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成常態 我們該如何避免再次發生“原油寶”事件?

陳文

因原油期貨交割價罕見跌入負值,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投資鉅虧,這一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關於中國銀行發行的產品是否合規,鉅虧損失該由誰承擔,相信最終會有定論。在“原油寶”事件背後,筆者認為,有三個要點需要分別引起投資人、金融機構以及國家層面的充分重視。

對於投資人而言,要習慣黑天鵝不斷出現的新常態。活了89歲的股神巴菲特在2020年的10天內接連經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熔斷,但早些時候他很可能認為一生只會經歷一次熔斷;而“原油寶”的投資者們,即使秉持“人家恐懼我貪婪,人家貪婪我恐懼”的價值投資原則,在原油期貨合約交割負價格面前,所有固有認知也必將被擊得粉碎。

巴菲特先前經歷過一次熔斷,但原油期貨卻是自石油期貨從1983年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開始交易後首次跌入負數交易,是先前所有人都不曾遇到的極端情況。在這個黑天鵝不斷出現的投資市場,個人是時候提起萬分精神,保持對於各種未知風險事件的高度敬畏了。這些風險事件有些可能如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所表示的,只不過是歷史不可避免的重演,但有些則是所有人都未曾經歷的,而未知則是最大的恐懼。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必須做好合格投資人的把關。我國監管機構這些年一直在健全高風險金融產品的合格投資人監管規則,諸如信託、券商資管計劃、私募基金產品等都制定了100萬元起投的合格投資人門檻,客觀上起到了讓真正具備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人參與高風險投資的政策效果。相比較而言,此前的互聯網金融野蠻發展帶來的經濟和社會風險不斷湧現,根本原因是由於這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將實質上的“垃圾債”賣給不具備風險承擔能力的散戶。

當下國內金融市場中的金融衍生品種類相對較少,部分金融機構掛鉤海外金融衍生品實現居民的海外資產配置,客觀上能夠起到幫助居民在全球範圍內的多種資產類別中分散投資風險的積極作用。但對於甚至金融機構自身都無法做充分論證的高度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工具,無疑更加強化合格投資人的管理,建立更高的投資門檻。但很可惜,這一點很多金融機構並沒有做到,部分產品也處於監管空白領域。這導致的是海外資產配置帶來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財富的增值,而是財富的毀滅。

對於國家而言,必須爭取原油等戰略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權。“原油寶”事件裡,中國銀行及其投資人成為最大的接盤俠,根本原因在於原油的定價權不在中方機構手中。我們看到的是美國、俄羅斯、沙特等國的博弈使得石油價格一路走低,而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中國的聲音則相對缺位。

先前有一些機構和個人曾經打著口號幫助國家搶佔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定價權,有真心誠意去做的,也有純粹兜售愛國情懷詐騙的,其中就包括帶來嚴重社會問題的雲南泛亞。但無論如何,這次“原油寶”事件應當讓國家認識到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會超過先前所想象的任何區間。在國際形勢愈加複雜的當下,從保障國家利益角度看,在國際市場上爭奪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定價權是當務之急。

作者陳文,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校對:顏京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