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被拐,長大尋親變成國舅。可惜這樣的幸運,很少有

中國的兒童拐賣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或許更早。

5歲被拐,長大尋親變成國舅。可惜這樣的幸運,很少有

被拐賣沿街乞討的小孩

公元前100多年,在趙國清河觀津,一個叫大約4、5歲的小男孩,被人拐賣走了。他的家人四處尋找也不得下落。

“少君年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其處。”——《史記.外戚世家》記載。

略,此處通掠,是搶奪,侵略的意思。略賣,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拐賣。

雖然尋不到,但還好,那個年代沒有獨生子女的限制,也沒有一夫一妻的制度,更沒有器官移植的技術,所以被拐的小孩被割器官被迫害致殘的幾率比較小。那時大多都是拿來當奴隸幹苦力的。

這個小男孩後被輾轉變賣給了近10戶人家,最後來到了宜陽給那家主人去山裡挖煤。一百多號人白天挖炭,晚上就睡在河岸下。半夜河岸塌了,所有人都被壓死了,唯獨這個男孩活了下來。他就跑去算命,算命的說他不久要當侯爵了。男孩覺得奇怪,但還是從宜陽來到長安。來到長安後,他聽聞漢文帝新立的皇后姓竇,也是清河觀津人。憑著兒時的記憶,他知道自己叫竇廣國,而那竇皇后很可能是他姐姐。

他便以兒時與姐姐採桑葉墜落為信請求相見。見面後,竇皇后與他一一對質後,發現他果然是她失散多年的弟弟,兩人便相擁而泣,在朝大臣也都伏地而哭為皇后助哀。不久,文帝就賞賜這個小國舅大量的田地錢財,又封他為公昆弟。景帝上臺後,又封他為章武侯。

從挖煤苦工一下變成皇親國戚,竇廣國大概是中國史上最幸運的被拐賣兒童了。

5歲被拐,長大尋親變成國舅。可惜這樣的幸運,很少有

可這樣的幸運,99%的被拐兒童,都遇不到。

當蚯蚓君正在讀《史記外戚世家》時,頭條正好彈出了子欣確認遇難的推送。這段時間,全中國人民的心都被她牽著。有人痛心疑惑,有人難過憤怒:這明明是可以預防的被拐,也明明是可以及時阻止的悲劇,可為什麼它還是成了悲劇呢?

因為善良的人總想著再給一次機會,而邪惡的人卻迫不及待。

此刻,再來重述事件的起因和過程已經是多餘的了。但是事件的結果卻能給我們一些警醒。

1、 自己的娃自己帶。尤其是剛認識不久的人,越熱情越有問題。

2、 天下沒有餡餅會掉下來。上海當花童,好像挺美的,免費旅遊,好像也很爽。但爽完了之後,總要還點什麼。

3、 防人之心不無可。其實生活在村裡的人都知道,農村人大多屬於單純熱情,特別容易相信人,而且習慣把人往好處想。沒想這次真的遇到了壞人。

4、 感覺不對要立刻行動,片刻猶豫不得。感覺不對,就是真的不對,千萬別猶豫。

5歲被拐,長大尋親變成國舅。可惜這樣的幸運,很少有

黃河

最後,蚯蚓君只想問:華夏文明流淌了幾千年,這黑暗的拐賣史,到底何時能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