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在《蜘蛛侠:英雄远征》中,“钢铁侠”托尼斯塔克通过神盾局弗瑞留给了小蜘蛛一个特别的礼物——

“伊迪丝”,其全名是“托尼增强现实和防御系统 ”,顾名思义,它是一套由托尼设计打造而成的情报防护系统,再搭配“无人机群”的辅助,可以实现全球性的支援。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神秘客”贝克的危机中,“伊迪丝”所统携的无人机群是最主要的战力输出,也是麻烦的制造者,给小蜘蛛和弗瑞等人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其庞大的数量以及完备的功能,让我们又一次见识到了托尼科技的强大。

但细思之后,我们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如此功能强大的“伊迪丝”无人机群为何没有被应用于终局之战中?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的突发性,以及托尼远征泰坦的行为,或许让其没有机会召唤无人机群,而其他复仇者又没有“伊迪丝”的使用权限,没能出战,完全在意料之中。然而《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虽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灭霸的穿越突袭完全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但终局之战的战场却实打实的发生在地球之上,甚至还位于守备森严的“复仇者基地”,地面的装备和防御设施或许因为灭霸母舰的轰炸而毁于一旦,不过“伊迪丝”控制的无人机群则是储备在斯塔克工业的近地环绕卫星之中,完全具有战场支援的能力。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分析一下,“伊迪丝”缺席终局之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战场生存能力极弱

在《蜘蛛侠:英雄远征》中首次亮相的伊迪丝无人机,从影片的诸多细节来看,它采用的是喷射式发动机,在微型方舟反应堆的支持下,可实现超远距离的飞行,拥有很强的续航能力,这也是伊迪丝无人机能够实现全球支援的重要依仗之一。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虽然无人机在机动支援范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它自身的防护却不尽人意,在影片中,无论是飞行撞击,还是遭受打击,无人机很容易就会受到致命的损害,甚至是直接爆炸。这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意外,从无人机的构造上,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除了

动力武器部件之外,无人机没有搭载任何的防护护甲,仅仅只有普通的外壳。

(备注:刺杀弗瑞的无人机就被希尔特工一发RPG轻松搞定)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相比之下,在《遗落战境》中同样出现过的外星人无人机则完全不同了,采用的圆球状的外形使得无人机可以拥有很好的

结构稳定性,还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削减受到攻击的强度,同时全身还搭载了强横的装甲,除了少数两个薄弱点之外,该无人机几乎可以免疫一切常规武器的攻击。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若是能够将《遗落战境》中的无人机带入到终局之战中,那么无疑会是非常大的助力,但若是伊迪丝所控制的无人机群,在大规模的战场中能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以《蜘蛛侠:英雄远征》中的表现来看,如此脆弱的

防护能力,在正面战场是难以生存的,即使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相比于双方的大军,就又有点捉襟见肘了。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而且伊迪丝无人机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那就是无法像马克战甲一样在强电流的冲击下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在影片中,小蜘蛛就是利用蛛网的电流脉冲扰乱了神秘客的全息投影成像。而灭霸在《复仇者联盟4》中所展现出的科技水平显然不会比托尼的斯塔克工业要差,就连量子穿越技术也是很轻松的就破解了。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所以,就如同游戏里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站得住才会输出”。防御力不足的伊迪丝无人机想要在混乱的终局之战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是很难的,这一点我想托尼本人也是非常的清楚的。

无人机群的战斗方式难以和有生力量配合

正如开篇所阐述的,伊迪丝是基于托尼早期的

“全球防护系统”为设计理念的而打造出的一套情报收集和防御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但显然并不属于进攻类的装备,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全球防御”,一种被动的及时防御手段。

从影片《蜘蛛侠:英雄远征》的相关细节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罗列出无人机所搭配的全部武力配置:

