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最后的一道城墙--袁崇焕

说起袁崇焕,更多的人感到的是惋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同时袁崇焕也比较有才华,遗有《袁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明思宗崇祯三年( 1630年)八月的一天,北京西市刑场,处死“钦犯叛贼”袁崇焕。罪名竟然是勾结后金,引狼入室,使京师生灵涂炭。袁崇焕真的是叛贼吗?不。

大明帝国最后的一道城墙--袁崇焕

袁崇焕

大明帝国最后的一道城墙--袁崇焕

京剧中的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年间进士。从嘉宗天启二年起任兵部职方主事,不久升为佥事,监督山海关外明军。天启三年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决定守卫宁远城。袁崇焕亲定规划,第二年峻工,遂为关外军事重镇。天后四年他率军3干巡关外渚地,不久以五防叙劳,升兵各副使。再升宁前道右参攻。袁崇焕官旅生涯现阶段还算平稳。这也说明了袁崇焕的军事才能是非常优秀的。

天启六年( 1626年)正月,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到达宁远。袁崇焕得此消息之后,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等集合全集将士,誓死守卫。

大明帝国最后的一道城墙--袁崇焕

袁崇焕刺破手指,写成血书,以激励将士,并为之下拜,将士纷纷表示情愿战死疆场。他们首先坚壁清野,再传檄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麒,只要将临阵脱逃到该地者,一律全部斩首,这时人心开始安定。数十日日后金大军开始攻城,兵士戴循在城墙挖洞,明军射箭、掷石均不能击退敌人。袁崇焕命令军士发西洋大炮后金军大受损伤 ;狼狈撤退。 数日后努力尔哈赤亲率大车攻城,被明军大炮击中,身负重伤,被迫撤兵而去。

战役开始时 ,朝野认为宁远必不可守,当传来捷报之后,举朝大喜,立即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并予以玺书奖励。同年八月努尔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极即汗位。袁崇焕欲遣使议和,其目的是借此拖延时间,修筑边防。

天启七年( 1627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极亲率大军进攻锦州。四面包围。守将赵率教一面率军守城, 一面派使议和,欲缓兵以待救。袁崇焕认为宁远的兵马不能动,只得选精骑四千,命尤世禄、祖大寿,绕出金军后决战。另遣水师东出,以相牵制。再请蓟镇宣大兵,东护美门。

后金军已于二十八日分兵进攻宁远。袁崇焕亲督将士登城守卫;列营壕内,用大炮轰击,而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在城外大战。后金军受到内外夹击,遂解围而去。

再次进攻锦州,因天气炎热不能攻下,又损兵折将,于六月五日退去。时称宁锦大捷。宦官魏忠贤指使其党羽攻击袁崇焕不救锦州,袁崇焕遂乞休而去。

大明帝国最后的一道城墙--袁崇焕

同年八月,熹宗死,息宗即位,魏忠贤伏诛。袁崇焕被朝廷召回,其年十一月升为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崇祯元年( 1628年)四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避开袁崇焕把守的宁远,以蒙古军为向导,率几十万大军从宫峰口入长城,京师戒严。袁崇焕立即派祖大寿等人卫,十一月十日到蓟州。不久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战死于遵化,三屯营被后金军攻破,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

后金军越过蓟州向西,直逼北京德胜门。袁崇焕从山海关回师驰援,败后金军于北京广渠门外,清求入城休兵,志宗不许。只得再和后金军血战,互有杀伤。

当时后金所进入的喜峰口为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但北京人骤遭兵乱,怨声载道,以为袁崇焕拥兵纵敌所致。因袁崇焕以前和后金通和约,朝内大臣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域下之盟。思宗听后亦对袁崇焕怀疑。这时后金设下反间计,在所俘虏的宦官面前,私谈袁崇焕和后金早有和议密约,然后放松监视,让宦官逃去。宦官回北京后,告诉了思宗。十二月召对袁崇焕于平台,立即逮捕入狱。

大明帝国最后的一道城墙--袁崇焕

时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等谋兴大狱,为阉党报仇,见袁崇焕被捕遂以擅自议和、专戮大帅文龙为罪名。“莫须有”的罪名安在袁崇焕的身上,和岳飞一样,他死的冤。法司判处袁崇焕谋反罪,论死。崇祯三年八月磔袁崇焕于西市。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并抄其家。袁崇焕无子,家无余资,国人皆认为冤枉。自袁崇焕死,边防愈加无人;明朝灭亡指日可待。有人说:也许袁崇焕活着大明的汉人江山也会被改写。

哀崇焕死后,冤沉大海,无人敢于问津,直到清初,才加披露,从此大白于天下。在袁崇焕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屈的民族精神与意志,而这不真是现在我们所需要的吗?

各位读者大大,看完如果觉得还可以,记得转发关注点赞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