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東華村:民生工程讓脫貧致富有“路”

  眼下正是渦陽縣東華村楠睿種植大棚西紅柿上市的時節,每天4萬多斤的西紅柿源源不斷地送到周邊大中城市。“由於品質好,現在西紅柿的價格在4元錢左右,今年這一茬就能有400多萬元的收入。”合作社負責人韓秀平說,合作社立足產業就業扶貧,為村裡提供60個就業崗位,帶動13名貧困戶在基地務工。

  “給錢給物,不如給條致富路,關鍵要走好產業扶貧這條路”,張學傑,作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和村幹部一直在琢磨,如何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增加收入,走出貧困。

  曾經的東華村傳統農業占主導地位,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全村缺乏規模較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村裡經濟發展比較緩慢。

  經過和村幹部一起深入調研,張學傑村決定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能人大戶參與產業發展,鼓勵規模化經營,在村產業與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收益之間建立利益鏈接機制。

  2018年該村實施了黨建引領扶貧及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走產業發展的信心大增,形成《渦陽縣新興鎮東華村產業扶貧發展規劃(2017-2020)》,旨在依靠產業項目發揮持續“造血”功能,增強脫貧致富的後勁,力爭做到“戶戶增收有項目、人人脫貧有門路”。

  東華村圍繞貧困村“一村一品”項目,與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28萬元的合作養羊項目,村集體經濟收益3.72萬元,養殖戶每年每戶收益800元。圍繞農村“三變”改革,東華村“變資金為股金”,與渦陽縣楠睿農作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了25萬元資金使用協議,年收益3萬元,30戶貧困戶參與了分紅,戶均收益1000元。

  今年快60歲的貧困戶候宋氏就是在村裡的扶貧工作隊介紹下,來到基地打工的。她高興地說:“自己年紀大了,不能出去打工,現在在基地幫助管理一下蔬菜、採摘西紅柿,每個月就有2600元的收入,而且活也不重,年底還有分紅,確實給家裡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黨建引領扶貧及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的實施讓東華村的產業發展有“力”,脫貧致富有“路”。張學傑表示,脫貧致富的村民幸福指數也持續提升,“民生工程,有你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