1、基础武器——机枪扫射

机枪扫射可以说是无人机最常规,且使用最多的一种攻击方式,在无人机的两侧,各搭载了三柄速射机枪,虽口径不明,但从弹道射击破甲效果来看,应该杀伤性不强,可能最多也就在5.56mm以下。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在废弃大楼中,蜘蛛侠被机枪正面命中,但明显没有贯穿伤;并且博物馆的大门以及损毁的废弃汽车都可轻松抵挡住无人机的子弹都何以验证这一点。要知道常规的5.56毫米口径步枪子弹可以很轻松的击穿常规汽车钣金。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不仅如此,无人机瞬间爆发出的射速可是相当的惊人,采用的是“加特林式”多枪管旋转

射击,那么其必然会拥有这类枪械的通病:一是射击精度堪忧;二是载弹量和枪管过热的限制,无法长时间维持射击模式。在《敢死队3》中更是被称作为“分钟枪”,意思是最多能够强硬两分钟。

2、常规武器——火焰喷射、激光镭射

除了基础武器之外,在无人机上,托尼还沿用了马克7曾经的激光镭射模块,以此来增加无人机的破防能力,但镭射强度显然并没有在《钢铁侠2》中那般爆发强大,一定程度的削减了瞬时的功率,来增加持续输出的时间,从《蜘蛛侠:英雄远征》中无法迅速切割掉博物馆大门就可以得以验证。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并且在部分的无人机上,还配备了火焰喷射的能力,只不过这个功能的喷射效率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基本上比常规的军用火焰喷射枪还要弱,有效的喷射距离大致只有10米左右。类似于这样的武器在《美国队长1》中九头蛇曾经配备过,用来封锁美队的路线。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总的看来,这两项配置更多的还是偏向于辅助功能,实战意义不大。

3、衍生武器——超频冲击波

超频超级波是一种利用超高频率声音形成的一种声浪波,利用空气共振从而摧毁目标的内部结构,不过在影片中,伊迪丝无人机搭载的这种冲击波似乎破坏力并不强,小蜘蛛硬生生的接了两下,都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而被击中的报废车辆也同样没有任何的直观损害,只是具有很强的击退效果,有点类似于游戏中的“抗拒光环”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而且这种技术早在2008年的《无敌浩克》中同样有被使用过,罗斯将军就曾调用了两台这样的装置对浩克发动了攻击。不过对于蜘蛛侠和浩克这样的“强化类”英雄,效果显然并不理想,而且由于攻击范围广泛,难以做到精准的打击。

(备注:《复仇者联盟1》中就曾明确表露过,奇瑞塔人的部队护甲明显偏高,甚至是高配版的马克战甲也难以破防,更不用提伊迪丝的无人机群了)

从伊迪丝无人机以上所提及的所有能力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基础武器——机枪扫射之外,大多的技能都属于范围性攻击,单个一两个无人机,或许控制起来还不难,但如果是要大批量的参与战场战斗,很难保证不伤及无辜,而且其飞行轨迹单一,战斗方式偏向于贴身“近战“,很难和有生力量形成有效的配合。

低下的“敌我识别”能力

对于托尼来说,最具代表性的标志除了马克战甲之外,当然要属类似于“贾维斯”或是“星期五”这样的高等人工智能了,但让人很诧异的是,在“伊迪丝”的系统中,并未搭载任何同等级别的“人工智能”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这主要得和托尼之前的经历有关,在《复仇者联盟2》中,托尼为了构建“全球防护系统”,忽悠了班纳博士帮助其打造出了新一代的超级人工智能——奥创,和其他很多人工智能科幻片一样,由于机制和限制上的不成熟,导致了“奥创”对保护世界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因此而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在之后托尼又尝试了新人工智能的优化,制造出了“幻视”,虽然这一次没有违背托尼的初衷,但显然幻视拥有了自我的意识,毅然成为了一种另类的生命,甚至还产生了感情,在《美国队长3:内战》之后更是和托尼断开了联系。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两次人工智能的尝试“失败”实际上让托尼内心已经产生了犹豫和害怕,他担心随着时间的迁移,人工智能会否会给世界带来不稳定的影响,因此在“伊迪丝”的打造过程中,托尼是刻意了削减了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这就导致了“伊迪丝”没有任何的思维判断能力,只能简单的执行权限拥有者的命令。

