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 提升治理超限工作效能

潍坊昌邑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 提升治理超限工作效能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27日讯(记者 韩蓓蓓) 为提高公路管控力度,缓解路面执法效率低、难度大等难题,推动治超工作转型升级,潍坊昌邑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传统治超与科技治超双管齐下、同步发力,运用“互联网+智能交通”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推进工作中,通过建设一个平台、八大系统和健全两项机制,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力促执法效能“一提升”和超限率、事故发生率“双降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运输安全保障。2月1日,昌邑市公路超限综合管理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是潍坊市首家实现智能超限检测和非现场执法的应用系统。

强化顶层设计 完善支撑架构

将顶层设计作为“科技治超”建设的先决和前提条件,在借鉴湖南平江、德州德城、菏泽巨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路网结构、交通流量、货物运输现状等因素,科学规划系统建设,为下步发展完善架构、夯实基础。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昌邑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相关部门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健全体系、数据共享”的思路,逐步建设覆盖全市主要货车途径路线的科技治超网络。2019年,委托杭州海康威视公司高起点、高标准,全力建设昌邑市公路超限综合管理平台,投资1000万元,在309省道潍坊与青岛交界、206国道潍坊与青岛交界率先建成两处动态监测站点,初步形成以集动态称重实时车辆抓拍、视频监控、LED提示屏、自动报警和信息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非现场执法系统。

潍坊昌邑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 提升治理超限工作效能

配套八个系统 健全两项机制

围绕提升治超监管水平和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建设“平安交通”的工作目标。该局坚持“明确任务、系统推进、注重效能、提升水平”的原则,以重塑执法流程,消除治超盲区为切入点,配套完善“八个系统”、健全“两项机制”。一是强化技防支撑。依托公路超限综合管理平台和两处动态监测站点,完善超限车辆“动态检测”、“遮牌”车辆自动识别、“黑名单”车辆自动报警、“手机APP”执法检查、“图上监控”超载预警、“非现场执法”审核、“信息指挥”、“阳光执法”监控等八大系统。能够实现对过往车辆的全天候自动检测,有效解决治超人员不足、取证困难、车辆拦截安全、人情执法等问题,达到了消除治超盲点的目的。二是形成联动合力。坚持路面治超与科技治超协同配合,在货车超限超载动态监测站点路径,辅助路面执法方式,加大货车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尤其是针对多次超限未处理的车辆信息,通过纳入平台自动报警系统,第一时间通过指挥中心通知路面执法中队布控实施精准打击。对于路面执法中发现的遮挡号牌车辆固定证据后,移交交警部门立案处理。以科技治超为基础,信息数据为纽带,交通、交警等多部门联动,路面执法和非现场执法协同配合,大大提高了执法监察效能,有效震慑了不法经营业户,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运用科技治超手段抓拍超限违法行为800余起,已立案查处270余起。

潍坊昌邑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 提升治理超限工作效能

严格依法行政 坚持惩教并举

在非现场执法系统规划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始终严格依法依规推进。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优化调整运行机制,规范告知提示、固化证据、案件处理等办理环节,确保了整个执法流程及时高效、规范透明、完整闭环。把信息共享作为科技治超的关键环节,依托“智慧昌邑”、“信用昌邑”平台,加快打破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在后续处理工作中,将非现场执法与运管系统锁定、企业追溯、失信联合惩戒等相结合,开展多方治理,打好治超“组合拳”。在执法的同时做好普法工作,广泛宣传超限超载危害、非现场执法合法性、逃避检查的后果等,坚持处罚、曝光、宣传、教育等综合施策,多措提升治理效果,增强车主主动消除违法的自觉性,形成不敢超、不能超、不愿超的发展共识。

下步,昌邑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优化提升非现场治超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体制,提升科技治超工作能力水平,同时,根据建设规划逐步在国省、县乡重点路段建设共计8处双向执法点位,形成覆盖全市主要货车途径路线的科技治超网络,切实杜绝违法超限运输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