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老人幫帶孩子產生的矛盾

現在年輕人生完寶寶,休完產假後,一般都要請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但老人和年輕人的育兒觀念不一樣常常會引起家庭矛盾,老人的育兒方法比較老套,不適用現在的孩子教育,在遇到這種矛盾時,如何讓解決呢?

如何解決老人幫帶孩子產生的矛盾

▏- 西西:你們家人姓“自私” -▕

自從有了孩子,我的生活就徹底改變了。

看著旁邊咖啡桌上悠閒的人們,真是恍若隔世。誰會想到,我約老公來喝咖啡,是準備跟他大吵一架呢?我們不能在家裡吵,因為家裡有我爸媽,還有我們一歲的寶寶。這就是有了寶寶的代價。

其實最累的,是我爸媽。他們千里迢迢從老家過來幫我們帶孩子,尤其我上班以後,寶寶更是24小時扔給了他們。他們還要給我們做飯,照顧我們的生活。所以,昨天晚上婆婆的做法真是太過分了!她居然直接打電話給我媽,問我爸媽什麼時候回去?兩個人在電話裡就有了些不愉快,放下電話我媽說,辛苦帶了一年的孩子,親家連聲“感謝”都不說,還嫌我們在這裡待得太長。

我一晚上沒給老公好臉看,並約他下班來這裡談判。看著他從外面走進來的樣子,我忍不住怒從心頭起。孩子生下來以後,他操過什麼心啊?孩子一歲了,他從來沒有半夜起來餵過一次牛奶!要沒有我爸媽,他還能這樣一副精精神神的模樣嗎?而且,他居然敢跟我說要不先讓爸媽回去一段時間吧,等他爸媽來看過我們的新房子,再回來。我說,我爸媽回去,那寶寶怎麼辦?他說可以找個保姆,這樣我們上班也放心。原來,他早想好了啊!為什麼我爸媽辛苦帶孩子的時候,不說找保姆,現在把孩子帶到一歲了,就要讓我爸媽回去?

我越想越生氣,他們一家人真是都姓“自私”!

▏- 東東:評價父母們誰對誰錯不解決問題 -▕

她生了很大的氣,覺得她父母對,我父母不對。可這時候,還一個勁兒說誰對誰錯,有什麼意義?其實,兩邊的父母都在幫助我們,只不過形式不同。當初買房、結婚、生孩子,要來一塊兒來,我感到壓力好大啊!於是我父母支援了房子的首付,可一直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看一眼我們的新房。他們想來看看,也不為過吧!

我爸媽比岳父母年紀大,他們的身體也帶不了孩子,難道因為他們沒有帶孩子,就不能來我這裡看看嗎?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是——怎麼把兩邊父母都哄好。而找保姆的事情,我也想了很久,我們不能一直依賴父母。

▏- 子木先生-▕

感覺上我更同情這個男人,首先是他訴求的語言很少,也沒有為自己建構特別的理由。父母老了想看自家的兒子、兒媳、孫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老人們現在想走動,只要起了這個念頭,兒女做任何拒絕都是不合適的。

仔細讀兩人的信,我仍舊不明白是誰把岳父岳母與公公婆婆對立起來的,如果房子不夠住,年輕夫妻為什麼不能出去擠一擠,讓兩隊親家老人有機會在一起親近親近,對異地夫妻來講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時刻。夫妻兩人的觀點為什麼不能並存,如果接受這種並存,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就能想出來。

東東被西西逼迫處在一個非常理虧的位置,彷彿他處處獲益,西西偷換了一個概念,兒子不是西西一個人的,也是東東的。其實西西的父母也不是來幫東東的,主要是幫西西的。而且,西西父母來這兒也不完全是辛勞,也有很大快樂與收穫。能與女兒居住在一起,重溫兒時親情,很多父母會很滿足,老人們都喜歡孫子輩,他們懷舊,看到孫子就想到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孫子輩小的時候也容易跟老人們形成親密感。長大以後,小時候誰帶過他,他會跟誰更親。同時,西西也有獲益,父母雖勞累,女兒也可儘自己的孝心,孝心是中國人內心的結。看到你們兒孫繞膝,東東很難不顧影自憐,盼望父母前來之心自然慼慼。

