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这么说,期望报复性消费的人要失望了,报复性存钱已经开始了

银行朋友告诉我,19年底,央妈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管理,进一步要求各大金融机构,压缩靠档计息存款规模,且要求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计息,不得突破上浮比例,这样明显的降息举动曾经让主管储蓄业绩的他倍感压力。不料,一场疫情过后,从解封到现在,到银行存钱的人不减反增,更由于他所在城商银行储蓄政策比国有银行利率更有优势,短短十几天,加上封城前二十来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往年三个月开门红任务!

银行这么说,期望报复性消费的人要失望了,报复性存钱已经开始了

进入三月,政府频繁发布各种刺激经济复苏的系列政策,以财政、货币手段促进市场回暖,股市出现一波大涨,消费市场也逐渐乐观。自媒体上,诸如“报复性消费即将来临,该如何应对”、“2020年消费趋势前紧后松”等等文章到处可见。

然而,这场疫情,终究不比当年的非典时期。当年的非典打击是局部地区,主要在广东和北京,象我们这样两边不靠的地方根本没啥感觉,疫情过后稍加刺激,人们的信心就快速恢复,日常生活更显繁荣。当时,中国各行业零售消费不到2个月就达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全年的经济增速基本没受影响。

银行这么说,期望报复性消费的人要失望了,报复性存钱已经开始了

历史不会重演!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力,用专家的话说,至少10倍起跳!

光是前两个月,国内已有超过10万家企业破产,数百万人因此失去了饭碗。等来复工日,却迎闭店潮。多少人在复工日兴冲冲上班,收到的却是一纸裁员通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2%,失业人数达到4803万人。如果算上无法统计的潜在失业人数,实际情况难以想象。年前辞职的后悔不已,年前尚未辞职成功的无比庆幸。

这样的情况下,维持生计都成问题,谁还有心情报复性消费,延续“极简生活”风倒是让“低欲望消费”有了更好的输出。之前叫喊着等武汉解封后去赏樱花、吃热干面、要疯狂买买买的人,最后却成为那个抢到消费券都舍不得用的人。

银行这么说,期望报复性消费的人要失望了,报复性存钱已经开始了

疫情远没到真正结束的时候。宅家的日子也让人们意识到手中的现金流才是硬道理。中国本来就是储蓄大国,老百姓爱存钱是出了名的。只是经济一度飞长,让老百姓学会了炒房炒股,有了理财意识,也让中国储蓄率逐渐走低,银行网点到店率也不断下降。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疫情来临,老百姓再次调动起储蓄积极性,为了抵御未来风险,加速把钱从其他渠道退出存进银行,存入余额宝。

央行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较去年增长6.6%。也就是说,今年前3个月,平均每天有710亿资金存进了银行,妥妥地开始了报复性存款的模式。

银行这么说,期望报复性消费的人要失望了,报复性存钱已经开始了

另一边,国家为了鼓励消费和投资还在不断放水,这样的结果是钱更不值钱。大家注意到了吗?余额宝的收益率已跌破2%,创出历史新低,相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已没有多少优势,但余额宝便捷的进出方式,依然让其规模持续增加。

越存越穷,越穷越存。无他,老百姓不敢乱花钱了,消费信心的坍塌建立在对未来不确定的观望中,何况还有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老人养老、裁员失业等一系列让人焦虑的问题。

“报复性消费”真的别逗了,节衣缩食、未雨绸缪,量入为出,又回归到老百姓的淳朴生活观念中。宅在家中没有收入的日子,“月光族”“负翁”与“卡奴”们应该体会到生活真的太难了,没有储蓄的日子太难了!

银行这么说,期望报复性消费的人要失望了,报复性存钱已经开始了

银行朋友曾说有个客户之前一直对储蓄不感兴趣,前几天竟然主动打电话联系他,问存款利率的事儿,最后,客户说,疫情太可怕了,手中还是要留点钱才行啊。而他也终于接受了银行存款等于现金持有的事实。毕竟,银行存款不是风险投资,利率保障,本金无忧,虽然赶不上通胀,总归让人有了底气。

银行这么说,期望报复性消费的人要失望了,报复性存钱已经开始了


岂不知曾几何时,多少人忘记了理财投资的金科玉律,投资者手中必须持有能抵抗临时性风险的备用现金,也就是保证现金流,一般建议能维持三至六个月生活费的现金持有最佳。按如今的状况,留足一年的生活费才是最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