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破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真的能讓中國股市成熟起來嗎?

很多人都讀過《賣油翁》的故事,它向人們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在股市中,所謂的“高手”和“散戶”到底有什麼區別?也許《賣油翁》的故事能給我們一點啟發。

高手與散戶的區別在哪裡,從宏觀上講:

一流高手用境界,二流高手用趨勢,三流高手用技術,普通散戶用迷糊。最高境界的人在講心境如何,什麼也不看,只用感覺就能炒好股賺錢。我說一流高手是走過了迷糊階段,穿越了技術,趨勢後達到了一種心境。

用趨勢的人說趨勢無敵,看明白了趨勢你就能賺錢,用技術的人說,你什麼也不信,踏踏實實的學好技術,你就能賺錢,許多散戶沒有自己的方法,沒有自己的主張,聽這個也好,那個也好,最後不只那個好,什麼都用,什麼都用不好,只有迷糊虧損。

高手與普通散戶的具體區別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高手要追的是確定無疑的漲勢,要的是明白無誤的跌勢。而許多普通散戶自以為看的明白,在認為漲跌之前就,往往是錯誤的。

二是高手在行情不確定和跌勢時選擇絕對的空倉觀望,不急於操作,趨勢明朗快速進場。而許多普通散戶頻繁操作,不斷的有損失,碰上兇狠的主力,損失就更大了。

三是高手善於等待再等待。等待大機會的光臨,然後全力出擊,而普通散戶沒有等待,不浪費時間,天天耕耘。一天不動便手癢難捱,投機至上的原則深入骨髓之中,隨波逐流成為習慣行為,一有風吹草動便不能自持。

四是高手看盤的水平比普通散戶要高,出錯的幾率比普通散戶要少。而且修正錯誤的反應速度要比普通散戶快,不是絕對不出錯,錯了也不找藉口。

五是高手善於空倉,空倉時間大大多於持倉時間。而普通散戶基本天天滿倉,一天不滿倉就不舒服,晚上就睡不好覺,第二天又急急忙忙滿倉,好象一不滿倉就會失去賺大錢的機會。

這五個問題都顯示一般散戶技術和心態的功力還不到家。要解決這些問題,唯有努力學習、學習、再學習;思考、思考、再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打造自己股海制勝的心態。

巴菲特:投資其實很簡單,但是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超級富豪的故事總能引起看客們的關注。

巴菲特是全世界最富有、最具智慧的人之一,也被很多成功人士視為人生導師。據說,Airbnb的CEO 布萊恩·切斯基和亞馬遜的CEO貝佐斯就會經常在溝通中談論起巴菲特先生。

在聊起巴菲特的建議時,切斯基問貝佐斯:“你覺得巴菲特給過你的最好建議是什麼?”

貝佐斯回答:“有一次我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當時就說了一句:“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很多人不瞭解,巴菲特的資產有99%以上是在他50歲後賺到的,巴菲特本人是非常堅定地做價值投資。

其實國內也有像巴菲特一樣的長期主義者。褚時健褚老,74歲二次創業,84歲時褚橙一炮而紅,帶動當地農民發展。他曾在採訪中提到:這幾年,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跑來問我:“為啥事總做不成?”我說你們想簡單了,總想找現成、找運氣、靠大樹,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你們在急什麼?

現在的人在急什麼呢?

筆者覺得,他們還是急著賺快錢,看到市場上的某個發財機會,就想大撈一筆、撈完走人,甚至不惜為此搭上了自己的名譽和口碑。有的人整天追風口,什麼網紅奶茶店、辦公室自助零食貨架、共享雨傘;區塊鏈數字貨幣、工業大麻、人造肉,什麼流行做什麼,什麼熱門就推什麼。有的人是今天創業,恨不得明天就要回本,後天就能盈利,無法承受任何賬面上的虧損。

還有一種是和之前所說的恰恰相反,看哪個行業都覺得被巨頭壟斷了,看任何項目都認為有太大風險,畏手畏腳,不敢邁出舒適區。

但無論哪一種,都會讓人處於焦慮之中。這也是多數人在一生中成就非常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實際上,學會投資自己、享受時間的複利,才是普通人成就自我的最簡單卻又最難做到的成功秘籍。

巴菲特說破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真的能讓中國股市成熟起來嗎?

