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共經歷十二位皇帝執政,牌位只有十個?丟了一個趕出去一個

如今說起中國封建王朝,大多數的人瞭解最多的大概就是清王朝,因為這個封建王朝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終結,也是距離我們年代最近,史料記載更多的王朝,自此之後再無封建王朝。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清朝一共經歷十二位皇帝,但是紫禁城內供奉的牌位卻只有十個,這是怎麼回事呢?

清朝共經歷十二位皇帝執政,牌位只有十個?丟了一個趕出去一個

說起清朝,首先要從它入關之前的統治者說起。明末,天下大亂,外有清軍內有李自成的軍隊,但是朝內的大臣仍然注重的是黨派之爭,最終,李自成成為了第一個打進京城的部隊,但是在山海關一役後李自成兵敗退出京城,最終清軍入關 ,開始長達二百多年的統治。其實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是順治帝,嚴格意義上說,在順治在位的時候清朝並沒有完成大一統,隨著後世的皇帝通過不斷的戰爭才完成最終的大一統。

清朝的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一共存在了276年時間,在這二百多年的時間裡,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在位執政過,清朝這十二位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在紫禁城中,有一個地方是專門放置皇帝牌位的,在封建王朝,皇家是非常重視祭祀的,清軍在入關後,受漢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歷代皇帝也非常的重視祭祀,所以才有了供奉歷代皇帝的太廟。

對於清朝的皇帝,按照清軍入關的時間確切的說應該是隻有侍衛皇帝,但是最終還是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算了進去,所以太廟供奉的應該是十二位皇帝的牌位,可奇怪的是太廟中只有十個皇帝的牌位,沒有乾隆和宣統的牌位,這是怎麼回事呢?他們的牌位哪裡去了呢?

清朝共經歷十二位皇帝執政,牌位只有十個?丟了一個趕出去一個

先說說乾隆的牌位,乾隆在清朝也是一位有名的皇帝,在他的領導下也是締造了一段的盛世,後世把他和康熙的時代統稱為“康乾盛世”。可就是這麼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在太廟怎麼會沒有他的牌位呢?其實並不是沒有乾隆的牌位,只不過他的牌位被弄丟了。大家都知道,在清末的時候,清朝政府受盡外國的欺壓,最終被當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所推到,在中華民國成立後,對原本在紫禁城的皇族並沒有實行驅逐,還是好吃好喝的供養著,但好日子不可能還像清朝沒滅亡前那樣,當時的皇宮雖然還自有一套程序,但是威信大不如前,當時的宮女太監也要為自己的未來謀後路,而當時負責看管太廟的一位太監也是這其中的一員,當時他就大量的販賣太廟的文物,其中乾隆的牌位就是被販賣文物中的一員,自此,乾隆的牌位就消失在了太廟之中。

當時買下這個牌位的是一位德國的商人,所以這個牌位就隨著德國商人的回國就到了大洋彼岸的德國,這位德國商人去世後,他的後人並不懂得中國的文化,也不知道這塊牌位的價值,於是這塊牌位就被埋沒在了地窖之中,一直到多年以後的2005年,它才重見天日,出現在了一場國際拍賣會上,國人以四百萬人民幣的價格拍到了這件文物,從而使得乾隆的牌位從新回到太廟。

接下來說說宣統帝溥儀為何沒有牌位在太廟。溥儀是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他的一生也是充滿傳奇色彩,按理說他的身份是得到歷史的承認的,為何最終沒有進去太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他當皇帝時間太短,在他在位沒幾年清朝就已經滅亡了,這可能並不能成為他不能進入太廟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在之後卻成為了偽滿洲國的皇帝,這說難聽點就是出賣了自己的國家,作為曾經國家的主人,卻為敵人當作傀儡,他的身份出現了爭議,自然是不能被後來的皇族後裔所接受的。其次,在新中國成立後,紫禁城裡面的所有東西就都成為了文物,就是溥儀曾經的住所都成為了國家級的文物,他自己進去都要門票,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活到了1967年,他的身份是中國公民,並沒有什麼歷史價值,所以他的牌位自然就不能進入太廟。

清朝共經歷十二位皇帝執政,牌位只有十個?丟了一個趕出去一個

時至今日,紫禁城太廟內的牌位被當作文物仍然被保留參觀,由於乾隆的牌位被追回後又被送回了太廟中,所以現在太廟中的牌位也就是十一個,溥儀作為歷史上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卻再也沒資格將自己的牌位放置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