞,一个生动活泼的系统,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全民隔离,也许能憋死病毒,阅读华为的熵减理论,也许能帮助我们消除心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