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昕:唐朝最後一位安西大都護,為大唐堅守西域五十年

前言

有那麼一種人,他們在史籍中只留下了陌生的名字和一筆帶過的事蹟,但是他們憑藉頑強鬥爭、寧死不屈的精神,為自己的國家保留了顏面。他們是自己所在朝代的小人物,卻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臨危受命

自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以來,西域的重要性便凸顯了出來。從地理上看,西域、河西走廊和關中平原,自西向東連成一線,形成了一條聯繫緊密的安全線——西域安,則河西走廊安;河西走廊安,則關中平原安。故而,自漢宣帝設立西域都護府後,東漢、西晉等大一統王朝皆沿用漢宣帝的做法,在西域設立都護府,屯兵積糧,外御強敵,遙護關中。

及至唐朝,唐太宗首開經營西域之先河,在648年設立安西都護府(下轄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確立了唐朝在西域的霸主地位。唐高宗時期,興起於青藏高原的吐蕃向唐朝在西域的霸權發起挑戰,在670年攻陷安西四鎮。692年,武則天成功收復安西四鎮,在西域奪回霸主地位,並在702年增設北庭都護府,加強了武周(唐朝)在西域的軍事力量。唐玄宗在安西、北庭兩都護府的基礎上設立安西節度使和北庭節度使,進一步加強了唐朝在西域的軍事力量,鞏固了唐朝在西域的霸主地位。

郭昕:唐朝最後一位安西大都護,為大唐堅守西域五十年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朝廷為平定叛亂,不得不抽調安西、北庭、河西、隴右四鎮的軍隊進入內地平叛,唐朝在西域、河西走廊防線由此全面崩潰。此前一直被壓制的吐蕃趁勢大舉進攻西域、河西走廊,而唐朝既要應付叛軍,又要防禦吐蕃,其軍事迎來了最艱難的時刻。即使唐朝如此艱難,也沒有放棄經營西域,於是,郭昕在前途渺茫、生死未卜的情況下進入西域,開始了傳奇的人生。

郭昕的父親名叫郭幼明。郭幼明是一個平庸的人,他既沒有文才,也沒有武藝,若沒有哥哥郭子儀的幫助,他必然與榮華富貴無緣。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擊敗叛軍,收復兩京,是再造大唐的功臣,其家族成員依靠郭子儀的關係,要麼仕途顯達,要麼盡享富貴,郭昕身為郭子儀的侄子,自然也不例外。唐肅宗末年,郭昕被朝廷任命為安西留後,來到了充滿異域風情的西域,不過,他並沒有心情欣賞邊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景色,而只能體會到無法釋懷的壓抑氣氛。

赤心報國

自郭昕上任後,便一邊加固安西四鎮的城防,一邊打聽朝廷的消息。他日夜期盼戰爭局勢能夠儘快好轉,希望唐朝能夠重新回到太平盛世,然而,殘酷的現實讓他失望了。當安史之亂終於在763年結束時,吐蕃已經攻陷蘭州、廓州、河州、鄯州、洮州、岷州、秦州、成州、渭州等河、隴地區的大片土地,就連都城長安也被吐蕃佔領了十五天。

764年,吐蕃攻陷涼州,766年,吐蕃又攻陷甘州,隨著吐蕃對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攻勢越來越猛烈,郭昕再也得不到朝廷的消息了,局勢愈發讓人絕望起來。在這至暗時刻,郭昕的鬥志被徹底激發了出來,面對吐蕃的進攻,郭昕誓死不降,拼盡全力,一次次擊退了吐蕃大軍。

郭昕:唐朝最後一位安西大都護,為大唐堅守西域五十年

不過,郭昕並不是孤軍奮戰,其他地方的唐朝將士們也正全力抵抗著吐蕃大軍:在庭州,有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在西州,有刺史李琇璋;在伊州,有刺史袁光庭;在沙州,有刺史周鼎;在瓜州,有刺史張銑。他們雖然無法再和長安取得聯繫,但卻赤心報國,無不用有限的兵力抵抗著數倍於己,甚至十倍、十幾倍、幾十倍無己的吐蕃大軍。他們雖然拼盡全力,但未能扭轉戰局,也沒能等來長安派來的援軍:瓜州陷落,張銑戰死了;沙洲陷落,周鼎戰死了;伊州陷落,袁光庭戰死了;西州陷落,李琇璋戰死了。最終,吐蕃攻陷整個河西走廊,唐朝只剩下西域的安西四鎮和庭州還在堅持戰鬥。

