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是否已成為民營企業家成長的“熱帶雨林”?

繼首場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議後,4月22日上午,在山東省青島市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壯大民營經濟攻勢推進情況質詢會議正式開場。

市委副書記王魯明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對攻勢一年來的推進情況進行質詢,督促推動攻勢更加高效有序開展。王魯明指出,中央、省委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市委按照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發起壯大民營經濟攻勢,一年來成效顯著,成果豐碩,全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大的氛圍已經形成,民營企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青島是否已成為民營企業家成長的“熱帶雨林”?

距離2019年青島15個攻勢答辯會的召開,已經過去了一年。去年的四月,青島以“搞活一座城”為目標,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高質量發展戰役,“15個攻勢”背後,是青島聚焦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對城市發展路徑的高度凝練。

在一場場激發城市活力的戰役中,“民營經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山頭”。一年已過,青島在發展民營經濟的戰場上,“戰果”如何?

令人振奮的成績單

“我們把‘壯大民營經濟發展攻勢’戰果一統計,真是感覺很振奮。”4月10日上午,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在做客《行風在線》時這樣總結了青島民營經濟的發展成果。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想要盤活城市經濟,帶動人才引進,保障就業穩定,拓寬稅收來源,種種發展意向均指向了一條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如何驗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否具有良好的現狀和樂觀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上要看這個區域的民營經濟生態是否充滿活力。

2019年7月30日,青島出臺《青島市壯大民營經濟攻勢作戰方案(2019—2022年)》,力爭經過四年攻堅,壯大民營經濟攻勢取得突破性進展,民營經濟發展的“頭狼方陣”“群狼之勢”和“萬馬奔騰”局面基本形成,民營經濟在生產總值、稅收、就業、投資等方面的佔比和貢獻度顯著提升。

不僅如此,青島給自己定下了四年之約:到2022年,爭取全市民營企業總量突破83萬戶,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佔比達到60%,民營經濟新增吸納就業佔比達到80%。

顯然,方案出臺後,數據是展現青島在過去的一年裡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最好證明,甚至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很多方面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城市發展的中流砥柱。

據統計,2019年青島市新登記民營經濟市場主體315366戶,佔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99.16%;去年一年,全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60.96萬人,佔全市新增就業人口81.81%;貢獻稅收佔比達64.2%,進出口佔全市總量的59.6%;全社會52.5%的投資來自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全市民間投資在建項目3504個,同比增加925個,完成投資增長20.9%,增速比去年提高13.8%,高於全國水平16.2個百分點;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3532.5億元,佔同期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59.6%,同比增長21.5%,比青島市整體增幅高10.1個百分點。

打破外界對於山東“國企唱主調”的固有印象,如今,民營經濟作為拉動青島經濟增長,保障經濟社會秩序穩定的支柱,也足以印證青島落實“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攻勢中“讓企業家在攻勢中當主角”的決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攻勢正逐漸讓青島成為民營、中小企業成長髮展沃土的政策引領。

政企攜手,共克時艱

一個城市想要成為民營企業創新的沃土,離不開政策、資金、產業、人才等要素的支撐。

早在去年年初,在青島進行第一輪機構改革中,青島市委審議通過《關於青島市市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中便出現了“民營經濟發展局”的名字。這在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開創了先例,也足以見得青島對於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為助力民營經濟獲得最寬限度的發展,青島民營經濟發展局將自己視為“店小二”,不斷深化流程再造,在主動發揮民營經濟發展綜合協調、發展促進、服務保障、“雙招雙引”、民營企業黨建等職責上積極與企業溝通,正逐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去年,青島掀起“學深圳、趕深圳”的熱潮,在對標深圳的路上,不管是量還是質,民營經濟是青島與其差距最大的一環。當“雙招雙引”成為青島經濟主戰場,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代表青島向企業家敞開懷抱,“今天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

借勢國家戰略,對標深圳,青島的“雙灣計劃”應運而生。按照“放大座標找不足、提高標準找差距”的要求,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以“雙灣計劃”為壯大民營經濟攻勢的作戰平臺,在思想、營商環境和資源上對接深圳,借深圳的創新優勢和民營經濟發展的經驗、資源,助力青島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放眼全國,在內有轉型壓力、外有中美貿易摩擦的嚴峻形勢下,2019年青島民營經濟發展都無疑是強勁的。用優質的產業項目和營商環境進行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用開放的政策為民營企業更便捷的發展開路,顯然,青島的政企在“壯大民營經濟發展攻勢”上已經擰成一股繩,攜手獲得互惠共贏。

去年大幅向好的走勢也讓民營經濟在今年年初疫情影響下穩定了風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為幫助民營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因為疫情產生的負面影響,青島及時出臺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重點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後疫情時代,青島的民營經濟逐漸重新恢復活,去年的強勁發展也獲得了有機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將“措施”落到實處,政策上,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搭建了青島惠企助企“18+N”政策體系;經濟上,研究出臺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總規模30億元的防疫物資生產專項應急貸款和中小企業轉貸款;房租減免上,搭建“青島好房東”平臺,引導各類載體為中小企業減免房租……在幫助企業減小疫情衝擊,維繫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上,青島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工業互聯網框架下的民營經濟

區域優勢為企業提供成長的沃土,企業也勢必在發展中輻射該區域,形成相關產業配套集聚,因此形成活力、創新的產業生態。

再來看一組數據。據統計,2019年青島全年累計引進民營500強企業投資項目44個、“四新”企業項目648個、獨角獸投資項目6個,包括華訊方舟東北亞總部、萬洋集團百億級眾創城、比亞迪新能源共享汽車、深圳翰德金融科技谷暨北方總部基地、深圳前海創投孵化器、青島科技裝備產業園等一批優質項目落地。

不難看出,青島正逐漸成為高新產業的發展的第一站。從去年開始,青島以創新為抓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高科技項目和現代服務業項目,新經濟相關產業正逐漸成為帶動青島城市建設向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更重要的是,以大規模的投資來幫助高新技術產業落戶青島,青島未來產業的發展走向將長期具有“新舊動能轉換”意義。

疫情催生新興產業、吸引大量資本進入工業互聯網領域,青島這次勢必抓住變革浪潮,讓“互聯網+”成為留住創新企業的推手,完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深度優化工業互聯網發展環境,在催生新模式、新產業和新業態的基礎上計劃培育出一批標杆型平臺和企業。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正日益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支撐。現在,青島吹響了“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的號角,這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發展工業互聯網,也讓青島將高端製造業+人工智能”、科技引領城建設、壯大民營經濟三大攻勢進行了有機融合。以大數據智能化為依託的工業互聯網賦能民營經濟成為青島針對傳統產業改革的創新之舉,利用好這一發展課題,一方面青島將對接企業需求,在資金、技術、人才方面為現有的民營、中小企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切實走出增效盈利的發展路徑;一方面,青島將持續擴大“雙招雙引”工作範圍,運用平臺思維做乘法,在“壯大民營經濟發展攻勢”下不斷演化、催生出新的產業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