近年來,A股市場上“去散戶化”的喧囂聲一直不絕於耳。股市行情似乎給了“去散戶化”以最好的註腳。一方面是藍籌股大幅上漲,另一方面是中小創股票大幅下跌。行情表現為嚴重的“二八分化”走勢。與此相對應的是,機構投資者獲利豐厚,而近七成的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為此,有觀點認為,股市“去散戶化”正在加劇,中國股市的“機構時代”正在來臨。

對於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少輿論是表示認同的,甚至認為這是中國股市走向成熟的一種標誌。因為長期以來,散戶是與“不理性”聯繫在一起的,一些市場人士甚至把A股市場的投機炒作之風歸結為A股市場“散戶化”的結果。所以,在這部分市場人士看來,A股要走向成熟,就必須“去散戶化”,必須呼喚“機構時代”的到來。

其實,A股市場投機炒作盛行是否能歸結為“散戶化”,這是有待商榷的。當然,從A股市場的發展來說,確實有進一步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必要。不過,從現階段來說,股市遠未迎來“機構時代”。

2017年的藍籌股行情固然風風火火,但這種藍籌股行情不可能一直炒作下去,終究會有盡頭。更重要的是,在目前A股市場投資者隊伍中,散戶佔據著絕對的比重。從三季度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分佈來看:三季度散戶投資者佔比42%,一般法人佔比27.5%,國內機構投資者合計佔比19.5%,中央匯金和證金公司等佔比5.5%。國內機構投資者中,公募基金佔7.4%,保險和社保7.1%,陽光私募3.4%,券商1.6%。可見,散戶在A股市場中所佔的權重顯然不是目前的機構投資者所能取代的。

巴菲特說破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真的能讓中國股市成熟起來嗎?

而且我們應該看到,A股市場的一些機構投資者本身也是不成熟的。比如,一些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中經常性地“踩雷”;一些機構投資者高價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結果招來股票套牢的命運。再比如,在一些投機炒作的題材股中,常常有機構投資者甚至是公募基金現身前十大股東之中,有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甚至被公募基金所包攬。

其實,A股市場是否真的“去散戶化”了,這其實是有待觀察的。雖然散戶投資者持有的流通股市值佔比近年來呈現出下降趨勢,從2015年12月的50.4%下降到42%,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散戶重倉持有的中小創股票價格下跌造成的,並不代表散戶的持股大幅減少。而且即便真的有部分散戶選擇退出觀望,這也並不代表這些散戶不再重新回來。實際上,在股市低迷,或者說在行情不太好把握的情況下,投資者選擇退出觀望是很正常的。雖然說當下股市的藍籌股行情風風火火,但當藍籌股由股市定海神針蛻變成股市宇宙飛船的時候,投資者站到一邊去欣賞是很理性的選擇,投資者要“買能讓自己睡得著覺的股票”,而躺在宇宙飛船裡,投資者恐怕是睡不著覺的。

並且,從中國股市的發展來說,也不可能沒有散戶的參與。就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來說,股市需要得到廣大散戶的支持。畢竟A股市場不可能只有藍籌股,而不需要中小創。實際上,近年來A股市場發行的新股有80%以上屬於高新技術企業,也即屬於中小創範疇。而就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來說,只有廣大散戶的參與,才能讓更多的中國老百姓分享到祖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更何況,就散戶的投資來說,他們也並不拒絕藍籌股,只不過,當大象跳舞的時候,他們感覺到害怕了,變得猶豫起來,這其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即便他們真的錯過了藍籌股行情,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而並非是“去散戶化”。

巴菲特說破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真的能讓中國股市成熟起來嗎?

