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認小十歲"弟弟"耶律德光為父,為權力有必要到這種地步嗎?

“推誠棄怨以撫藩鎮,卑辭厚禮以奉契丹”。

這是司馬光對於石敬瑭的評價,石敬瑭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不好。還有人將其稱之為“漢奸”,其實這遠遠談不上。因為,他根本就不是漢人,何來漢奸之說?石敬瑭乃為沙陀人,也是一個投機主義者。

石敬瑭認小十歲

每次都能為保全自己,抓準時機,即使丟卻尊嚴也不在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年輕人,怎麼能為了尊嚴放棄金錢呢?”石敬瑭的風評很差,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親手割讓了自己的地盤。

(一)、“名垂青史”的兒皇帝

“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是《水滸傳》中宋江題寫的反詩,而他本人也差點因此送命。黃巢便是唐末黃巾軍起義的領袖,最終被沙陀人李克用打敗。晉王李克用與梁王朱溫爭權,最終李家建立了後唐,而朱家則建立了後梁。

他在後唐軍中,衝鋒陷陣,戰功卓著。在後唐的軍中,石敬瑭與他的岳父李嗣源立下了汗馬功勞。

1. 朝堂形式,瞬息萬變

長興四年,北部的邊疆地區屢屢遭受契丹、突厥等騎兵的騷擾。石敬瑭決議自告奮勇,擔任河東節度使。自此後,便也成了一方諸侯。在後唐明宗以及眾臣子看來,他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並且作戰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十分優異,所以大家對他都十分放心。

應順元年,後唐閔帝繼位而李從珂因此產生了很大的不滿。他擁兵自重,不久後便推翻了閔帝。石敬瑭雖然幫助他殺死了李從厚,但李從珂對他仍然十分不信任。想方設法的想要除掉石敬瑭,並且還在逐步的削弱其兵權。

石敬瑭認小十歲

在屢次試探以後,石敬瑭已然知悉李從珂的內心想法。於是他堅決上書,要求李從珂讓位於李嗣源的親生兒子李從益。李從厚率軍攻伐,此時的石敬瑭慌不擇路。因為以他的能力和軍事力量,完全不足以與李從厚抗衡。

2. 割地自保,稱帝自立

劉知遠曾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石敬瑭此時已然無法翻身,所以他早有打算,並且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他拜了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為自己的義父,而他則為假子。除了遣使上貢之外,他還答應將自己手下的燕雲十六州交由遼國管轄。

這也是他背上千古罵名的開端,當然也不能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當時的問題。首先,他不是漢人,自然也沒有所謂的鄉土情結。再者,當時如果不這麼做,他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其實,他登基以後為政清廉還算勤政。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毫無疑問,石敬瑭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完全利己主義者。後世對於他的評價一直不高,第一就是因為他認了小自己十歲的耶律德光為乾爹,第二就是他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

(二)、認人為父,以求支援

《舊唐書》“初,伏威養壯士三十餘人為假子,分領兵馬”。假子,有兩層含義。第一就是夫君的前妻之子或者妻的前夫之子,第二就是養子,也就是乾兒子。毫無疑問,石敬瑭與耶律德光的關係是屬於第二種。其實,石敬瑭認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親也確實有所依據。

1. 輩分繼承,順水推舟

石敬瑭認小十歲

《遼史》中記載,李克用在擔任節度使的時候,他與幽州的劉氏集團矛盾很深。為了能夠得到契丹的支持,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以兄弟之誼兩次結盟。第一次是為了打擊劉長恭,第二次則是為了打擊篡唐的朱溫。

《資治通鑑》“是歲,阿保機率眾三十萬寇雲州。晉王與之聯合,面會東城,約為兄弟”。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機的次子,而石敬瑭的岳父則是李克用的養子。如果單單是論資排輩,耶律德光應該和李嗣源是一輩的。

而作為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自然比耶律德光要小一輩。所以,石敬瑭並不是一時起意就認了耶律德光。如果二人拜為兄弟之名,那麼就有悖所謂了倫理。當然,單單是這種原因完全不足以讓石敬瑭放棄尊嚴。

2.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其實,這種認乾爹的行為在歷史上玩的最明白的還是呂布。《三國演義》中,張飛還將其稱之為

“三姓家奴”。雖然他喜歡當假子,但是並未像石敬瑭一樣認比自己小之人。不論是丁原還是董卓,既有權勢,又比他大。

就像西漢呂后當權時,劉邦的庶長子劉肥曾經為了自保,還認了呂雉的女兒也就是他的異母妹妹魯元公主當作乾媽。他們都是沒有辦法,所以才必須向人示弱。石敬瑭也是如此,但他留下千古罵名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割讓了燕雲十六州。

