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生動的培訓課

一場生動的培訓課

責任編輯/項五九

一場生動的培訓課

學習園地(鄧碩古)2020年4月21日上午,《中華志願者》雜誌社安徽聯絡處舉辦了第三場業務培訓。培訓內容主要講新聞記者如何才能做好採、編工作。培訓會上,項主任從新聞記者一定要有悟性、靈活性、知識性三個方面分別作出分析。在授課的同時,還向我們展示了他從業三十多年中,部分具有特別意義的稿件,並逐一講述這些稿件蘊含的鮮為人知的故事。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堂生動的培訓課,更像是一場別緻的演講。原本枯燥的理論,通過他親身經歷的、活生生的事例加以剖析,精彩絕倫,聽得人興趣盎然、熱血沸騰。

一、講悟性:

悟性是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所謂悟性,就是人對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它是一種超常的直覺。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書不能盡言,言不能盡義。它是與規律的一種自然妙合,發問題之宗旨,感現象之根源。科學家發明創造,文學家吟詩作賦,藝術家獨具匠心都是在開悟之後,即有所得。假如,沒有悟性,即便理論水平再高,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悟性就是想方設法,如何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老師只能教給你知識,而不能教給你悟性。漢高祖劉邦,一介草根,開創大漢四百年,靠的是悟性;《亮劍》中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大字不識幾個,第一次看地圖,和真山真水一樣,靠的也是悟性。悟性並非都是先天形成的,後天的努力同樣能補充先天的不足。總之,悟性真的靠“悟”,靠的是“自悟”,靠慢慢體會,是從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新聞記者,要是不培養一定的悟性,想在這個行業做出一點成績真的很難。

講靈活性:

新聞記者經常會遇到複雜、甚至危險的局面,儘管現在是法治社會,記者的人身安全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為利益驅使,不法分子仍然會走而挺險,新聞記者的人身安全依然存在危險。所以,新聞記者需要時刻保持冷靜的思維,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處亂不驚,審時度勢,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才能巧妙應對,化解風險,保護自己。項主任以切身經歷的幾次險情均能以機智應變得以化解為例,佐證了靈活性的重要。

講知識性:

說一千,道一萬,悟性和靈活性也是建立在知識性的基礎性上。這裡所說的知識,不光是指專業知識。老古話:見啥人,說啥話!這就要求新聞記者有較寬的知識面,天文、地理、政策、法規,風土人情,行業不同,溝通用語不同。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新聞記者,沒有捷徑,只有多寫多練,多學習、多實踐。

說實話,越培訓,我感覺需要學的東西越多,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在深深思考的同時,我期待著下一次培訓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