因此,對於目前的A股市場來說,斷言“機構時代”來臨未免為時尚早。實際上,目前的股市仍然還是“散戶市”,而且目前中國股市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散戶的支持。中國股市有必要讓更多的散戶成熟起來,而不是“去散戶化”,中國股市需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善待所有已進場和將進場的散戶,迎接更多散戶進場。敬畏投資者,堅持底線思維、運用科學方法,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對一個新手而言,進入股市叢林要如何求生存?

要在波動的市場中獲利,要有一些基本的工具,也就是所謂的技術分析,那麼在林林總總的技術分析方式中,要由哪一個方向著手?要如何進步呢?

(一)量和價的均線的方向,一定要先搞懂,均線是股價進行的方向,不誤判大方向大格局是第一要務,能分辨多空方向與判斷出是否盤整箱型,這是進入市場必須具備最基本的求生本能。沒有方向猶如行進間沒有指南針,開車沒有地圖要到達目的地很難。

(二)再就配合指針和型態的看法與研究,可以讓你以指針來補均線的不足,可以讓你除了運用乖離之外,還可以用指針的轉折低進高出。能把量、價、均線、指針、型態都配合得很好時,你會進入高獲利狀態,自不待言。

(三)當你能做到上面的情況之後,才可以精進短線的技巧,進入極短線的當衝逆勢操作之中,獲取額外利潤。

這三步曲是操作的進階,不可顛倒,先求穩,再求準,最後是狠。此三步驟不是一兩天、一兩個月的用功就可達到,而是經過長時間不斷的嘗試之後,才能深刻領會。

我常看很多人,都從當衝入門,由指針進入,結果卻早早畢業出場,成為行情的貢獻者,實在是很可惜的事。先習慣於均線的方向,再漸入指針的配合,你才能在趨勢之中抓到轉折,抓轉折時又不違背趨勢,如此趨勢與轉折合一才是正道。

“均線是很好的趨勢指針。設定參數,最好是有長有短,才可以看清長線的趨勢和短線的方向。至於參數要設多少,歡喜就好。”

“型態大略可分為底部型態、頭部型態、整理型態三種。型態很重要,但是在行進中誰也不知道會作何種型態出來。比如寫英文字V→N→M→W→?複合型態?你知道現在進行的是何種型態?行進中看不出來也猜不著。但是事後來看,原來是……,型態就是這樣,會搞死人。所以,把型態當知識就好,不要太執著。”

巴菲特說破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真的能讓中國股市成熟起來嗎?

不準套牢,不準攤平

輸家的第一種輸法是套牢不賣,第二種輸法是攤平。

這兩種方式都必須革除,不準套牢,不準攤平,套牢會影響你的操作,而攤平是自己上斷頭臺。看錯、做錯人人會,錯了,要有認錯的勇氣,不還手沒關係,最起碼要先退場。市場會對勇於認錯的人頒獎,也會對死不認錯的人痛下殺手,毫不客氣。

一直要大家自己去找一條合於你的控盤線(均線),那就是你的趨勢依據。線上是多方,線下是空方,在線上你作多,跌到線下你做空,貼著盤面走,那就是你的原則。照著規則做,沒有等一下的機會,不存僥倖的心態,那麼這條線會像是沉浮在市場中的浮木和救生繩,免得你沉入海底,拉你到勝利的彼岸。

慢動作回放你的動作

不要以為股市的投資很容易,常人都想學得絕招一步登天,或者股市裡虧了,就趕緊換到期貨的跑道,期貨虧了就換選擇權,換來換去,毛病依然存在,打擊姿勢仍然錯誤,仍然無法面對莊家投出的球,愉快的擊出安打。錯在哪裡呢?

