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文丨嘻嘻的皇額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抄襲必究,歡迎評論、 轉發 、分享 】


在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面前,即使是最輕鬆的父母,也會感到疲憊不堪。我想很多父母都聽說過這個實驗:將10個孩子分別帶到一個房間裡面,給每個小孩分一塊棉花糖,並告訴孩子們,如果不立刻吃掉這塊棉花糖,5分鐘後還會得到第2塊。實驗人員躲在雙向反光鏡後面,觀察孩子們的表現。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發現在實驗人員離開房間後,6個孩子馬上一口就把棉花糖吃掉了,而另外4孩子表現難得的自我控制力。就在那裡靜靜地等待著,這個實驗最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實驗人員跟蹤觀察15年後,發現這4個等待第2塊棉花糖的孩子,都已經是有表現非凡的成功人士,他們擁有更加融洽的社會關係,獲得更高層次的教育。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聽到這裡或許很多父母也按耐不住不住衝動,想跑到附近的超市去買一袋棉花糖,回家測試孩子是否能抵擋誘惑,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個衝動經不住誘惑的人。但是我們家長要嚴肅對待這件事情。


如果一個6歲的孩子,等不及把甜甜誘人的棉花糖吃了怎麼辦?更重要的是這跟後面的攢錢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有很大的關係,事實上實驗人員發現,那些自我控制力很強的人,往往能幹能攢更多錢,那些願意延遲享受的人也善於攢錢。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這當然並不那麼令人感到吃驚,把錢存進某個賬戶,剋制購買的衝動,朝著偉大目標努力的能力,與抵制住不吃如此誘人的棉花糖的能力不相上下。所以我們父母可以教孩子學會等待,學會延遲享受,儘管這個過程可能有點漫長,所以家長要掌握一些簡單的小技巧。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孩子有更大的潛力就要學會通過我們父母的教育來激發,所以我們要努力的讓孩子的攢錢變得更優秀。

那麼我們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學會等待、攢錢的技巧呢?



1、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


在帶孩子前往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地方之前,準備做一個遊戲,對小孩子來說父母可以把計劃做得簡單些,比喻帶孩子準備進入超市前,你可以跟孩子說今天我們要買的東西哪些,也只會買這些,我們今天不買其他東西,同時還要這樣跟孩子強調補充說自己也會這樣做,讓孩子也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2、想想明天的期待


當你帶著孩子排隊付款時看到一大堆誘人的薯片,這時你絕對不會覺得攢錢是多麼酷的事情,但是如果考慮不到攢錢帶來的長期負面後果,就可能會有超乎尋常的效果,攢錢買樂高玩具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當孩子在猶豫不決的時候適時的去寬慰孩子,要是買了薯片,那就要花更長的時間去攢錢。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3.分散孩子注意力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有的孩子會在收銀處排隊時使出殺手鐧,會一個勁的在眾人面前嚷嚷,滿地打滾,非要買玩具。這時候家長就要準備好給孩子講個故事,或者是講個笑話,或者給孩子玩一下手機上的遊戲,或者跟孩子分享一個特別的秘密,但前提是孩子必須發誓不能出聲。孩子的意識到分散注意力,有助於遏制心裡的慾望。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4、充分發揮想象力


可以鼓勵你的孩子想象一下,曾經吸引孩子的一些圖像是什麼,事實證明,大部分能成功延遲滿足的人,都能輕而易舉的做到這一點,這對你的孩子來說可能有些抽象,但有些人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還有一個策略是,假如孩子想要吃的東西上面有螞蟻或者小蟲子,在商店裡如果孩子看到他的玩具碎了或者裂了,或者他想吃的糖是辣的,或者在有小蟲子在上面,這樣一來也能起到遏制他慾望的效果。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5、習慣對你大有幫助


當攢錢變成自發的習慣,時刻牢記這條信息,只要我能得到任何錢,無論是我賺的還是別人送給我的,我都會直接把它存到存錢罐,你不要總是依賴個人意願,有時候這是個很難實行的。


實際上我們可以把過程變成一種習慣,當然一樣,設計一些有趣的說法,我們中午放學後買冰淇淋,這樣週三就不用要求買糖果了,即使提出這樣的要求家長也不會同意,平時就可以把其他的錢攢起來,留到以後買更昂貴的物品。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學會等待並不意味著你的孩子要自我否定,事實上大部分的孩子都想要新玩具,這是正常的,無論是第2塊棉花糖,還是一個新玩具,你的職責是不要隨意給孩子買任何這些物品,實事求是的回絕孩子,這也是儘可能拒絕購買的方式,而且幫孩子學會等待,學會攢錢,習慣用自己的錢去買這些東西。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家長引導孩子關注長期的回報,做起來比聽起來要容易得多。但是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提供給孩子,不同的方法鼓勵孩子去掙錢,無論這是否符合天性,都是需要一些更精明省錢的小技巧。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作為父母你也許你也需要學會等待,至少在你的期望方面,孩子們在一天天長大發生變化,正是因為你剛上一年級的小豆包,是那種活在當下的類型,坦白的講這是孩子身上充滿魅力的一種特質,隨著你的孩子成長,你更應該幫助他,讓他變得更善於等待,變得更優秀。


棉花糖實驗:家長再別搞錯了,孩子是否聰明,智商不是決定因素


請關注:嘻嘻的皇額娘,讓我們一起通過關注和幫助孩子“好”的方面的成長,來壓縮孩子“壞”的一面的成長空間,在孩子成長路上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