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为什么没有让唐朝抢占世界先机?

十五世纪后欧洲的船队奔忙于辽阔的大洋之上,不断的寻找贸易伙伴和商品交易市场。在这期间涌现了不少伟大的航海家为欧洲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进步,欧洲人得以走的更远走的更快。在利益的驱动下欧洲人不断的走出已知的领域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最后在必然的意外之下美洲大陆被欧洲航海家发现,贸易全球化的步伐就此拉开。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欧洲大陆发展的基础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众所周知,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来自中国的的郑和就带领着他的船队七下西洋。拥有着强大的船队、强大的国力背景、强大的科技技术的中国却没有抓住机遇。关于这其中的疑问众说风云,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过大,使得在面对相同的东西所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截然不同。

  • 1、东方下洋求和,西方航海求利,出发点不同发展和结局更加遥远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为什么没有让唐朝抢占世界先机?

永乐二年既公元1404年,明朝廷颁布诏令确立郑和作为下西洋的最高长官。永乐三年郑和正式带领团队第一次下西洋,开启了中国航海的先驱。郑和此次下西洋有以下几个目的:

其一,寻找建文帝,明成祖朱棣登基过后民间盛传建文帝并没有自焚,而是辗转至"南洋"(当时南洋是对东南亚以及马来群岛、菲律宾等地的称呼)。这可能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主要的原因。

其二,铲除南方海上反叛势力的潜在威胁。明初,反明势力败退逃到了东南沿海地区与日本等人勾结经常骚扰大明沿海地区。要知道郑和初下西洋有160多艘船,两万余人,如此庞大的舰队是为了耀武扬威弘扬大明国力,路上遇到还可以消灭海盗。

其三,改善与帖木儿帝国的关系,为明朝北伐蒙古靼鞑和瓦剌诸部扫清障碍。蒙元余部在中亚建立了帖木儿帝国,与明朝相距甚远,中间还隔着不少部落势力,此次下西洋想通过西洋各国寻求与帖木儿帝国的外交机会,改善关系寻求合作。

其四,光耀国威,开拓海上贸易,开发海外市场搜寻西方珍奇异宝。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为什么没有让唐朝抢占世界先机?

1519年,西班牙王室资助麦哲伦探险起航至1522年船队完成环球航线,标志着新航路的开辟。自此一段漫长时间的新航线开辟之路展开了,欧洲各国积极开辟新航路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大陆广泛流动,资本主义萌芽过后商品经济得以发展,这一切引起了欧洲十五世纪的"寻金热"。使得本就资源匮乏的欧洲人想外寻求淘金圣地、土地以及可能的财富。

其二,寻找新的通往亚洲的道路。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已经相当的频繁,东西方物资的流通也已经是互相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而当时的陆路丝绸之路过于漫长遥远,而且基本都不控制在西欧及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手里,所以欧洲沿海各国积极寻找前往亚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为什么没有让唐朝抢占世界先机?

综上可知,虽然东西方在开辟航路上都有开辟市场这一想法,但是东方以和为主,是寻求和沿途各国的和平交流与发展,而西方主要就是为了金子和利益。特别是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后,欧洲人选择征服美洲大陆的原住民疯狂开发美洲大陆资源运回欧洲。反之以郑和船队的实力征服沿途各国难度不大,大可像欧洲人那样掠夺资源,但是中国人没有做,这就是文化上的重大差异。

  • 2、东方航海不可持续,西方航海形成良性循环,长跑之下东方远不及西方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体量巨大,主要体现在船只体积大、船只数量多、武器丰富、船员众多等等。这只船队每次下西洋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当时的郑和船队就已经携带了火器、火药以及大量的冷兵器,还有船只的建造和生活必需品等等的费用。

郑和下西洋以宣扬国威为主没有收入,所以每一次下西洋都是国家出资不可能进行多次以及频繁的下西洋活动。而反之欧洲船队他们开立新航路为了利益而去,是可以谋取收入的。况且在美洲大陆发现之后更是几乎零成本航海,每出航即赚钱,以航线养航线,所以欧洲的航海数量、频繁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都远高于东方。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为什么没有让唐朝抢占世界先机?

