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在黃河岸邊,有一座六百多年曆史的貴德古城。繞城而過的黃河清澈見底,碧波盪漾,猶如一條翡翠玉帶纏繞在山川古城間,也因此有了“天下黃河貴德清”的說法。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黃河自巴顏喀拉山發源後,彙集萬千溪流,貫穿九曲之地,以銳不可當之勢,從龍羊峽谷奔流而出,進入貴德。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的貴德,四面環山,河谷眾多。黃河水的潤澤,讓這片高原谷地成為一處水豐地肥,林木蒼鬱的“高原小江南”。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青海貴德古城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是明王朝在黃河上游的軍事重鎮,屬於青海地區河湟“三衛城”之一。歷史上,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在貴德交錯延伸,使得這裡成為連通東南西北的大道通衢。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古城為正方形,建有南北城門。南為“文啟門”北為“平安門”,佈局精巧。建築和文化摒棄了門戶之見,儒釋道相依並存,一體共生。城東的文廟供奉孔子,旁邊是關岳廟供奉關羽、岳飛等忠臣良將,俗稱“武廟”。北城門樓的萬壽觀,供奉道家的玉皇大帝、文昌星,城西大佛寺為佛家寺院。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這其中,玉皇閣是古城中最高的建築。高9.9米的臺地夯土而建,外用青磚鑲砌,最北朝南的歇山頂樓閣雕樑畫棟,斗拱飛簷,展示出中國古代建築的精美。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登上玉皇閣,古城全貌盡收眼底。高26米的玉皇閣是古城的中心,登閣遠觀,會讓人有凌空出世,昂首天外的豪邁感。經過幾百年的風霜,它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俯瞰黃河兩岸歲月變遷的同時,也無聲講述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波瀾壯闊的往事。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歷史上,貴德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裡曾爆發過數不清的戰事,先後被羌族、蒙古族、吐蕃王朝、中原王朝交替控制。明朝初年,徵西將軍鄧愈奉命來到此處設立衛所。為加強防禦,鄧愈將軍決定建一座城。高原上物質匱乏,建城難度極大。鄧愈將軍帶領士兵挖山取土,夯土為牆,一點點修築城池。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土挖好以後要潑上水,把土弄溼了,要控制溼的程度,溼了的土要能捏成團,然後打在地上“啪”打散了,這個就是合適的。土牆看起來結實,但時間一長就容易坍塌。有匠人提出,在分段夯成的土城牆裡,加入整根松木,可以起到銜接、加固的作用。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然而,青藏高原植被少,只有到深山中砍伐才有松木。這樣一來,雖建起了城牆,但卻破壞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有老者提出,每年山洪暴發時,黃河上游都有大量的松木隨河水流下來。撈取河裡的漂流木,既不用砍伐山林,又可獲得修築城牆的木材。

天下黃河貴德清,徵西將軍巧築土城,明朝初年就注重環保了

然而,河裡的漂流木有限,要湊夠建城所用的木材,耗資巨大。什麼時候可以完工,成為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但為了既建城,又不破壞山林,鄧愈將軍採納了這個建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過七年的時間,一座周長2278米,牆高11.7米的城終於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