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可不可以容下無心向學的學生

經常會聽到有老師感慨,“這種學生,上課不聽講,下課不做作業,連考試都交白卷,不知道留在學校裡幹什麼?!”

基本上每一所學校都有這樣的學生,基本每一個老師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教這樣的學生差不多是每個教師的惡夢。學校教育的任務到底是什麼,這樣一點都不想學習的學生是不是還應該留在學校。

這樣的學生往往是家長都已經放棄他們的學習。有很多家長被反反覆覆請家長弄得煩了,索性實話實說 :"我家孩子根本不是學習的料,老師也不用管他學習了,我只要他每天按時上學,在學校長大,不到外面學壞就好,學習就不勞老師費心了。"

學校裡可不可以容下無心向學的學生

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我們的學校到底該不該留下這種完全不學習的學生呢?

筆者認為,學習真的是需要一定的智力水平的,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讀書學習,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讀好書。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之類的雞湯,只有沒有長期在一線堅持工作的人才會這樣說。如果還未成年的學生,只是學習成績不好,不想學習,行為習慣並沒有大的偏差,不是在學校裡有惡劣影響的壞學生,那麼這種學生是完全有權利留在學校,留在教室裡和其它同學一起成長的。

孩子沒有成年,不能因為他們基本不願意學習,就剝奪他們的受教育權利。老師學校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書,育人也一樣很重要。讓這樣的學生留在學校裡,其實和教書一樣也是為社會做貢獻。至少,這樣的孩子每天坐在教室裡,就算學不了多少東西,或者根本沒嚐到書本知識,但至少,他們可以和同齡人正常交往,可以和他們一起成長,可以不會因小小年紀進入社會而行差踏錯,也可以解決他們父母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可以安心工作,留下這樣的孩子,社會貢獻一樣很大。

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很多老師都不願意教這樣的學生,很多班主任很討厭這樣的學生在自己的班。除了因為這樣的學生由於無心學習,多餘精力無處發洩,難免會有行為偏差,而且教這樣的學生更廢心,並且缺乏成就感之外,各級學校對教師的考評制度也影響了教師的選擇。

在很多學校,學生的成績決定老師的績效,一個班有這樣的學生,老師的各項考評分數都會被大大拉低;還有些學校,只要有學生上課睡覺,就要扣上課老師的獎金,一個班有幾個不願意學的學生,老師的獎金都要被扣光。在這種苛刻的考評制度下,老師的耐心與愛心往往也被磨光,這種學困生在學校裡的處境也不言自明。

所以,想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在充滿愛與寬容的環境中成長,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學校的管理理念非常重要。只有為老師營造出寬鬆和諧的教育氛圍,老師們才可能心平氣和地去教書,只有我們的老師們心平氣和,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