贏家是不斷的複製自己成功的操作經驗,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先坐下來,觀賞慢動作回放,一遍又一遍的看看自己哪些動作需要改進?是動作太快?還是動作太慢?姿勢正確嗎?心態沉穩嗎?紀錄這些動作,仔細思考是否恰到好處?要如何改進?回到k線圖的進場點看看,仔細看看慢動作,你會發現許多盲點,都是過去所沒有發現的盲點,當然你也會發現有美好的打擊點讓你抓到了,那種愉快的感覺請你也記下來。

以下幾點可能有助於你的慢動作中的思考:哪些地方做得不錯?哪幾筆交易做得特別成功?根據哪些因素進出場交易?可以做得更好嗎?犯了什麼錯?是不是還有別的因素可以考慮進去?這筆交易是否有遵守規則或者是一時的衝動?

還有,別忘了!要把圖印下來看而不是在計算機上面看。我知道的很多高手,手邊都有成堆的交易紀錄k線圖,記錄著每一筆交易的進出場理由和檢討,想成為好的打擊手嗎?把交易紀錄印下來慢動作回放。這個方法值得你試試看。

金融操作中最難超越的是自己,只要能不斷的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就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均線夾層”

一般是指20日、120日、250日三條均線之間的空隙距離,這種均線形成的空隙在近兩年A股的走勢中十分常見。

按照均線所處的形態可劃分為單線夾層和雙線夾層兩種情況:

1、單線夾層

股價經過持續下跌後出現暫時止跌起穩的走勢,波動範圍始終位於20日和120日均線之間,因此而稱''單線夾層''。

隨著20日均線的不斷上移,120日均線的不斷下移,就形成了一個壓力與支撐相互對峙的局面,導致股價的波動幅度逐漸收窄。

巴菲特說破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真的能讓中國股市成熟起來嗎?

操作中若價格長時間不能夠有效突破120日線,意味此時的夾層區壓力大於支撐,應及時離場。

2、雙線夾層

這種走勢恰好是''單線夾層''的一個良性演化。

股價單線夾層破位後重新蓄勢並且一舉走出突破20日和120日均線,在250日均線(年線)附近遇阻回落並再次同時跌破20日和120均線的過程。

由於夾層區是以20日和120日兩條均線為基準的單條均線,再附加250日均線就構成了一個''雙線夾層''。

這個區域仍然是股價遭遇250日線(年線)無力突破而出現下跌的一種形態,操作中股價接近年線出現量能不能放大、走勢偏軟的跡象時應及時離場。

巴菲特說破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真的能讓中國股市成熟起來嗎?

均線夾層走勢純屬重要的股價弱市特徵,無論是單線夾層還是雙線夾層,都是股價缺少量能配合無力突破重要阻力區的體現。

而其中可怕的、殺傷力最大的是股價結束夾層走勢後往往會出現加速度下跌的跡象。

那麼在實戰中只有結合兩種不同的均線夾層走勢及時的做出離場決策,才可避免大的損失。

此外,短期均線走好只是短,長期均線走好是長。

在長期均線之上的每一次回調特殊參數均線處都是進場的時機,這種陰K線的出現都是做盤手調整股價乖離的手法。

當所有5、10、30、60、120、250均線走好的時候,意味著一個頂部即將形成。

當所有均線成空頭排列時又意味著一個底部的形成。

巴菲特說破中國股市:“去散戶化”真的能讓中國股市成熟起來嗎?

特殊參數的均線往往是股價支撐位也是阻力位,長期均線向下,短期均線向上,股價不能有效突破長期均線的壓制,股價將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下跌空間。

短期均線突破走勢平緩或上行的長期均線,並有效站穩於長期均線三天以上,意味著的一波大的;

第一次回調到特殊參數長期均線之上,或擊穿一至二日能立即再次返回此均線,將進一步確認向好的一面。

交易不是生活的全部

經常看到許多人踏入股票,整日埋頭在家,翻看各種書籍,翻閱各個論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研交易書。他們整日盯著盤面,看著盤面上花花綠綠的K線,盤後認真覆盤、總結,晚上繼續翻閱各個論壇、各個人士對行情的看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不愛打扮,不著衣裝,甚至頭髮有點亂,話語、興趣中除了談交易,就是交易,似乎交易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希望,他們也把交易當做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希望。他們雖然不斷被市場蹂躪,但仍然堅信自己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仍能在這裡取得成功,獲得輕鬆自由的人生。交易成為了他們擺脫貧困、無聊,獲得榮華富貴的希望,在這種希望之下,他們不會顧家人、親人、朋友的反對,不會顧妻子的黑臉,不會顧家庭的窘境,而一個人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交易世界。

