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在《蜘蛛俠:英雄遠征》中,“鋼鐵俠”託尼斯塔克通過神盾局弗瑞留給了小蜘蛛一個特別的禮物——

“伊迪絲”,其全名是“託尼增強現實和防禦系統 ”,顧名思義,它是一套由託尼設計打造而成的情報防護系統,再搭配“無人機群”的輔助,可以實現全球性的支援。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神秘客”貝克的危機中,“伊迪絲”所統攜的無人機群是最主要的戰力輸出,也是麻煩的製造者,給小蜘蛛和弗瑞等人帶來了相當大的麻煩,其龐大的數量以及完備的功能,讓我們又一次見識到了託尼科技的強大。

但細思之後,我們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惑,如此功能強大的“伊迪絲”無人機群為何沒有被應用於終局之戰中?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的突發性,以及託尼遠征泰坦的行為,或許讓其沒有機會召喚無人機群,而其他復仇者又沒有“伊迪絲”的使用權限,沒能出戰,完全在意料之中。然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雖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滅霸的穿越突襲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但終局之戰的戰場卻實打實的發生在地球之上,甚至還位於守備森嚴的“復仇者基地”,地面的裝備和防禦設施或許因為滅霸母艦的轟炸而毀於一旦,不過“伊迪絲”控制的無人機群則是儲備在斯塔克工業的近地環繞衛星之中,完全具有戰場支援的能力。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盤點分析一下,“伊迪絲”缺席終局之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戰場生存能力極弱

在《蜘蛛俠:英雄遠征》中首次亮相的伊迪絲無人機,從影片的諸多細節來看,它採用的是噴射式發動機,在微型方舟反應堆的支持下,可實現超遠距離的飛行,擁有很強的續航能力,這也是伊迪絲無人機能夠實現全球支援的重要依仗之一。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雖然無人機在機動支援範圍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它自身的防護卻不盡人意,在影片中,無論是飛行撞擊,還是遭受打擊,無人機很容易就會受到致命的損害,甚至是直接爆炸。這一點也不讓人覺得意外,從無人機的構造上,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除了

動力武器部件之外,無人機沒有搭載任何的防護護甲,僅僅只有普通的外殼。

(備註:刺殺弗瑞的無人機就被希爾特工一發RPG輕鬆搞定)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相比之下,在《遺落戰境》中同樣出現過的外星人無人機則完全不同了,採用的圓球狀的外形使得無人機可以擁有很好的

結構穩定性,還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削減受到攻擊的強度,同時全身還搭載了強橫的裝甲,除了少數兩個薄弱點之外,該無人機幾乎可以免疫一切常規武器的攻擊。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若是能夠將《遺落戰境》中的無人機帶入到終局之戰中,那麼無疑會是非常大的助力,但若是伊迪絲所控制的無人機群,在大規模的戰場中能起到的作用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以《蜘蛛俠:英雄遠征》中的表現來看,如此脆弱的

防護能力,在正面戰場是難以生存的,即使數量上有一定的優勢,但相比於雙方的大軍,就又有點捉襟見肘了。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而且伊迪絲無人機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弱點,那就是無法像馬克戰甲一樣在強電流的衝擊下保持系統穩定運行,在影片中,小蜘蛛就是利用蛛網的電流脈衝擾亂了神秘客的全息投影成像。而滅霸在《復仇者聯盟4》中所展現出的科技水平顯然不會比託尼的斯塔克工業要差,就連量子穿越技術也是很輕鬆的就破解了。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所以,就如同遊戲裡我們常說的一句話:“站得住才會輸出”。防禦力不足的伊迪絲無人機想要在混亂的終局之戰中發揮出一定的作用是很難的,這一點我想託尼本人也是非常的清楚的。

無人機群的戰鬥方式難以和有生力量配合

正如開篇所闡述的,伊迪絲是基於託尼早期的

“全球防護系統”為設計理念的而打造出的一套情報收集和防禦系統,雖然具有一定的殺傷力,但顯然並不屬於進攻類的裝備,更多的還是側重於“全球防禦”,一種被動的及時防禦手段。

從影片《蜘蛛俠:英雄遠征》的相關細節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羅列出無人機所搭配的全部武力配置:

1、基礎武器——機槍掃射

機槍掃射可以說是無人機最常規,且使用最多的一種攻擊方式,在無人機的兩側,各搭載了三柄速射機槍,雖口徑不明,但從彈道射擊破甲效果來看,應該殺傷性不強,可能最多也就在5.56mm以下。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在廢棄大樓中,蜘蛛俠被機槍正面命中,但明顯沒有貫穿傷;並且博物館的大門以及損毀的廢棄汽車都可輕鬆抵擋住無人機的子彈都何以驗證這一點。要知道常規的5.56毫米口徑步槍子彈可以很輕鬆的擊穿常規汽車鈑金。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不僅如此,無人機瞬間爆發出的射速可是相當的驚人,採用的是“加特林式”多槍管旋轉

射擊,那麼其必然會擁有這類槍械的通病:一是射擊精度堪憂;二是載彈量和槍管過熱的限制,無法長時間維持射擊模式。在《敢死隊3》中更是被稱作為“分鐘槍”,意思是最多能夠強硬兩分鐘。

2、常規武器——火焰噴射、激光鐳射

除了基礎武器之外,在無人機上,託尼還沿用了馬克7曾經的激光鐳射模塊,以此來增加無人機的破防能力,但鐳射強度顯然並沒有在《鋼鐵俠2》中那般爆發強大,一定程度的削減了瞬時的功率,來增加持續輸出的時間,從《蜘蛛俠:英雄遠征》中無法迅速切割掉博物館大門就可以得以驗證。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並且在部分的無人機上,還配備了火焰噴射的能力,只不過這個功能的噴射效率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基本上比常規的軍用火焰噴射槍還要弱,有效的噴射距離大致只有10米左右。類似於這樣的武器在《美國隊長1》中九頭蛇曾經配備過,用來封鎖美隊的路線。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總的看來,這兩項配置更多的還是偏向於輔助功能,實戰意義不大。

3、衍生武器——超頻衝擊波

超頻超級波是一種利用超高頻率聲音形成的一種聲浪波,利用空氣共振從而摧毀目標的內部結構,不過在影片中,伊迪絲無人機搭載的這種衝擊波似乎破壞力並不強,小蜘蛛硬生生的接了兩下,都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傷害,而被擊中的報廢車輛也同樣沒有任何的直觀損害,只是具有很強的擊退效果,有點類似於遊戲中的“抗拒光環”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而且這種技術早在2008年的《無敵浩克》中同樣有被使用過,羅斯將軍就曾調用了兩臺這樣的裝置對浩克發動了攻擊。不過對於蜘蛛俠和浩克這樣的“強化類”英雄,效果顯然並不理想,而且由於攻擊範圍廣泛,難以做到精準的打擊。

(備註:《復仇者聯盟1》中就曾明確表露過,奇瑞塔人的部隊護甲明顯偏高,甚至是高配版的馬克戰甲也難以破防,更不用提伊迪絲的無人機群了)

從伊迪絲無人機以上所提及的所有能力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除了基礎武器——機槍掃射之外,大多的技能都屬於範圍性攻擊,單個一兩個無人機,或許控制起來還不難,但如果是要大批量的參與戰場戰鬥,很難保證不傷及無辜,而且其飛行軌跡單一,戰鬥方式偏向於貼身“近戰“,很難和有生力量形成有效的配合。

低下的“敵我識別”能力

對於託尼來說,最具代表性的標誌除了馬克戰甲之外,當然要屬類似於“賈維斯”或是“星期五”這樣的高等人工智能了,但讓人很詫異的是,在“伊迪絲”的系統中,並未搭載任何同等級別的“人工智能”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這主要得和託尼之前的經歷有關,在《復仇者聯盟2》中,託尼為了構建“全球防護系統”,忽悠了班納博士幫助其打造出了新一代的超級人工智能——奧創,和其他很多人工智能科幻片一樣,由於機制和限制上的不成熟,導致了“奧創”對保護世界產生了錯誤的理解,因此而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在之後託尼又嘗試了新人工智能的優化,製造出了“幻視”,雖然這一次沒有違背託尼的初衷,但顯然幻視擁有了自我的意識,毅然成為了一種另類的生命,甚至還產生了感情,在《美國隊長3:內戰》之後更是和託尼斷開了聯繫。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兩次人工智能的嘗試“失敗”實際上讓託尼內心已經產生了猶豫和害怕,他擔心隨著時間的遷移,人工智能會否會給世界帶來不穩定的影響,因此在“伊迪絲”的打造過程中,託尼是刻意了削減了其系統的智能化程度,這就導致了“伊迪絲”沒有任何的思維判斷能力,只能簡單的執行權限擁有者的命令。