而后来郑和下西洋的进程也受明朝朝堂和政局的变化多受波折,资金和郑和年龄愈大也是的下西洋愈发困难。而美洲大陆却给欧洲航海提供了各方各面的条件。因此虽然郑和要早于麦泽伦,在早期的成就上郑和的团队也更大,但是在后期的发展以及运行上远不如西方。

二、一个是傲视群雄,一个是艰难求发展,不同的政治经济格局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 1、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差距悬殊

元朝灭亡之后明朝执掌中原大地,元朝残余部队被赶至中亚地区,中原大地基本统一稳定。同时明王朝积极同日本、暹罗以及东南亚各国进行友好交往。国内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元朝末年的农民战争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明王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大力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农业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丝织、棉纺、制瓷、造船等手工行业也有很大提高。明王朝的经济发达且稳步发展。

科技上明朝的造船科技首屈一指,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不仅在体积和数量上领先其科技含量更是独步全球。同时火铳在明朝已经相当普遍,成为军队的普遍配置而且已经出现了威力巨大的火炮。

在欧洲,相当成熟的丝绸之路基本上和西欧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奥斯曼帝国还有阿拉伯商人的阻拦西欧无法与中国接触,丝绸之路的终点掌握在意大利人的手中。所以在欧洲大陆上分裂相当严重,西欧各国并不占优势地位。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为什么没有让唐朝抢占世界先机?

欧洲地少人稀、资源匮乏,早在雅典时期的雅典人民就以经商为主。当时世界最主要的贸易通道就是丝绸之路,所以欧洲当时富饶的是阿拉伯和意大利,西欧各国经济上面没有优势。

科技上欧洲的进步有一部分靠从中国传来的技术比如活字印刷、造纸术和对于行业有用重大贡献的罗盘。

  • 2、欧洲大陆群雄并争,亚洲大陆一家独大,巨大的竞争压力推动欧洲航空业的必然发展

明朝的强盛与友好睦邻的政策引来了各国的追捧和交往。海外各国纷纷遣使来华,据不完全统计,洪武朝31年间来华使节183次,平均每年来使6次;而永乐22年间各国来使多达318次,平均每年来使14.5次,其中满剌加来使15次,苏门答剌来使12次,爪哇来使15次,浡泥来使8次。永乐年间,每年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永乐十四年和永乐十七年甚至出现了海外17国和19国使节同时来华朝贡的壮观场面,人数最多时达到1200人,形成了"诸蕃使臣充斥于廷"的空前盛况。永乐年间,海外来华使节之多、使团规模之大、人数之众,不仅在明代,乃至在中国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为什么没有让唐朝抢占世界先机?

当时的欧洲奥斯曼土耳其掌握地中海地区,控制着东西方的交流,意大利和阿拉伯是路上丝绸之路的转手者。同时西欧地区经营者远少于路上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而且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丹麦等逐鹿大西洋。欧洲最富裕的地方是地中海沿岸。如此强大的竞争压力使得大西洋沿岸各国王室不断的资助航海探险寻找出路。

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是全面高于西欧各国的,不同的政治形态下养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形态。中国本就是世界第一只需要稳定发展即可,而西欧各国夹缝里求生存,有着足够大的愿望和动力去改变世界的格局,这样就产生了对于"新航路"的不同态度。

总结:

中国在新航海上失去先机也使得东方大国最终跌落神坛,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新航路积累财富最终雄霸世界。这里面所有的缘由都有迹可循,无论是从一开始的出发点,还是航海途中的政策和作为,以及航海后取得的结果究其所有其实都是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我不禁设想,即便当时郑和开始环球航线,即便最先发展美洲大陆的是中国人,那中国也只会开辟市场开启贸易发展甚至帮助美洲发展科技经济,那该也是另一番好景象吧!

参考文献:

《郑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