▏- 子木夫人-▕

子木先生是完全站在男性立場了,這也難怪,相同的事情在我們家曾發生。我也說過與西西相似的話,子木先生很是受不了。好在旁觀者清,於是安排兩對老人輪番度度假,自己父母歇息的時候,讓子木先生的父母也帶兩天孩子樂樂。但子木先生不願意讓老人們太生分,堅持隔山岔五帶兩對老人一起去玩兒,結果我在家管理保姆、料理家務,倒也不錯。

我覺得西西的生氣源於一種心理捲入。兩對親家在電話裡有些誤會,自己應該先替對方想,對方的急迫一定是有道理的,說不定真有著急來看孫子的理由。因為這裡應該有個基本假設就是公婆是善意的。如果自己先入為主地認為公婆是自私的,問題就變得複雜。

西西媽媽說“辛苦帶了一年的孩子,親家連聲‘感謝’都不說,還嫌我們待在這裡時間太長。”於是就有怒從心頭起,擺出鴻門宴,繼而說出“你們一家人都姓‘自私’”這樣糟糕的話語。如果西西是個豁達明理的人,在安撫媽媽的同時也要淡化婆婆說話的原意。這裡不能排除存在誤解,西西的捲入導致問題被擴大,形如火上澆油。

那麼是什麼讓西西變得如此性急呢?正如我對子木先生抱怨的:“桃子熟了,摘桃子的人就來了。”“如果帶孩子這一年裡,先生對我父母格外上心,多擔一些家務,多照顧體貼兩位老人,我也不會過多考慮自家父母的利益。”是啊,這就是東東要思考的事情了。

▏- 子木夫妻的建議:讓誰家父母帶孩子?-▕

1、差不多所有的年輕夫妻都要經歷需要不需要誰家的父母來帶孩子這樣一個敏感問題。客觀上講,應該是上代不管隔代的事,子女不應該把養育下一代的問題交給自己的父母。

2、如果真想讓父母來,最好是先請個小保姆,髒活、累活讓保姆幹。父母來了只是盡照看之事,以便女兒女婿可以去職場打拼,少卻許多後顧之憂。小保姆缺乏養育孩子的經驗,父母正好可以傳授一些。

3、年紀太大的父母不適合為孩子帶孩子,年紀不大的父母可能還有工作,讓父母放棄工作來幫助帶孩子會得不償失。剛退休一兩年的父母倒是樂於做這樣的事,尤其獨生子女,父母常常頑固地想,自家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4、經濟或住房困難,請不了保姆。父母來幫帶孩子就會受些勞累,女兒就要堅持夜間自己帶孩子睡,讓兩個老人得到充足的休息,不然,老人的身體會出問題,情緒也會糟糕一些。

5、父母來了,可能就會有養育孩子方面的差異。年輕的父母常常以為自己懂科學、講衛生,而老人卻以為自己養育過幾個孩子,都成長得健健康康的,爭論有時難免。年輕父母要接受養育孩子的差異,不要以為不同的方式就意味著對立。在更多的情況下,不同是一種有機的互補。

6、誰家的父母來了,另一個人就要對老人格外殷勤一些,讓老人們感覺真正受到尊重和關心。另一方面,誰家的父母來了,另一個人會覺得落寞一些,夫妻間要彼此多些關照,不要讓其中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局外人。

7、父母來了,夫妻的親密也是一個為題,雙方會有些不適應。如果孩子的姥姥、姥爺來,跟女兒從小沒有忌諱,女婿想跟太太親密就會不太方便,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女方主動與丈夫親暱,老人們慢慢就會迴避,不再貿然行事。

8、如果是公婆來帶孩子,婆媳關係可能是家庭是否幸福和諧的重大問題。做媳婦的首先要表示對婆婆的尊敬、愛戴,婆婆也不能苛求挑剔。遇到雙方有衝突,先生要做調和劑,玩一種平衡,既要寬慰婆婆又要討好媳婦,不要把屁股坐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