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丧又耐心的人,正在让公司离不开他们

有位经济学家名叫托马斯·索维尔,他写过一本书叫《美国种族简史》。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数字,说的是如果把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定为100美元的话,在美国不同种族的收入中,印第安人是60美元,黑人是62美元,中国人是112美元,波兰人是115美元,日本人是132美元,而犹太人大大超过了本国人达到了172美元。

索维尔提到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犹太人特别喜欢学习,很重视教育投资。因为历史上的犹太人经常遭受到迫害,流离失所。投资土地风险太高,重型的资产、货物不容易流动,真正能走到哪里跟到哪里的,只有头脑中的知识。

那些不丧又耐心的人,正在让公司离不开他们

索维尔书中还说到,在纽约求生存的人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坚持组织或参加自己领域的沙龙及讲座。

最近随着一些职场数据的发布和社会“薪尽自然凉”、“我太南了”等丧气满满职场新语录夹杂在一起火起来的一个词,叫「职业倦怠」,正在席卷全球。“不想上班又必须上班”,这大概是当今职场年轻人的最大难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身心疲惫,选择了频繁跳槽,希望找到一份能平衡自我的工作。

那些不丧又耐心的人,正在让公司离不开他们

但是绝大多数人们都没有明白,正是他们的不耐心在侵蚀自己的前途和“钱”途。

近期,某职业社交网站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出现了随代递减的趋势,95后只有短短7个月。但在现实社会里做得好的人呢?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在一个领域做得久的人,而且他们都有一个特点,耐心且进取。

很多人会说,需要选定一个喜欢的方向才能深耕,因为自己认可才能长久。这让我想起一个留英的女生,回国后去了一个冷门行业做质检员。最开始的日常工作就是做加盟商的质量检查,给领导汇报的数据分析。这个质检员的工资不高,且在外人看来,留学背景、金融专业的她随时可以跳去任何一家更优秀的公司。但是在她看来,她非常满意自己的工作,因为每天的工作时间里她都能盈余两个小时出来学习数据分析再用到她要做的汇报里,个人习得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在这家公司的业务提高。

这个女生分享说,这种感觉很美妙,但绝对、不是短期可以达到的。她用了两年时间,做到领导的PPT要求只给她做。她自己也是把每次汇报的内容不断优化,负责的质检工作指标也在一直被刷新。到了后来负责项目,带领团队,到公司壮大开设分公司,上级希望她从深圳去上海带新团队。

那些不丧又耐心的人,正在让公司离不开他们

当她提出,她不想离开深圳的时候,公司竟然开出了岗位任挑,可以工作日在上海就可以,公司也会承担在上海的住宿和每周来回的机票费用。因为这个行业的质检规则,这个领域的加盟商资源,已经都绑定在她身上了,她如果不去就没人能做了,这是花多少钱和招聘精力都换不来的。现状是,这位女生哪里都可以去,是公司离不开她。

所以,迷茫、艰难与无助都不是靠换一份工作就能解决的。最重要的方式是自强,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简单地说就是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在某一个领域拥有自己不可被替代的能力,依赖你的公司和组织就再也离不开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