在《蜘蛛侠:英雄远征》中,初次使用“伊迪丝”的小蜘蛛就因为指令的不明确,差点直接KO了自己的同学,加潜在“情敌“。试想,如果伊迪丝的无人机群被应用于《复仇者联盟4》的终局之战中,托尼该如何去下达指令呢?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要知道奇异博士所召集而来的“正义大军”可是涵盖了许多方的力量,有魔法学徒、有瓦坎达部队、也有阿斯加德的军士、还有星际掠夺者等等,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托尼未曾认识的人,而且在数量上还远超托尼的无人机数量。

在没有有效的“敌我识别”能力支撑下,托尼很难保证“伊迪丝”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伤。

灭霸大军的实力碾压

当然不过多的考虑上述问题,“伊迪丝”依然存在参战的可能性的,但参战了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有所建树。《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所要面对的敌人可是称霸宇宙多年的灭霸大军,其科技水平军队素质数量

远不是复仇者正义一方可以比拟的。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斯特兰奇费尽精力,召集而来的联军,实际上在数量和实力上仍然还是不及灭霸大军的,从他复活后见到法师王说的第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而且在之后的战斗中也有所体现,要是托尼的响指哪怕再慢一秒,火箭浣熊恐怕就葬身在奇瑞塔人的飞行巨兽之口了。

而且在《银河护卫队1》中山达尔星舰队

的实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无论是舰船数量,还是战斗能力,都显然在伊迪丝的无人机之上,并且也都是飞行器,但在灭霸大军的面前,完全不值一提,甚至没有任何的相关战斗镜头,仅仅通过索尔的描述就一带而过。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可见灭霸大军在“制空权”上垄断程度,而且当时灭霸的母舰还强势的悬停在复联基地的上空,具有很高的威慑能力,且不说灭霸母舰是否拥有

通信干扰的能力,但其防空打击能力无疑是非常强悍的,惊奇队长从外太空飞行而来,在相距很远的时候,就已经被灭霸母舰发现,并且火力全开实施拦截。若是换成托尼的无人机群,我想恐怕还没有进入大气层,就早已被灭霸母舰消灭的干干净净。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托尼的考虑

正如上文所述,“伊迪丝”的打造是一种多次尝试之后的“妥协”,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斗武器,而是一种情报的收集和处理的防御系统,摒弃了类似于会产生“奥创危机”人工智能风险,规避了人们对于“钢铁侠军团”的舆论干涉,采用了一种更加贴近于现实科技的无人机技术。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毕竟无论影片内外,类似于无人机的应用,早已非常的成熟,既不会给受保护的人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又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再通过卫星和通信上的协助,实现全球的支援。而且,托尼早已预知了自己的牺牲,“伊迪丝”实际上就是托尼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

当自己最强形态的马克85战甲,以及复仇者们都无法解决的危机时,显然“伊迪丝”和无人机群也无能为力,与其让它们成为“炮灰”,不如留下它们,以备胜利之后,能够帮助小蜘蛛发挥出更大的功用。

(备注:这一点在斯特兰奇的胜利预测中早已明示,既然斯特兰奇没有让自己召唤无人机群,很显然无人机群在终局之战中根本无关紧要)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但“伊迪丝”和无人机群对于小蜘蛛和战后的地球来说,却是很重要的。虽然“伊迪丝”并不是托尼专门为小蜘蛛打造的,但在托尼一生的选择中,唯一没有纠结和质疑的就是选择小蜘蛛成为自己的守护职责的“接班人”,他坚信,“伊迪丝”可以在小蜘蛛的手中发挥出原本预期的最大功用。

因此托尼对于“伊迪丝”和无人机群的处置也是有一定的“私心”考虑的。

最后,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因素那就是,自己身穿的马克85型战甲已经是托尼最强大的装备了,无论是哪方面属性都远远高于“伊迪丝”,若是仍然不足以挽回局面,也根本无需召唤一个相比起来战斗效率并不高的“伊迪丝”或是无人机群了。

漫威解读:《蜘蛛侠2》中的“伊迪丝”为何没有参与终局之战?

文:雨打屁屁痒

图:源自于网络(侵权请联删)

均属原创、抄袭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