眼見戰友們一個個離自己而去,郭昕和李元忠儘管悲痛萬分,卻毫不氣餒。進攻安西四鎮和庭州的吐蕃軍隊一年比一年增多,郭昕和李元忠也轉變策略,在互相支援的基礎上,向興起於蒙古高原的回紇汗國尋求援助,繼續頑強抵抗吐蕃進攻。

殘酷的戰爭連年不止,郭昕和李元忠對長安的思念也倍加強烈,他們在戰爭的縫隙中,一次次派人出使長安,希望能和朝廷重新取得聯繫。從安西都都護和北庭都護府前往長安的使者去了一波又一波,卻往往再無下文,直到781年,才有使者成功抵達長安,併成功返回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當使者講述自己向回紇借道,歷經千辛萬險,見到大唐皇帝后,郭昕和李元忠不禁熱淚盈眶,大哭不止。

直到這時,郭昕和李元忠才知道大唐皇帝已經去世,廟號代宗,新皇帝已經繼位兩年,改年號為建中,新皇帝(唐德宗)為嘉獎自己,分別任命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賜爵武威郡王;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賜爵寧塞郡王,此外,所有堅守西域的將士皆超遷七資。當郭昕和李元忠含著熱淚,向麾下將士們宣佈大唐皇帝的詔書時,所有將士都喜極而泣,大哭不已,伏地不起,齊聲喊道:“大唐皇帝萬歲!”

郭昕:唐朝最後一位安西大都護,為大唐堅守西域五十年

此後數年,吐蕃對西域的攻勢有所減弱,甚至有停止的跡象,但是郭昕和李元忠都不敢掉以輕心,他們利用這段難得的和平時間修築城池,加固城防,訓練士兵,時刻準備著迎接下一場戰爭的到來。原來,唐德宗為了削平割據自立的藩鎮,主動改善了唐朝和吐蕃的關係,吐蕃雖然答應了和談,卻提出了讓唐德宗割讓安西四鎮和庭州的條件,最終,唐德宗沒有答應吐蕃提出的條件,雙方的談判由此破裂,戰事再次爆發。

早有準備的郭昕和李元忠又一次次擊退了吐蕃的進攻,當李元忠戰死後,楊襲古繼任為北庭節度使,繼續和郭昕共抗吐蕃。790年,吐蕃擊敗楊襲古,攻陷庭州,其後,楊襲古藉助回鶻(回紇)的軍隊反攻吐蕃,再次被吐蕃擊敗,並被回鶻殺害,北庭都護府於是不復存在。北庭都護府陷落後,郭昕再次和長安失去聯繫,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局面,而對朝廷來說,郭昕的生死存亡也再次成了一個謎團。

郭昕上次和朝廷失去聯繫後,尚有李元忠等一起抗敵,這次和朝廷失去聯繫後,他就只能依靠自己了。郭昕剛來安西都護府時,還是一個滿頭黑髮的小夥子,而今,他已經是一個傷痕累累、滿頭白髮的老人了。滿眼望去,郭昕麾下的將士們也都是傷痕累累、滿頭白髮。但是,郭昕和安西將士們的目光依然炯炯有神,身體依然孔武有力,每當吐蕃前來攻城,他們都還能全身披掛,拿起武器,和吐蕃人展開殊死搏鬥,讓吐蕃人吃盡了苦頭。

791年,792年,793年,794年,795年,796年,797年,798年,799年,800年,轉眼間,十年已經過去,龜茲城仍然屹立不倒。但是,安西的將士們越戰越少,吐蕃人的攻勢依然那麼猛烈,最終,郭昕寡不敵眾,在808年和全體將士戰死,唐朝在西域的最後一個據點龜茲城於是陷落,安西都護府不復存在。

郭昕:唐朝最後一位安西大都護,為大唐堅守西域五十年

安史之亂後,吐蕃在大舉進攻河西走廊和西域的過程中,遭到了無數唐朝將士們的抵抗,郭昕作為最後一個堅守西域的將領,向唐朝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向吐蕃展現了自己的頑強。郭昕、李元忠、周鼎、張銑、李琇璋、袁光庭等忠烈之士雖然死了,卻依然活在當地百姓的心中,四十多年後,張議潮繼承他們的精神,起兵反抗吐蕃,收復河西走廊,使沙、瓜、甘、肅等州復為唐朝所有,而唐朝的軍隊再也沒能踏進西域。當中原王朝的軍隊重新踏進西域時,已經是明清時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