曾幾何時,我也是這樣,當然比這個要輕一些,我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丟失了曾經的戀人,也曾兩年不敢回家,害怕鄰居親人、家人迥異的眼光。可是回頭看,那樣的生活真不值得,交易不是生活的全部,甚至遠不是。

常言: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還有什麼“天才出於勤奮” 等等鼓勵勤奮的格言。從小我們被洗腦,於是我們逐步慢慢相信,只要勤奮,就真的能成功,交易也一樣,自己勤奮努力了,成功是早晚的事情,於是交易就成為了自己的生活全部。

實際上想想,那都是鼓勵人的話,很多事情,並不是你勤奮就能成功,交易更是如此,交易更在於一種領悟,一種對規則的理解和遵守。在交易世界中,都是拿著自己的真金白銀在這裡玩,誰又不勤奮呢?誰的錢又是白撿的?

誠然,交易的成功離不開勤奮,但勤奮絕對不等於“將交易當做生活的全部”,一旦你把交易當做了生活的全部,相當於你和你自己的人生下了一個大賭,賭贏了,則金錢不再愁,但賭輸了,你的人生也就跟著黯淡無光,難以崛起,因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何況我們又知道交易成功的概率並不會高,不是僅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還需要其他許多因素,這和其他行業有所不同。

其實,交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金錢,獲得金錢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一種幸福的生活,但是幸福的生活包括很多種,你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或有一個賢惠的妻子,或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或者父母健在,或者有幾個鐵的朋友,和孩子做遊戲,和老婆依然戀愛如初,和朋友們海闊天空暢談,這都是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是多元化的,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如果你把交易當做了自己生活的全部,那麼一旦你的交易不成功(概率較高),那麼你將失去了一切幸福;但是如果你沒有把交易當做了自己生活的全部,那麼即使交易不成功,你還有家庭、朋友、孩子等幸福的生活,還有其他事業。

把交易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吧,甚至少部分,先當做一種樂趣,如同搓麻將、打橋牌一樣,這並不影響到你的努力,而且交易中的不少東西是在突然中領悟到的,和努力並不衝突。而且一旦交易不再是你的全部,你會頓然覺得交易沒有壓力,坦然自如,你便能等到把握大的機會,不再糾結於賺10個點是不是就落袋為安、先夠吃頓麵條。

人在苦難時得遇真情,實為不易,我遇到了我的戀人,我們相結婚姻,當陽光重新照進生活,我發現,原來交易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你不是屌絲,我也不是。當我有了兒子,看到兒子活蹦亂跳、調皮可愛,親切叫我爸爸,我有時會幸福的流淚。幸福生活並不是要靠交易獲得,我們很多時一開始就錯了,拼命把自己定義為生活的鬥士。

認為要如何如何才幸福,當我寄人籬下時,我覺得早日搬出去住就是幸福;當我欠一屁股債時,我覺得能按時還款就幸福;當我虧了錢時,我覺得還好本金在,就幸福;虧多了時,還好有份工,能填補一下,就幸福;當我沒賺錢,而看到別人虧錢時,就幸福;當我虧了錢,而看到別人虧的很慘時,就幸福,幸福是相對的。

揣緊拳頭時,好累啊,鬆開拳頭時,原來幸福一直存在,且就在你身邊。交易只是個遊戲,不是你生活全部,

交易又不僅是個遊戲,因為它是你生活一部分,你必須認真對待,就像你對待生活。別忘了要照顧生活。交易系統一定要和你的生活相適合,才能生生不息。


關注老柯公眾號,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

微信公眾號:老柯談股(ID:laoke08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