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說話常用這七個技巧,難怪人際關係這麼好!

一、下笨功夫的記錄方法

如果想要順暢地溝通,想要說對話,那麼首先,咱們就得聽懂別人話裡的真實意思和情緒,這就是咱們今天這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情商高的人,說話常用這七個技巧,難怪人際關係這麼好!


方法很笨,但是特別有效,就是記錄。

我這個人要是一件事情做得不好,一定會想方設法的把這個問題先克服了,才能去幹別的事。

所以我發現自己情商低之後,就買了一支錄音筆,來錄製跟別人對話的過程和平時聽的講座等等。

然後有一些重點談話,就是我認為在理解過程當中有點問題,或者覺得別人說得很精彩的一些對話,我都會拿回去反覆聽。

聽的時候,我會問自己:“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重點是什麼,邏輯是什麼?”我會分析一遍。

到緊要的地方,我還會暫停,想一想:“如果我聽到這句話,我會怎麼回覆?”然後完了之後,再繼續去聽。

我會發現,原來一個情商高的人,我眼中那些會說話的人,他們是這麼回覆的,回覆的比我好很多。

這個方法見效是非常快的,關鍵是你得願意下笨功夫。

二、重複對方的問題

可是如果在跟別人對話的過程當中,我們確實沒有聽懂別人說的話,怎麼辦?

比如我在臺上,有的時候臺下的人提問題,我走神了,我會怎麼辦?

我會重複她的問題,說:“剛剛你問我,到底應該怎麼樣,才能夠聽懂別人說的話,是嗎?”

通過這樣的方式去確認,對方到底是不是想說這個意思。

重複對方說的話,進行反問,有兩個小技巧:

第一個技巧,在重複的過程當中,你千萬不要重複得太過於細節,不然很容易出錯。

第二個技巧,你在最後一定要加一個“是這樣嗎?是嗎?”。用這樣的提問方式去重複,這樣如果你說錯了,對方就會糾正你。

情商高的人,說話常用這七個技巧,難怪人際關係這麼好!


三、反問

第二個小方法,叫做反問。

剛剛說重複當中的“是嗎”是個小反問,但咱們在這,就是真的要去向對方提一些問題,通過在提問的過程當中跟對方互動,去捕獲他到底想說的意思。

你一定要提一個開放性問題,意思就是說可以讓對方去發揮,有很大空間的,絕對不能把你的問題給封閉住,封閉住的話,接下來就沒法聊天了。

四、學會使用泛泛之詞

第三個方法,叫做用泛泛之詞去確認。

什麼叫泛泛之詞?就是擱誰身上都準的詞。

你有沒有發現,十二星座對性格特徵的描寫,都非常的準。

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女孩轉一些星座言論,說:“太準了,說的就是我。”

一看那些話,就是所謂的泛泛之詞,可以適用於任何人的一個套路。

所以大家要善用這種泛泛之詞,去跟別人交談,當然泛泛之詞,不一定要去猜測對方的性格、對方的經歷,你也可以去猜測對方的煩惱。

人的煩惱,脫離不出四種:第一種是人際關係煩惱;第二種是錢的煩惱;第三種就是對自己的煩惱,就是目標達不到,夢想無法實現;第四種就是關於健康的煩惱。

這是第三種方法,叫做用泛泛之詞跟對方去做確認。

這三種:重複、反問和泛泛之詞,都被我稱作叫互動方法。咱們可以通過互動,瞭解一下對方到底想說什麼,他的真實意思是什麼。

五、如何進行反推測

情商高的人,說話常用這七個技巧,難怪人際關係這麼好!


除了記錄,分析和即時互動之外,我們確實應該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多動動腦子,想想別人真實的意思是什麼。

我在這提供幾種想的方法和方向。

第一種方法,叫做反推測。當你猜不到別人說話潛臺詞的時候,你就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反推測出他說話的真實意思。

如果你理解為朋友也覺得好看,你就可以去刷卡了。

但是你可以反推測一下,如果這件衣服真的好看,人家會說“你喜歡的話就買”這樣的話嗎?不會。

咱們接下來先說幾個反推測的典型:

第一種,隱藏的信息。

比如孩子放學回來晚了,你問孩子:“你今天跟誰一起,去哪玩了,怎麼回來這麼晚?”

