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的品牌為啥難做大?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全球大米第一產量大國和第一消費大國,大米是深受國人喜愛的主要口糧。我國年均大米消費量大約2.4億噸,其中品牌大米只佔2%,而且,這裡說的品牌大米是指有商標註冊的大米,並不一定是品牌大米。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吃大米,試著想一下,您能記著哪個牌子呢?大米牌子很多,大米品牌不大。大米品牌不大主要有以下原因。

大米的品牌為啥難做大?


一是市場侷限品牌眾多。品牌大米主要消費群體為中高端市場,在大米市場總量中比重不大,市場容量有限,而且供給遠大於需求。同時大米品牌眾多,消費者選擇範圍很大,市場分割嚴重。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品牌更是被市場淹沒,有的甚至難以生存,更談不上做大了。在有限的市場內還有一部分被進口大米佔領,加劇了市場分散。

二是產品大同小異,普遍存在同質化問題,容易形成品牌轉移替代。大米作為口糧在口感和外觀上本身差異就不大,消費者很難直觀區分。不同品牌的大米往往沒有在產品差異方面下功夫,產品沒有明顯差異,很容易形成相互轉移和替代,品牌忠誠度難以穩定和提升。

大米的品牌為啥難做大?


三是缺乏精準定位細分,目標市場指向模糊。許多品牌沒有進行市場細分,沒有清晰的目標群體,更沒有對目標消費者行為、心理的深入分析,也就沒有對市場進行深度挖掘,當然就無法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更談不上品牌做大了。

四是概念炒作五花八門。一些商家偏離大米作為口糧的基本屬性,“劍走偏鋒”、炒作概念,打出各種“功能”大米,讓人眼花繚亂,難以接受。實際上是給大米市場添亂,

五是宣傳推廣抽象泛泛。很多品牌大米也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宣傳推廣,但往往是指向空泛、言之無物、缺乏內涵,讓人“雲裡霧裡”,有的甚至是不知所云。有的儘管冠以優質大米主產區域的帽子,但常常是缺乏具體指向,往往是“帽子下面沒有人,李逵李鬼難辨分”,讓消費者無從選擇。

大米的品牌為啥難做大?


六是產能分散難以形成規模。目前大米加工企業可以說是遍地開花,且以中小企業居多,產能極其分散,單體生產規模過小。沒有一定規模的品牌是無法做大的,這已經成了大米行業的“通病”。

七是魚龍混雜貼牌普遍。很多大米品牌其實就是個牌子,註冊一個商標,戴個優質大米產區的帽子,從農戶收購水稻,找個工廠加工,推向市場銷售,見利就走,見好就收。這種情況十分普遍,加劇了大米品牌的混亂局面,加大了優質品牌的推廣難度。

八是種植環節缺乏標準,源頭品質難以把控。目前的水稻種植仍然是以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為主,由於個體的種植技術、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差異,造成了水稻品質差異,同一品牌下同一品類的大米品質難以穩定。沒有標準、品質波動的品牌豈能做大?這種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無法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管理,這也是大米品牌難以做大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