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這麼說,期望報復性消費的人要失望了,報復性存錢已經開始了

銀行朋友告訴我,19年底,央媽加強對結構性存款管理,進一步要求各大金融機構,壓縮靠檔計息存款規模,且要求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計息,不得突破上浮比例,這樣明顯的降息舉動曾經讓主管儲蓄業績的他倍感壓力。不料,一場疫情過後,從解封到現在,到銀行存錢的人不減反增,更由於他所在城商銀行儲蓄政策比國有銀行利率更有優勢,短短十幾天,加上封城前二十來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往年三個月開門紅任務!

銀行這麼說,期望報復性消費的人要失望了,報復性存錢已經開始了

進入三月,政府頻繁發佈各種刺激經濟復甦的系列政策,以財政、貨幣手段促進市場回暖,股市出現一波大漲,消費市場也逐漸樂觀。自媒體上,諸如“報復性消費即將來臨,該如何應對”、“2020年消費趨勢前緊後松”等等文章到處可見。

然而,這場疫情,終究不比當年的非典時期。當年的非典打擊是局部地區,主要在廣東和北京,象我們這樣兩邊不靠的地方根本沒啥感覺,疫情過後稍加刺激,人們的信心就快速恢復,日常生活更顯繁榮。當時,中國各行業零售消費不到2個月就達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全年的經濟增速基本沒受影響。

銀行這麼說,期望報復性消費的人要失望了,報復性存錢已經開始了

歷史不會重演!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和破壞力,用專家的話說,至少10倍起跳!

光是前兩個月,國內已有超過10萬家企業破產,數百萬人因此失去了飯碗。等來複工日,卻迎閉店潮。多少人在復工日興沖沖上班,收到的卻是一紙裁員通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6.2%,失業人數達到4803萬人。如果算上無法統計的潛在失業人數,實際情況難以想象。年前辭職的後悔不已,年前尚未辭職成功的無比慶幸。

這樣的情況下,維持生計都成問題,誰還有心情報復性消費,延續“極簡生活”風倒是讓“低慾望消費”有了更好的輸出。之前叫喊著等武漢解封后去賞櫻花、吃熱乾麵、要瘋狂買買買的人,最後卻成為那個搶到消費券都捨不得用的人。

銀行這麼說,期望報復性消費的人要失望了,報復性存錢已經開始了

疫情遠沒到真正結束的時候。宅家的日子也讓人們意識到手中的現金流才是硬道理。中國本來就是儲蓄大國,老百姓愛存錢是出了名的。只是經濟一度飛長,讓老百姓學會了炒房炒股,有了理財意識,也讓中國儲蓄率逐漸走低,銀行網點到店率也不斷下降。

“手有餘糧,心中不慌”。疫情來臨,老百姓再次調動起儲蓄積極性,為了抵禦未來風險,加速把錢從其他渠道退出存進銀行,存入餘額寶。

央行發佈最新統計數據,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了8.0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較去年增長6.6%。也就是說,今年前3個月,平均每天有710億資金存進了銀行,妥妥地開始了報復性存款的模式。

銀行這麼說,期望報復性消費的人要失望了,報復性存錢已經開始了

另一邊,國家為了鼓勵消費和投資還在不斷放水,這樣的結果是錢更不值錢。大家注意到了嗎?餘額寶的收益率已跌破2%,創出歷史新低,相比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已沒有多少優勢,但餘額寶便捷的進出方式,依然讓其規模持續增加。

越存越窮,越窮越存。無他,老百姓不敢亂花錢了,消費信心的坍塌建立在對未來不確定的觀望中,何況還有房貸、車貸、孩子教育、老人養老、裁員失業等一系列讓人焦慮的問題。

“報復性消費”真的別逗了,節衣縮食、未雨綢繆,量入為出,又迴歸到老百姓的淳樸生活觀念中。宅在家中沒有收入的日子,“月光族”“負翁”與“卡奴”們應該體會到生活真的太難了,沒有儲蓄的日子太難了!

銀行這麼說,期望報復性消費的人要失望了,報復性存錢已經開始了

銀行朋友曾說有個客戶之前一直對儲蓄不感興趣,前幾天竟然主動打電話聯繫他,問存款利率的事兒,最後,客戶說,疫情太可怕了,手中還是要留點錢才行啊。而他也終於接受了銀行存款等於現金持有的事實。畢竟,銀行存款不是風險投資,利率保障,本金無憂,雖然趕不上通脹,總歸讓人有了底氣。

銀行這麼說,期望報復性消費的人要失望了,報復性存錢已經開始了


豈不知曾幾何時,多少人忘記了理財投資的金科玉律,投資者手中必須持有能抵抗臨時性風險的備用現金,也就是保證現金流,一般建議能維持三至六個月生活費的現金持有最佳。按如今的狀況,留足一年的生活費才是最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