在《蜘蛛俠:英雄遠征》中,初次使用“伊迪絲”的小蜘蛛就因為指令的不明確,差點直接KO了自己的同學,加潛在“情敵“。試想,如果伊迪絲的無人機群被應用於《復仇者聯盟4》的終局之戰中,託尼該如何去下達指令呢?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要知道奇異博士所召集而來的“正義大軍”可是涵蓋了許多方的力量,有魔法學徒、有瓦坎達部隊、也有阿斯加德的軍士、還有星際掠奪者等等,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託尼未曾認識的人,而且在數量上還遠超託尼的無人機數量。

在沒有有效的“敵我識別”能力支撐下,託尼很難保證“伊迪絲”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誤傷。

滅霸大軍的實力碾壓

當然不過多的考慮上述問題,“伊迪絲”依然存在參戰的可能性的,但參戰了並不代表一定能夠有所建樹。《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所要面對的敵人可是稱霸宇宙多年的滅霸大軍,其科技水平軍隊素質數量

遠不是復仇者正義一方可以比擬的。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斯特蘭奇費盡精力,召集而來的聯軍,實際上在數量和實力上仍然還是不及滅霸大軍的,從他復活後見到法師王說的第一句話就可以看出,而且在之後的戰鬥中也有所體現,要是託尼的響指哪怕再慢一秒,火箭浣熊恐怕就葬身在奇瑞塔人的飛行巨獸之口了。

而且在《銀河護衛隊1》中山達爾星艦隊

的實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無論是艦船數量,還是戰鬥能力,都顯然在伊迪絲的無人機之上,並且也都是飛行器,但在滅霸大軍的面前,完全不值一提,甚至沒有任何的相關戰鬥鏡頭,僅僅通過索爾的描述就一帶而過。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可見滅霸大軍在“制空權”上壟斷程度,而且當時滅霸的母艦還強勢的懸停在復聯基地的上空,具有很高的威懾能力,且不說滅霸母艦是否擁有

通信干擾的能力,但其防空打擊能力無疑是非常強悍的,驚奇隊長從外太空飛行而來,在相距很遠的時候,就已經被滅霸母艦發現,並且火力全開實施攔截。若是換成託尼的無人機群,我想恐怕還沒有進入大氣層,就早已被滅霸母艦消滅的乾乾淨淨。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託尼的考慮

正如上文所述,“伊迪絲”的打造是一種多次嘗試之後的“妥協”,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鬥武器,而是一種情報的收集和處理的防禦系統,摒棄了類似於會產生“奧創危機”人工智能風險,規避了人們對於“鋼鐵俠軍團”的輿論干涉,採用了一種更加貼近於現實科技的無人機技術。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畢竟無論影片內外,類似於無人機的應用,早已非常的成熟,既不會給受保護的人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又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再通過衛星和通信上的協助,實現全球的支援。而且,託尼早已預知了自己的犧牲,“伊迪絲”實際上就是託尼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禮物。

當自己最強形態的馬克85戰甲,以及復仇者們都無法解決的危機時,顯然“伊迪絲”和無人機群也無能為力,與其讓它們成為“炮灰”,不如留下它們,以備勝利之後,能夠幫助小蜘蛛發揮出更大的功用。

(備註:這一點在斯特蘭奇的勝利預測中早已明示,既然斯特蘭奇沒有讓自己召喚無人機群,很顯然無人機群在終局之戰中根本無關緊要)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但“伊迪絲”和無人機群對於小蜘蛛和戰後的地球來說,卻是很重要的。雖然“伊迪絲”並不是託尼專門為小蜘蛛打造的,但在託尼一生的選擇中,唯一沒有糾結和質疑的就是選擇小蜘蛛成為自己的守護職責的“接班人”,他堅信,“伊迪絲”可以在小蜘蛛的手中發揮出原本預期的最大功用。

因此託尼對於“伊迪絲”和無人機群的處置也是有一定的“私心”考慮的。

最後,還有一個更為直觀的因素那就是,自己身穿的馬克85型戰甲已經是託尼最強大的裝備了,無論是哪方面屬性都遠遠高於“伊迪絲”,若是仍然不足以挽回局面,也根本無需召喚一個相比起來戰鬥效率並不高的“伊迪絲”或是無人機群了。

漫威解讀:《蜘蛛俠2》中的“伊迪絲”為何沒有參與終局之戰?

文:雨打屁屁癢

圖:源自於網絡(侵權請聯刪)

均屬原創、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