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很多家長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陪讀,這樣做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

媒體人劉哥


說什麼自理能力不強,依賴心理等等的,都是沒體會過現在孩子壓力的人!我表姐的女兒今年高三,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11點半才放學。她媽媽也是在學校旁邊租了房子,不為別的,孩子能多睡半小時。這對於一個高三的孩子,有多珍貴就不用說了。有些人可能會說住校不是更好?高中的孩子學習生活習慣養成很重要,如果宿舍的孩子都自律,那可能她的習慣會養好,但誰又能知道別人家孩子什麼樣呢?別說你家孩子教育得好,聽說過“跟著好人學好人……”這句俗話嗎?如果條件允許,租個房子陪孩子也挺好,給她做點有營養的飯菜,畢竟讀書傷腦子也傷體力。自家孩子自家疼,管它別人說什麼?


馬瑞敏


我覺得只要孩子需要,適合孩子,就OK,不必深究其他。

身邊有很多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的家長,陪讀的初衷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因為孩子需要寄宿,宿舍內孩子們生活習慣,作息習慣和性格各有不同,做到統一步調很難,孩子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適應。有些孩子無法適應這種宿舍集體生活,想走讀。為了節約時間成本,家長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第二,孩子走讀狀態,學校離家太遠,為了讓孩子早上多睡一小會,家長選擇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第三,孩子在學校的伙食質量一般,孩子學習過於緊張也無暇照顧好自己,為了保證孩子們衣食無憂,家長們就近租房以做好孩子的後勤保障。

第四,創造家-學校之間的相對單純環境,儘量降低周圍環境對孩子學習的不良影響。

中國的初高中不同於國外模式:學習任務量大,作業多,競爭異常激烈。如果想在學習上出人頭地,幾乎要做到爭分奪秒。我有一個朋友,孩子讀高中的時候,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挑燈夜戰到午夜後,為了讓孩子早上能多出10分鐘的睡眠時間,舉家搬到學校附近陪讀。

陪讀對孩子好不好?當然我們可以說出一大堆道理來說明陪讀的弊端,比如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不利於培養孩子對外界環境的免疫力等等。我倒覺得沒有這麼嚴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於成長過程中點點滴滴習慣的養成和孩子長大後的適時放手。初高中孩子,還不滿18歲,學習競爭壓力又那麼大,父母陪讀的初衷不是要全權包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主要是以一個監護者的角色從後勤保障上來幫助孩子緩解一下這種壓力,這種行為不必過度解讀。

以上,供參考。


思並快樂著


我覺得好處非常多,如果是我,我也會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陪讀。

先說下我的親身經歷:

我第一年參加高考時一直住校,結果以失利而告終,連個專科線都沒過。第二年復讀再戰高考,選擇復讀學校的時候,唯一要求就是不住校,最後超過一本分數線。我的經驗就是,一定要住家裡,不要住校。

在學校住宿,睡的時間再長,不解乏;在家睡,哪怕是睡一分鐘,也有一分鐘的作用。

住校最大的問題就是睡眠質量和睡眠規律性難以保證。

第一,睡眠質量問題。我復讀那一年,很明顯的情況就是,上課時間,整天抬著頭認真聽講的就我們幾個走讀的,其他住校的一上課趴倒一大片,一看就是睡眠不足。人在休息的時候,往往都有個心理舒適區,住在家裡是最放鬆的時候,也是睡眠質量最好的時候。一晚上睡眠再加一個午休,就可以充分保證元氣滿滿的一天充實不瞌睡。但是在學校住宿,睡眠質量真的不高,就算你比家裡睡的時間還長,也僅僅是睡得時間長,一點也不解乏。所以你可以到住宿制學校看看,上課趴倒的基本都是住校生,走讀的基本都是抬著頭。

尤其是正在拼命學習的中學生,正是大量需要時間精力的時候,高質量的睡眠實在是太重要了。因此,高質量的睡眠能保證孩子上課集中精神,在其它孩子頭腦發昏的時候,他依然能夠聚精會神,這不就是家長能夠給孩子提供的最有力的後勤保障麼!

第二個,睡眠時間不規律。住校的學生,一個屋子6-8人,我們住過校的都知道,熄了燈,並不意味著真正睡覺。來回走動洗洗涮涮的,聊天打電話的,誰再挑起個話頭,那就一聊到後半夜。可能今天是十點半睡,明晚十二點睡,再加上本身住校的睡眠質量就不高,非常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

學習這項工作,本身拼的就是腦力和精神狀態,你再休息不好,拿什麼來跟人家拼?

在學校集體生活,沒法按自己的計劃有規律的學習生活。

其實中學學習最重要的是制定學習計劃後,形成規律性的學習生活,將整個人的學習生活狀態規律化、有序化。但是集體生活的弊端就是你不得不遷就其他人的作息規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復讀的那一年,時間計劃的非常好,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背書半個小時,中午午休前半個小時背書,晚上睡覺前半個小時背書,十點半準時入睡,由於時間很規律,基本躺下就睡著。一年時間,每天都如此,也不累,也不用熬夜,但是效果非常好。

在學校住就不行了,第一,很難實現晚上十點半準時入睡,就算你十點半去睡了,也基本睡不著,你一句他一句,沒法睡;第二,集體生活,總有些這事那事,需要你去參與,這就很牽扯精力,難以保證按時按點按計劃學習。

住校後,就沒人監督了,一旦缺少監督,全靠自覺,人就會產生惰性,很難完全維持規律性的學習生活。

監督,不論學生是否願意,都是需要的。這不是監視,而是一種陪伴,是一種家長願意同甘共苦的表態。

我復讀那一年,每天晚上背書學習的時候,母親都會陪在我的身邊,其實她也就小學文化,也不懂我學的內容。但是母親就是坐在我的旁邊,陪著我學習。她說,學習太苦了,你一個人學習太孤獨。所以,一到晚上,她就坐在我的屋子裡,或是納鞋底,或是織毛衣,總之也不閒著,陪著我學習,每天都是如此。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的腦海中始終都留存著母親納著鞋底陪我讀書的場景,很溫馨。

父母的監督,很多時候會讓孩子按照制定的計劃堅持下去,如果是初中的孩子,父母可以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每天陪伴學習,並檢查學習情況。這種督促一定是有用的,可以極大的督促學生完成自己的任務。

飲食保障,是學生最重要的能量支持。

在學校住宿的話,都是吃食堂,我們都知道,食堂做的再好吃,也就那樣,而中學生此時正是從事大量腦力勞動的時候,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都需要營養補充。學生哪有什麼營養概念,什麼好吃吃什麼,什麼好喝喝什麼,毫無顧忌,也沒有什麼搭配概念。所以需要家長來做好後勤保障,給學生提供營養豐富的三餐。這其實也是為人父母的最基本工作。

看看現在的中招、高招淘汰率,家長要是不想出結果後撓頭糾結,不想掏高價上學,不想糾結於民辦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那就不要將孩子丟在學校放任不管,好好陪著孩子學習,我相信這段陪讀的日子一定是他永生難忘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