然後孩子跟你說:“我今天跟小紅一塊出去玩的。”

如果他在回答過程當中,故意隱藏掉了一部分信息,只回答了另外一部分,就證明隱藏掉的那個部分,可能有問題。

實際上他跟小紅可能去了一個,你根本就不允許他去的地方玩。

所以以後你在跟別人對話的時候,一定要去找到對方隱藏的信息是什麼,那部分信息可能有問題,這才是最真實的。

還有一種比隱藏信息更嚴重的,叫做避而不答。

第二種,含糊的信息。

比如你找一個朋友幫忙,說:“借我300塊錢,行不行?”

然後朋友說:“我現在手頭有點緊,不過你要是真的特別需要的話,我可以幫你想想辦法。”

第三種,純批評。

我們在生活當中,確實會犯錯,我們在工作當中,也會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會遭到一些批評。

在純批評的情況之下,對方可能的真實意思,咱們一定要去反推測一下。

第四種,暗示語。

你跟人聊天聊得特別帶勁,覺得很有意思,你一直說。然後對方的反應是:“對,真好,你怎麼這麼有意思,我改天一定要再跟你好好約一頓飯,聊一下。”

六、朝著目的去想

除了反推測之外,我們在想別人說的話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一種方法,叫做朝著根本目的去想。

實際上,我們並不能夠在聽話的過程當中,仔細的分辨出對方每句話的意思。

可是如果你能夠去推測出對方做這件事情的根本目的,或者是他的根本利益在哪,那麼你就不會說錯話了。

從根本目的和根本利益去推測,是不會出錯的,因為每個人說話都有他的動機,都有他真實的利益和目的。

我現在經常會用這個方法,用了之後,我的世界真的通透多了。

比如跟別人合作,賣了別人一個產品,這產品實際上沒有不好用,但是對方一直都在挑毛病。

我就會直接問他:“你是不是想退貨,你是不是不想買了,你後悔了?否則的話,這個東西本身沒有那麼多毛病,你為啥要在這跟我浪費時間?”

然後對方就會特別不好意思說:“我確實買完之後,發現自己沒那麼需要。”

我說:“你就辦理退貨就完了,就不要再浪費時間了。”

這樣的話,就會節省很多交流的成本,而對方的問題,如果你不能解決的話,你也不用在那跟他拉扯。

因為你知道他的根本目的,你是沒辦法滿足的,所以你就不用再解釋,你應該去想其他的辦法。

七、利用說話的先後順序

情商高的人,說話常用這七個技巧,難怪人際關係這麼好!


再有一個推測的方法,叫做利用說話的先後順序去推測,

如果有人評價你:“你這個人平時雖然很摳門,但是到大事上從來不含糊。”他是誇你還是罵你?

可是如果他把這句話反過來說:“你這個人大事上其實還行,但是平時太摳了。”那肯定就是批評你。

這時候你就要注意一下,是肯定在前,還是否定在前。

換過來順序,感覺又不一樣了:“我現在手頭有一個急事,先做完,做完我一定會幫你去開。”

是不是感覺不一樣?所以你要注意說話的前後順序,去理解對方到底是肯定,還是否定。

有點繞,我來解釋一下。

一般情況下,後半句是重點,比如人家說:“你平時雖然有些馬虎,也有一些事情做不好,但是整體能力還可以。”這是肯定。

可如果這個人極度委婉,是一個特別會說話的人,很有可能這句話他不是肯定。

他們就喜歡讓你覺得不舒服的同時,又指出你的缺點,他們會把想讓你注意到的缺點,放在前半句。

所以對於這種人來說,只要他的話裡面出現了否定,你就要認真地去考慮一下他是不是來跟我溝通,我工作當中的一些問題,但是他不好意思講。

其實人跟人的交往很簡單,但正是因為說話的能力不足,然後聽話的能力也不足,以及我們別有心思的總在隱瞞自己的意思,這樣就導致了我們溝通變得不順暢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