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清晨或傍晚,不少市民愛在贛江市民公園或散步健身,或欣賞美景,好不愜意。可誰又能想到十幾年前的紅谷灘新區沿江地段只是一片灘塗呢?南昌市紅谷灘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舒民鎮對此感觸頗深,2007年以來,他見證了紅谷灘新區多個城建項目的建設和開放。

“我是2007年來的,當時正好碰上贛江市民公園二期開放。”舒民鎮介紹,贛江市民公園二期全長1.9公里,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主要由漁舟灣溼地公園及濱江月季園組成,其中,月季園中栽種了大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等60餘個品種,近15萬株。每年4-5月的賞花季,這裡都能吸引20多萬遊客前來觀賞遊玩。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01

贛江市民公園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綠意環繞的兩岸風景,贛江奔騰的天然氣韻,串聯起人與自然。如今在紅谷灘新區,從南到北,贛江西岸的各大景點串聯成一條16.6公里的濱江生態長廊,讓繁華都市徜徉在“山、江、湖”的自然風光中,演繹出紅谷灘新區獨特的魅力。“建市民公園就是為了給市民提供一個休閒、娛樂及鍛鍊身體的好去處。”舒民鎮表示,紅谷灘新區不僅在發展綠色文化,建設生態城市,還打造出了紅色文化新地標。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02

建軍雕塑廣場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建軍雕塑廣場位於紅谷灘新區鳳凰洲市民公園,是我市慶祝八一南昌起義暨建軍九十週年的重大重點工程。“廣場是2016年底動工的,2017年8月1日正式開放。工期只有半年多,時間上非常緊迫。”舒民鎮告訴記者,“我的工作是接管整個廣場,組建包括安保、保潔、綠化、講解員等多支隊伍。為了配合工期,每天都是工地、辦公室兩頭跑,一邊忙著出臺相關管理規章,一邊負責招人、培訓。”

“修建建軍雕塑廣場需要進行施工圍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給前往鳳凰洲市民公園休閒娛樂的市民帶來了不便。為了最大程度滿足群眾需求,紅谷灘新區特意闢出一條道路,儘量減少趕工給市民帶來的影響,得到百姓的一致好評。”

整個建軍雕塑廣場的雕塑包括96個人物、3條船隻、2匹戰馬,另外還有大炮、槍支等物件,共計1000餘件。廣場正中心為主雕“軍旗升起”,它的正西面為“英雄集結”組雕,臨江的正東面為“揮師渡江”組雕,這三組雕塑貫穿廣場東西軸線,表現了八一南昌起義的偉大壯舉。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03

牛行車站展示館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和建軍雕塑廣場同期建設的還有牛行車站展示館。1916年5月,‘南潯鐵路’全線貫通,這是江西第一條客運鐵路,牛行車站是南昌首座火車站。當年,八一南昌起義部隊就是在這裡下車,進入南昌。”舒民鎮表示,建軍雕塑廣場、牛行車站展示館的建設,給紅谷灘新區注入了英雄城的紅色力量,市民能夠通過它們學習紅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04

秋水廣場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談到南昌地標性的建築,肯定少不了秋水廣場。

如今,秋水廣場的人流量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初的預計。舒民鎮介紹,秋水廣場工作日的日人流量為3000-5000人次,週末人流量為5000-10000人次,節假日人流量則達到了10000-20000人次。

面對如此大的人流量,安保措施當然也在不斷完善。“如今,智能(5G+VR)安防管控系統已落戶秋水廣場,最大程度地讓市民從中感受到安全。不僅如此,我們還在廣場上安裝了直飲水機,設立了一個便民紅色驛站,為市民提供物品寄存、免費茶水、手機充電、零錢兌換、乘車指引等服務,完成了對燈光、水型的改造。接下來,我們將全方位地升級改造秋水廣場的硬件軟件,以便更好地服務廣大市民。”舒民鎮說。

見證紅谷灘變化 文化旅遊不斷升級


來源:南昌日報、紅谷灘城投集團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