石敬瑭是以一個低姿態,向契丹求救。以他的實力,很容易就會被後唐的軍隊打敗。而耶律德光正好也有想要往南擴張的決心,所以借勢從雁門關南下,從後方偷襲後唐軍隊。救出了困獸石敬瑭。

石敬瑭認小十歲

之所以揹負罵名,是因為他為了權力和生存放棄了自己的尊嚴。雖然是權益之計,也實屬不該。誠如後漢劉知遠所說“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不如只是送給契丹一些絲綢金帛,而不用割讓田地,認賊作父。

其實,劉知遠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之前耶律阿保機與李克用結盟的時候,就曾經公然違背盟約,雙方甚至為此險些翻臉。即使到了宋朝,燕雲十六州也一直沒有恢復。當然,許多民族主義者,都對此非常不恥。

但是後唐是沙陀人,石敬瑭也是沙陀人,遼國是契丹人。對於他們而言,只不過是所轄地域的多少而言。而燕雲十六州,生活的大都是漢人。這些百姓對其而言都是異族,換句話說即使是沒有割讓,或者宋朝收復了這些領土,他們也只是君王的奴隸。

(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新五代史》“臬捩雞生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舊五代史》中說,他是漢景帝的丞相石奮的後裔,流浪到了西域的石國。但他出生在太原。所以史書中,對於他的來源並不相同,至今也沒有確切的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漢人。對這片土地,也沒有什麼感情。

1. 認賊作父,實屬無奈

後晉天福元年,在耶律德光的冊封之下石敬瑭當上了皇帝。此後,晉國就成了遼國的藩屬國。就像明朝時,朝鮮和中原的關係一樣。其實,在歷史上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比如,南宋趙構也曾承認了金國的領導地位,因此後世戲謔的稱之為“完顏構”。

石敬瑭認小十歲

燕雲十六州乃為中原地區的天然門戶,它包括了今天河北的大部地區以及山西的部分地區。其中就有薊州、燕地以及雲州也就是大同。

此後,中原便無險可守。宋太祖在位時,曾經將瀛莫二州收復,但也無濟於事。

正是因為石敬瑭的割地,導致了後來的中原政權非常難堪。此後的遼國便正式走向了崛起之路,他們掌管漢地,學習儒家文化,重用漢人。這也是石敬瑭揹負罵名最重要的原因。此乃為下下策,他自己也明白造成的後果。

2. 後晉孝子,坎坷一生

石敬瑭經歷過唐梁爭霸,也知道契丹的反覆無常。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在遼國人的眼中他就是一塊肥肉,可以隨時侵吞。雖然認了耶律德光為父親,但是也並不能獲取其完完全全的支持。

耶律德光曾說“吾三千里赴難,必有成功。觀汝氣貌識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為天子”。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屬於商業互捧。每逢重大節日,石敬瑭都將自己蒐羅的奇珍異寶送給自己的乾爹,以求其能夠長期的支持自己。

這種本來就不平等的關係,為後來石敬瑭的死埋下了伏筆。

他整日都生活在戰戰兢兢之中,也開始變得多疑。當契丹問鼎吐谷渾時,一方面是曾與自己交好且手握重兵的劉知遠,另一方面則是自己的父親,最終石敬瑭在恐懼中去世。

石敬瑭認小十歲

石敬瑭的認人為父,說白了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利益。他的兵力無法與後唐抗衡,危難之際只能尋下下策。而如果是單單的上貢,可能無法得到契丹的全力支持。因此,他又是割地,又是當假子。

燕雲十六州對於他而言,不過是自己手中的棋子。他要做的是自保,如果被打敗了,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更何況,李從珂肯定不會對自己心慈手軟。至於那十六個州,他就只能選擇壯士斷腕。

結語: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那種情形危機的時刻,石敬瑭已然慌不擇路。如果能夠得到援助,那麼不僅會飛黃騰達,而且還能夠坐上皇帝。如果為了尊嚴,放棄一切,那麼頃刻間自己就會灰飛煙滅。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不同的選擇,而石敬瑭選擇了自己,而放棄了做人的尊嚴。所以,遭到後世的唾罵。如果他不向契丹求援,那麼在歷史上他只是一個反叛後唐之人,而不是後晉的開國皇帝。

參考文獻: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